首页  /  走进相公村  /  正文

走进相公村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简介

发布时间 : 2022-10-18 13:14:48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西沟乡简介

  西沟乡,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地处十堰城郊西南部、张湾区西部,东临花果街道和茅箭区大川镇,南接房县板桥镇,西临柏林镇,北通西城经济开发区,总面积113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达94%,耕地3070亩,辖9个行政村,均分布于十竹公路两侧,交通区位优势显著。全乡共有1739户5821人,党员263人。2017年长坪塘村、过风村重点贫困村出列,2018年白石村、西沟村重点贫困村出列,2019年全乡通过验收,脱贫摘帽,997户3103名贫困人口稳定脱贫。近年来,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建引领农文旅学研融合发展为统领,着力打造小水果采摘精品线、十竹路生态旅游精品线、红色研学精品线。

  【党建引领聚合力】依托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熊静义务扶贫事迹,充分利用村级资产,建成了全市首家党员政治生活馆和支部书记学院,满足120人拓展培训。依托全乡各村精准扶贫以来发展的特色产业、小微经典等资源节点,打造了产业发展、招商引资、生态修复、美丽乡村建设等现场教学点,顺利通过湖北南水北调干部学院现场教学基地和市级支部书记学院挂牌验收。累计接收了12批次800余人的培训,实现收入80余万元。根据3条精品线,拓展支部主题党日内涵,打造了开放式的党群教育平台,以党建+团建+政企联建的方式,吸引了市内外多家党组织来西沟开展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提升了西沟乡文旅发展知名度。

  【产业蓄能强内力】结合西沟实际情况,不断优化调整农村产业结构,擦亮小水果采摘之乡名片。五年来累计投入资金2000余万元,高标准打造了24个小水果采摘园,走过春夏秋冬,可采摘草莓、蓝莓、葡萄、猕猴桃、柿子、石榴、梨子、冬桃等水果。小水果采摘园分布于十竹路两侧,同沿线自然山水风光交织起来,串珠成链,开车穿过十竹路,就穿过了山水田园画卷,休憩之间即可亲近自然。成立了产业技术服务公司,对接农技专家进行指导培训,统一小水果品相和品质。创建了大西沟小水果品牌和商标,采取线下采摘+线上直销+工会联销的模式,拓展销售渠道。尤其是以猕猴桃为核心产业,年销售商品果40余万斤,销售收入300万元。

  【项目推进增动力】近年来,大力招商引资,累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3.67亿元,落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项目。长河湾瀑布景区投资5000万元,建成了3A级景区;小五家西沟花园通过多种业态,成为乡村旅游打卡新地标;在南沟种植200亩草地和1700余株云南樱花,打造高山草甸美景;张湾区支部书记学院依托党政机关和社会团体培训,盘活了村集体资产;白石中小学生综合实践营地,提供2000名学生的食宿和教育培训,依托全乡产业和文旅节点,开展研学旅行;新增了6家民宿餐饮综合体,红岩寨民宿和隆博园成为同行业热度全市前列;吸引了43户老百姓开办了农家乐,户均年增收6万元。积极推进乡村振兴试点村建设,投资资金1000万元,按照建设乡村、经营乡村、去繁就简、多做减法的理念,邀请杭州设计团队进行设计运营,打造了多个乡村公共空间,成为吸引年轻游客的“网红”打卡地。

  【文旅节庆添活力】连续举办了4次猕猴桃采摘节,打响了猕猴桃采摘的噱头。2020年五一期间,举办了“融”创意生活节,通过创意手工、传统技艺、音乐美食等累计吸引游客10万人次。当年9月底,在全市率先推出草坪音乐节与水果推广的概念,举办了猕猴桃音乐节,带动猕猴桃等农产品销售20余万斤,农户增收150余万元,吸引线上观看直播累计达到113万人次。2021年5月,推出了小五西沟花园户外草坪婚礼季,2对新人现场举办西式婚礼,营造浪漫、唯美、清新的氛围,邀请金婚夫妇免费到现场拍摄婚纱照,满足多个年龄段群体的美学追求,引爆了户外婚礼热潮。学习先进理念,与杭州桐庐富春江慢生活区结对为乡村设计运营友好伙伴,邀请当地知名设计师对全域旅游进行包装设计,并与50余家文旅市场主体开展交流研讨,提升旅游发展新活力。2021年十一期间,依托市场主体,举办“庆丰收·赶大集”暨第二届猕猴桃音乐节,开办乡村集市促进销售增收。

西沟乡卫星地图:https://www.meet99.com/map-n30879.html



湖北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

更新时间:2022-06-16

湖北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介绍,内容包括西沟乡人口面积、邮编区号、行政区划、科技发展等信息。

城市:西沟乡                   隶属:张湾区

行政代码:420303201     代码前6位:420303

长途区号:0719               邮政编码:442000

车牌号码:鄂C                行政级别:乡

人口数量:约5200人       人口密度:46人/km2

辖区面积:113平方公里

张湾区西沟乡地处十堰市城区西南部,东连茅箭区大川镇、房县大木镇,南接郧县叶大乡、叶滩乡,北邻花果街办,西起西城开发区。1987年由原长坪乡、相公乡合并为西沟乡。国土面积113平方千米,辖9个村,1421户,5181人,耕地面积133.83公顷,林地面积11120公顷。

西沟乡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如黄土驼峰瀑布景点、龚家沟原始森林自然景观、红岩古山寨、停舟山自然风光、石鼓寺等,为生态旅游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西沟乡拥有独特的林特资源。目前已形成近200公顷板栗、茶叶、猕猴桃基地,4.7公顷苗圃基地,200公顷梨枣、木瓜、美国灰李等经济林果基地,形成长坪、过风甜柿村,相公梨枣村等特色村。

近年来,西沟乡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促进发展”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山场、人力资源等优势,克服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推进了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11.09万元,人均纯收入2605元。

今后几年,该乡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生态环境建设为载体,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科教兴乡,依法治乡,努力营造农民富裕、社会稳定、山川秀美、充满活力的新西沟。奋斗目标是全乡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持续、健康、稳步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具体措施如下:

一、抢住南水北调机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做好林中套草,以草养畜工作;全面盘活山场经营权,大力开发山场资源;围绕生态保护,加大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减少对资源的破坏。

二、依托特色资源,大力招商引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休闲旅游资源,建设一条以南环公路为主线,以黄土驼峰、长坪画湖为景点的生态旅游黄金线;沿途新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集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山庄2—3家,培植、引导农民开办富有乡土特色的农家乐园10家;结合黄土自然景观、桑皮垭子古道遗风、东沟口奇岩、牧猪峡神韵、红门寺古庙、手扒岩险境、红岩寨古山寨遗址等景点,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全面规划,整体开发旅游资源;规划一片山场,建狩猎场,形成以狩猎场为中心,以甜柿基地、茶叶基地为重点的观光农业园区。



                                                                           西沟乡 -城市居民的"后花园"

西沟乡,隶属于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地处张湾区西部,东临花果街道和茅箭区大川镇,南接房县板桥镇,西临柏林镇,北通西城经济开发区,距张湾区人民政府22千米, 区域总面积113.52平方千米。 截至2019年末,西沟乡户籍人口为5829人。

汉朝时,属汉中郡长利县;1987年10月,长坪乡和相公岭乡合并,成立西沟乡。 截至2021年10月31日,西沟乡辖9个行政村;乡人民政府驻相公村

截至2019年末,西沟乡有工业企业1个,有营业面积超过50平方米以上的综合商店或超市4个。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 西沟乡

行政区类别 乡

所属地区 湖北省十堰市张湾区

地理位置 张湾区西部

面积 113.52 km²

下辖地区 9个行政村

政府驻地 相公村

电话区号 0719

邮政区码 442003

气候条件 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

著名景点 大西沟生态旅游风景区

车牌代码 鄂C

人口 5829人(截至2019年末户籍人口)


简介

西沟乡西沟乡

西沟乡拥有丰富的人文、自然景观,如黄土驼峰瀑布景点、龚家沟原始森林自然景观、红岩古山寨、相公停舟山自然风光、东沟千年白果树、沙洲石门原始森林等,为生态旅游建设创造了良好的条件。近年来,西沟乡大力开发旅游资源,吸引了不少投资或者前来投资,交通运输流畅,网络系统正逐渐普及,出现了不少星级农家乐饭店,为旅游者创造了良好的旅游条件。西沟乡空气极佳,是十堰的天然氧吧,水资源丰富,不少钓鱼爱好者经常观临。西沟乡每年都会举办旅游文化节,旅游业的发展拭目以待。

西沟乡拥有独特的林特资源。目前已形成近200公顷板栗、茶叶、猕猴桃基地,4.7公顷苗圃基地,200公顷梨枣、木瓜、美国灰李等经济林果基地,形成长坪、过风甜柿村,相公梨枣村等特色村。

近年来,西沟乡以"深化改革、优化结构、夯实基础,促进发展"为工作目标,充分发挥山场、人力资源等优势,克服自然灾害等诸多困难,奋力拼搏,开拓创新,推进了全乡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全面发展。2003年农村经济总收入2511.09万元,人均纯收入2605元。

风景名胜

大西沟:城市居民的"后花园"

辖区山高水长,崎岖蜿蜒,沟峡谷深,古树参天,或悬崖峭壁,或一泓清泉,时而险象环生,境内拥有丰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和生态资源。

大西沟是一个神奇的地方。从原始森林中喷出一股山泉,一路挽起秦岭、巴山的层峦叠嶂,纵贯古老的郧山大地直达汉江。西沟又是一个美丽的地方。千回百转,九曲回肠,或碧波荡漾若仙子,或惊涛汹涌如奔马,两岸群山如黛,溪潭鱼虾漫游。西沟还是一个古老的地方。在秦岭、巴山的臂湾里娇憨沉睡,任其卓越丰姿潜藏深闺和曼妙歌吟远离尘寰。大西沟是城郊的"天然氧吧"。走进大西沟,仿佛走进了陶先生笔下的桃花源。

自西沟口处驱车南进,一条平坦的公路如飘带蜿蜒盘旋在崇山峻岭之间。那潺潺而流的溪水清澈见底,飞瀑泻龙潭,犹如飞花碎玉,沿途古树参天、苍劲有力,怪石嶙峋,美不胜收。一路前行,境内的停舟寺、红梦寺、石鼓寺、九泉寺遗址,仿佛述说着大西沟的沧海桑田;迎着溪流,青狮子白象、金蛙叫天、红岩山寨、手扒岩、牧猪奇峡、一树擒山、情人谷、抱金背银人、石鼓、一线天、三仙守玉印、冲天槽、轿顶石、天柱峰、龙头岩、石门、蛤蟆石、石窗奇山异石尽显自然造物的扑朔迷离,每个自然景点都蕴涵着一段传奇的故事;长坪水库、黄土驼峰瀑布、神舟箭茶场记载了西沟人民创业兴家的历程;冲天的银杏树、苍劲的红豆杉,述说着千年来珍稀物种的历史变迁;还有牡丹、芍药、百合、五味子、猕猴桃、麝香、锦鸡、黄羊、果子狸等数不胜数的奇花异草、珍禽异兽。在这里,你可以喝山珍酒,吃农家饭,宿农家屋,领略农家纯朴的民风,倾听充满传奇色彩的神话传说,感受大自然的灵气……

景点简介

黄土瀑布

自西沟口驱车南进约三公里,映入眼帘的便是一酷似驼峰的山岭,河水飞泻而下,这就是黄土瀑布景点区。站在瀑布脚下,只见河水飞泻而下,若玉带飘舞、似银河奔泻;撞击在岩石上,如飞花碎玉,四处飘舞,使整个景区银雾蒙蒙,其间掺杂着泥土的芳香,此景尤为壮观。瀑下有一湖,湖水清澈,湖心有面积约二亩的小岛,湖边绿柳成荫。荡舟湖上,鱼翔湖底,看瀑水飞泻;岸边垂钓,绿柳映湖,水天相衔,悠哉游哉。

桑皮垭民俗村

继续前行,可见一个似蛟龙的山脉,桑皮垭民俗村傲立于龙头之上,依山而建,西沟河三面环绕。垭子分上院、前院和后院,其中有三个大家庭院经历数百年历史,建筑风格既像山西平遥旧居又像江苏周庄,虽经历了上百年的风侵雨蚀,仍保留了庄严典雅、浑厚古朴的建筑风格。踏着记载历史的石板路,穿过曲折回环的小路,给人一种通向历史的感觉,如今发展中的桑皮垭又焕发出了时代的文明,具有浓厚历史风情。

圣马岩景区

从桑皮垭上一眼望去,河流被一座蓄水坝截住,形成一个人工湖。一座山庄依湖而建,这就是西沟乡最大的集餐饮、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度假山庄-圣马岩山庄。饭后可湖上泛舟、垂钓或浅游,俨然一个水上乐园,其乐融融。

青少年农村传统教育基地

驱车前行,就来到了青少年农村传统教育基地,基地坐落在西沟乡中心小学校园内,在全市范围内收集具有代表性农村农具、生活器具、传统习俗器具古老物件,出土生活生产文物等2000多件,后又与考古迷退休教师罗化东联手办起了石器展,展出原始人曾使用过的各种生产器具及化石一千余件。基地得到省、市、区领导的肯定,先后被为命名为张湾区农村传统教育基地、张湾区青少年德育活动基地、张湾区开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实践基地。今年,基地在原有三个展览室的基础上新建室外操作区(石磨操作、编织操作、耕作体验、泥塑操作),室内操作区(操作风箱、风车、织布机、纺线车、捕鼠器等),仿古拍照区(可穿蓑衣、草鞋,戴斗笠,扛锄头等着装拍照),亲近自然区(溪水中摸鱼、捉螃蟹,喂养小动物等),小吃品尝区(品尝农村凉拌柴火热豆腐、蝌蚪面、玉米碜等),食宿体验区(可提供份饭,木板床位等)。目前,该基地的建设已得到省有关部门的重视,今年下半年基地基地展示、操作、教学的综合楼将动工兴建。

东沟银杏树

东沟银杏树的传说在东沟村内,有着一棵千年古银杏树,树高30米,胸径180cm,年龄1800岁左右,树中空,树根处能躺人,太阳好时,能从中空处见到阳光,人称通天眼。对于这棵古树还有一段美丽的爱情传说。

相传在很早以前东沟有一户姓刘的员外,(住在现在的千年银杏下)他家门口有一棵百年老银杏树,离树不远处有一条常年水位不降的甜水溪,那个员外生了一个漂良又十分聪明的女儿,任何东西只要被她看过一眼就马上可以画出来。只是从小体弱多病,有一个病西施的外号。

一天她正坐在门口,看见一个非常英俊的小伙子,走来向她讨水喝,于是她从家里倒了一杯茶,就这样他们相识了。从此他们天天相会,天南地北无话不谈,很快就到了非娇不娶、非君不嫁的地步。一日两人正谈的开心,姑娘突然晕倒在地,小伙子连忙把她送回家中。到家后姑娘已经手脚冰冷,眼看就要香消玉损了。小伙子沉默的看着姑娘,突然从口中吐出一只明珠,放到姑娘的口中,那粒珍砾慢慢流入腹部,只见姑娘腹部动了几下后,姑娘便醒了过来。见小伙子坐在床边,就问道;是你救了我吗?小伙子轻轻的点了下头,问道:"你现在感觉怎么样"?姑娘说:"我现在感到十分好,而且从来没有这么轻松过,浑身是劲,比以前不知好了多少倍。"

小伙子见姑娘己全愈,便起身告别。姑娘问道:"我们何时再见呢"?那小伙子苦笑了一下说:"今天是我们最后的一次相会,以后就再也无碰面机会了"。姑娘一听急了,抓住小伙子手向道:"为什么?怕我病会害了你"。小伙子说:"不,你的病今后不会再犯了。实不相瞒,我是东海龙王的小儿子,我见姑娘生得可爱,于是便来和你相识,本来我们还有做一世夫妻的缘分,但刚才我见你病发倒地,眼看要断气,我只好把自己修练千年的内丹用来给你治病,而我马上要变回原形了,要再修成人形还得五百年修练"。说完就匆忙奔出大门,在地上打了一个滚,便变成一条巨龙,尾把盘在古银杏树上,头搁(放)在门樘上对姑娘点了三下头,转身顺树飞上云霄。

由于龙太子是从这棵银杏树升的天,沾了仙气,后来就有人说站在树下向天上看时,见到了天宫还有神仙。所以东沟的这棵银杏树也被当地人称作"通天眼"。

三峰寨革命遗址

在西沟乡相公、过风、东沟三村交界处,有一座三峰相连的山,居中的山峰上矗立着一座山寨,山寨全部用石头砌成呈蘑菇状,可容纳300余人。清末,当地老百姓为防御"长毛子"(洪秀全残部)而修建的,当地人把这个地方叫"三峰寨"。自古以来,三峰寨下一直是从郧阳通往房县的古驿道,而三峰寨地势险要、宜守难攻,是这条古驿道的"咽喉"地带。解放战争时期,李先念军队某班班长李思拔率领一个班的战士驻扎寨三峰寨建立西沟革命敌后根据地,与从房县战败撤下来的国民党某部二十八团在三峰寨脚下相遇,发生激战。现在在三峰寨上还能清晰地看到当年战斗在山寨墙上留下的弹孔。

龙骨岩

在过风大桥外三河交汇处有一条山梁,从南面看,山石俊俏、陡峭的岩石上偶尔长出几颗四季常青的低矮树种,整体看去,如同一个巨大的盆景。在石岩中部有一处错落有致、酷似脊椎的长达十几米的石梁,如同一条长长的龙骨。岩下有一深潭,龙骨倒影在水中,如遇微风,微波荡漾,龙骨的倒影在水中晃动,又似一条游龙,成了生态西沟的一道风景。龙骨岩也因此而得名。

生态观光园

园内育有各类花卉苗木和市民领种的无公害蔬菜基地。

农家菜地领养基地。通过认领的形式吸引城区企业、商家、市民前来认种,每一畦菜地都标上认种和管护人的名字,蔬菜的种植、管理由认养人负责或者由公司负责,收获全部归认种的市民。基地分为特色蔬菜区、农业实践区和生活娱乐区,是市民和青少年学习、实践、增长现代农业和传统农业文化知识的综合性场所。

猕猴桃基地

猕猴桃素有"水果之王"、"果中珍品"之称,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保健价值。由于西沟具有独特的气候条件,这里盛产的猕猴桃口感极好,甜中带点微酸,果肉细腻润滑,深受市民青睐,而且产量很高,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每年自上市到结束整个市场供不应求,目前,西沟乡以猕猴桃为主的小水果产业发展颇具规模,猕猴桃、板栗、日本甜柿等小水果已发展1000多亩。

板栗基地

位于过风村天贩农家乐的后山上,共有100多亩。夏天,板栗树开满了白花,放眼望去,漫山遍野一片白茫茫的;到农历八九月时候,板栗苞裹着板栗压弯了树枝。板栗可以生食,也可以煮着吃,还可以炒着吃,具有较高的营养价值,因此深受广大市民喜爱。

画湖

长坪塘画湖风景区因其四季风景如画故称画湖。四周绿山环绕,农舍在绿林树中若隐若现;湖水清如明镜,可见湖底沙石、鱼虾;湖两岸栽满了柳树,漫步在这绿茵小道上,河风轻拂,真是心旷神怡;湖心有两座小岛,小岛上有人工修建的八角亭,玲珑而精致,小亭四周长满了绿色海藤树;湖面上停着几叶扁舟,置身其中感觉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湖中不时有龟儿翻腾,掀起片片涟漪,波光粼粼,一幅湖光山色的美景。

十堰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基地

它是唯一由十堰市委命名的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基地,它展示着省八届、九届党代表,省优秀共产党员、省扶贫先进工作者熊静同志和十堰自建立党组织至今的革命先烈和优秀共产党员的先进事迹。基地成立以来,受到省市领导的高度重视,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省委常委、省政府副省长李宪生,副省长赵斌等领导曾亲临现场指导,至今已接待参观学习的党员干部万余人次。

手扒岩

在长坪塘村境内,有两处山崖十分陡峭,几乎垂直于与地面,山壁像是刀削斧砍一样平整。壁面上星星点点,犹如两幅天然的壁画,彰显出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在八十年代未修公路以前,行人经过这里十分艰难,只有靠两手扒住山崖脚下的岩石上移动才能通过,因此这里就叫手扒岩。

长坪水库

长坪水库修建于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当时主要用于发水电,所产生的电量能供长坪、白石、岳竹三个村居民使用。水库两岸均为陡峭的石壁,青山绿水相互辉映。尤为奇特的是水库中央有一小岛酷似乌龟出水,龟背上生长着数十株绿树,又如同一只绿毛老龟,构成了一幅精妙的金龟出水图、绿毛老龟游春图。

情人谷

情人谷位于西沟乡白石垭子湾,上至元宝石,下至石猴守谷处,全长1.5公里。谷狭沟深,绿树成荫,柳树、松树、竹林竞相生长,形态各异,有的一柱擎天,有的如卧龙出水,有的挤在岩缝中,有的直插在溪水中央。一条潺潺的溪水穿谷而去,时而宽,时而窄,时而急,时而缓。峡谷沿途的沉积岩各具形态,充分展示了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如老人头,像千层饼,似元宝、蜂巢等。漫步深谷,心旷神怡,有一种独特的清新和舒畅,或深吸几口新鲜空气,或脱掉鞋子,坐在小水潭边泡泡脚、吹吹风,让鱼儿亲亲你的脚,真是其乐无穷。

将军石

在天地沟内,有一块巨大的岩石酷似一位头戴钢盔、身披铠甲的威武将军,换个角度看又像一男子背负着幼童远眺。当地人都将它称之为将军石。在这里还流传着一段催人泪下的爱情故事呢!只有亲自来到将军石脚下才能感受到这悲催的故事。

经济概况

西沟乡坚持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主线,以生态环境建设为载体,以发展民营经济为突破口,科教兴乡,依法治乡,努力营造农民富裕、社会稳定、山川秀美、充满活力的新西沟。奋斗目标是全乡经济发展速度和经济效益持续、健康、稳步增长,农村经济总收入、人平纯收入年均增长7%以上。具体措施如下:

一、抢住南水北调机遇,加强生态环境建设,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全面实施封山育林、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工程,加大生态保护力度;做好林中套草,以草养畜工作;全面盘活山场经营权,大力开发山场资源;围绕生态保护,加大能源项目建设力度,减少对资源的破坏。

二、依托特色资源,大力招商引资,调整优化经济结构。通过招商引资,开发休闲旅游资源,建设一条以南环公路为主线,以黄土驼峰、长坪画湖为景点的生态旅游黄金线;沿途新发展上规模、上档次、有特色,集住宿、休闲、娱乐为一体的休闲山庄2-3家,培植、引导农民开办富有乡土特色的农家乐园10家;结合黄土自然景观、桑皮垭子古道遗风、东沟口奇岩、牧猪峡神韵、红门寺古庙、手扒岩险境、红岩寨古山寨遗址等景点,因地制宜,精心设计,全面规划,整体开发旅游资源;规划一片山场,建狩猎场,形成以狩猎场为中心,以甜柿基地、茶叶基地为重点的观光农业园区。

三、发挥城郊优势,调整农业结构,确保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在种植结构上,形成以绿色食品、珍稀山野菜、土菜发展相配套的产业格局;在林特结构上,对已发展的茶叶基地、日本甜柿基地、梨枣基地、猕猴桃基地等强化管理,将支柱产业做大、做强,力争上档次;在养殖结构上,本着"野生家养、家生特养、特生精养"的原则,大力引导良种养殖,三年内力争发展淡水鸭50000只,土鸡50000只,山羊5000头,猪3000头。

教育事业

西沟乡中小学校,是90年代西沟乡的初级中学,早期学生生活条件十分艰苦,学生大多数离家较远,为寄宿制学校。后期因计划生育,进城务工人数增多,导致学生人数大幅度下降,然而,在这样艰苦的学习条件下,西沟乡小学也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捐资捐物,校园设施得到了基本的改善,西沟乡中心小学也培养出了大批优秀的人才,他们分布于北京,西安,上海,武汉等地区,也出现了很多优秀的教师。现在校学生一百多人,教师二十多位,是很多师范类院校毕业学子的实习基地。

著名人物

熊静


【新闻链接】

主动到西沟乡义务扶贫13年的退休干部熊静入选“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

来源:秦楚网    时间:2009-07-18 16:05:01

秦楚网讯 通讯员 曹新军 报道:近日,从中国扶贫开发协会传来喜讯,我省推荐的义务扶贫模范熊静入选“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目前,有关熊静的人物雕塑照片和画像正抓紧制作,本月中旬寄往北京备用。
  今年是建国60周年,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决定以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为契机,在全国范围内宣扬一批“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全国共宣扬60名, 9月初,将在全国政协礼堂召开宣扬“中国扶贫开发典型人物”大会,届时将请国家领导人出席,同时组织典型人物雕塑展览和以典型事迹为原型创作的文艺演出。


  附:

熊静同志义务扶贫先进事迹

熊静同志是全国义务扶贫第一人,也是义务扶贫时间最长的人,是共产党员忠实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杰出代表和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鲜活教材。现将熊静同志义务扶贫的先进事迹和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熊静同志的基本情况
  熊静,男,汉族,1945年11月出生,现年64岁,十堰市张湾区汉江街办熊家湾村人,高中学历,1965年8月参加工作,1966年7月入党,1984年11月至1996年12月在市司法局工作,先后任基层科长、办公室主任,现为十堰市司法局退休干部。1992年熊静同志受单位委派到张湾区西沟乡长坪塘村开展为期一年的扶贫工作。1994年回单位上班后,长坪塘村的贫困状况让长期在城市工作的熊静内心产生强烈震撼。1997年5月,尚不到退休年龄的熊静,冲破各种阻力,克服诸多困难,毅然向组织申请提前退休,主动到张湾区西沟乡长坪塘村开展义务扶贫工作,至今已达13年时间。正是在他的帮扶下,长坪塘村的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三个文明建设得到长足发展。
  多年来,熊静同志义务扶贫的先进事迹被《湖北日报》、湖北电视台、《十堰日报》、十堰电视台等多家新闻媒体以《爱心似火燃深山》、《晚霞映红长坪塘路》、《热血丹心为人民》、《呕心沥血写忠诚》《人生不等式》、《奉献着的生命最美丽》等等为题,进行过上百次的宣传报道,被鄂西北人民广为传颂、尊敬和爱戴。以他的扶贫事迹为内容的大型豫剧《长坪塘的故事》被搬上银幕。熊静本人先后获得全省优秀共产党员、省级劳动模范、全省十佳义务扶贫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并被选为省第八届、第九届党代表。中共十堰市委、张湾区委分别作出了向熊静同志学习的决定,成为全市人民学习的楷模。他所帮扶的长坪塘村党支部荣获省、市、区三级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长坪塘村被市委列为全市“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教育基地。
  二、熊静同志的先进事迹
  熊静同志在长坪塘13年的扶贫岁月,可用一个“情”字概括。正是这位老共产党员的五种爱民之情,诠释出胡锦涛总书记“情为民所系”的真谛和内涵,弹奏出真情付出、感人肺腑的扶贫乐章。
  1、城市公仆的大山深情
  长坪塘村位于张湾区西沟乡大山深处,虽然与十堰城区相距只有50公里,但时差落后50年有余。“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地无三分平,年年有灾情”是长坪塘村的真实写照。92年,熊静作为市司法局扶贫工作组负责人第一次进山,亲眼目睹了长坪塘村的闭塞和落后。一年后,工作队调整撤回。长坪塘村与外界形成的强烈反差,在他脑海里总也挥之不去,伴随着长坪塘的贫困问题,熊静度过了一个又一个不眠之夜。
  1995年,熊静同志向市司法局党组织正式提出申请:提前退休,去长坪塘村义务扶贫。1996年12月市司法局批准了他的请求,并表示愿作他的坚强后盾。1997年5月6日,熊静背起行囊,离开了舒适安逸的城市之家,义无反顾地踏上了长坪塘这块令他魂牵梦绕的贫瘠之地。对此,有位记者列出了熊静的人生不等式:当农村人流向城市时,他一头扎进深山;当同龄人坐享天伦时,他当起了扶贫队长;当别人干事讲钱时,他出起了义务工。这就是一位老共产党员的人生追求和为民深情。
  2、老当益壮的创业激情
  熊静同志带着“舍得一身剐,誓把贫困拉下马”的决心进驻长坪塘村,但真正实施起来比想象的要困难得多。他花了一个多月时间,靠一根拐杖支撑,踏遍了长坪塘的山山水水,走访了家家户户。通过走访调查,熊静把长坪塘的现状概括为六个字:“天寒、地薄、心散”。对此,熊静经过反复研究,决定采取“五抓”举措。[Page]
  一抓班子。长坪塘人心涣散,村两委软弱无力,是个典型的经济“空壳村”。对此,熊静在乡党委的大力支持下,对村“两委”班子进行了彻底整顿,建起了新的“两委”班子。
  二抓规划。根据长坪塘村的实际,熊静经过反复调查论证,提出了“三步走”的扶贫计划。第一步解决群众温饱问题。第二步解决群众用钱问题。实施旅游农业规划,逐步把长坪塘村变成一个科技村、水利村、生态村和旅游村。第三步实现小康目标,即实现农业生产设施化、农民就地城市化、农村环境生态化、农民房屋景观化的“四化目标”,把长坪塘建设成为文明富裕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三抓治水。长坪塘村十年九旱,靠天吃饭。全村三百多亩可耕地,大部分是村民称为“假平地”的低产地,上面只有薄薄的一层土壤,下面全是砂石,一遇旱灾就减产歉收甚至绝收,全村670人,50%的村民是缺粮户,20%的村民每年靠救济度春荒。于是熊静下决心修水渠、修塘堰、修水坝,先解决吃饭问题。他和村党支部商量决定首先在母猪峡修一座拦河坝。由于长时间没有搞公益建设,修母猪峡“水坝”动员会吆喝了三次,除村干部外,只有一两个人到会。为了做通群众的思想工作,熊静白天顶着烈日、拄着拐杖到田间地头与耕种的村民攀谈,夜晚不顾劳累深入农民家中,与村民促膝彻夜长谈。他的真诚和热情,终于化解了村民们的思想疙瘩,拦水坝工程终于开工了。在滴水成冰的严冬,熊静拖着病弱的身子,与群众一起奋战。2001年1月6日,熊静被石头砸伤腿,流血不止,但他仍坚持在工地劳动。因来不及清创包扎,伤口受冻发炎,好几天他都干不成活,可他仍一瘸一拐地坚守在工地上坐阵指挥。经过两个冬春的奋战,3座拦水坝竣工蓄水,村民们把蓄水近万立方米的小水库誉为“小天池”。正是“小天池”,使得粮食连年歉收的田地亩产达到千斤以上,成了一个水盈粮丰的好地方。
  四抓修路。多年来,村民进出买化肥、卖山货,靠的是肩挑背扛,路难行成了长坪塘人的心病。熊静决心用自己的汗水浇铸长坪塘的路基,让长坪塘人走上致富路。“手扒岩”公路是最艰巨的工程。所谓“手扒岩”即手扒岩石方能过去的危险路段。整整三个月,熊静与村民一起奋战,白天,他在工地上劈山炸石,挑石砌岸;晚上,他又逐家逐户上门给一些因修路占了田地而牢骚满腹的人做思想工作,一谈就是深更半夜。修母猪峡口的拱桥时,出于工程所迫,桥面只能连夜灌浆,熊静和村民们在月光下苦战一个通宵。正是月光见证了熊静和长坪塘人在大自然面前的不屈抗争,后来这座桥被村民称为月亮桥。那段时间的工作量,年青人都吃不消,更不用说身患脑供血不足、腰椎间盘突出、类风湿等多种疾病的老人。2001年7月2日,顶着烈日干到下午两点,连饭都顾不上吃的熊静,突然晕倒在工地上,村民们不得不把他送进医院。闻讯赶到医院的妻子,抱着昏迷不醒、极度虚弱的老伴,伤心至极地哭喊:“老熊啊,你这到底是为了啥?”直到第二天早上,熊静才从昏迷中醒来。这次妻子、儿女反复做老熊工作,坚决不让他再去了。可熊静放不下正在紧张施工的桥梁,第三天一大早,病未痊愈的他,乘家人熟睡,悄悄起床,回到他时刻牵挂的筑路工地。熊静就是这样,为了长坪塘的发展,为了贫困百姓,这位老共产党员艰难地迈向他洒满热血和汗水的工地。
  五抓科技。围绕科技兴村的思路,熊静帮助长坪塘村成立了科技兴村办公室,利用村小学的空闲教室,开办了“青年学校”,买回了《果树病理学》、《土壤肥料学》等大量农科书籍,亲自备课、讲课,还请来农技员、大学生讲授农技知识。为了让农民尝到科技甜头,熊静自掏腰包引进多个新品种,让农民试种,提高经济效益。
  3、朴实无华的爱民真情
  “为人民服务”这五个大字,是熊静的座右铭,他不仅写在扶贫工作笔记的扉页上,更是落实在实际工作中。长坪塘是个“空壳村”,没有钱各项建设都寸步难行。为了筹资,熊静四处奔波,八方求告。在一次次“化缘”中,他受到过“礼遇”,也遭过“白眼”,但他无怨无悔。眼见满头白发的老人近乎乞求的样子,同行的人一次次感到心里发涩。这些年,他为改变长坪塘的面貌,共争取各类扶持资金100多万元,为推动长坪塘的建设发挥了重要作用。
  群众的冷暖,熊静时刻挂在心上。村民王国强修桥时砸伤了腿,住进了市人民医院,熊静拿来了200元钱,带了家里的水壶、脸盆、茶杯,亲自去医院照料,安慰他好好养伤。熊静一有空常去照看孤寡老人张有芝,为老人端茶递水,洗衣做饭。老人临终时嘴里还念着“熊主任,好人啊”。穷出了名的村民李应贵是个残疾人,儿子读书欠下万元外债,熊静帮他寻求致富项目,用工资为他担保贷款,支持李应贵种菜、养猪,办起了酿酒作坊,经济状况明显好转,不到两年,就还清了所有债务。村民李应荣放牛时不慎落入深谷水潭,熊静闻讯后迅速赶到现场,从水里捞起来的人已脉搏全无,气喘吁吁的熊静忙着倒水,做人工呼吸,经过紧急抢救,李应荣才脱离危险。
  捧出一颗心来,不带一根草去。熊静赢得了长坪塘老百姓的心。在他的门前,常常有人悄悄送来沾着露水的蔬菜、刚刚从鸡窝里掏出的热乎乎的鸡蛋……村民李应贵家的门上贴有一副对联:驱贫困大展“熊”风,铸忠诚呕心沥血。他把雄风的雄换成了熊静的熊,道出了长坪塘人对熊静的敬佩之情。
  4、合力奉献的家庭亲情
  熊静的家在城郊,不少亲戚朋友在城里工作,为了村上的事儿,家里能帮忙的亲戚都帮过。村里人进城办事,大都在他家歇脚、吃饭;村里人进城销菜,他们家成了“代销点”;村里运材料需要车,他妹夫开车代劳;家里的电话成了公用电话。日子久了,他家就成了“长坪塘驻十堰办事处”。1998年夏,长坪塘的苞菜获得大丰收,熊静与村干部决定把菜拉到城区卖。车到城区蔬菜批发市场时,已凌晨5点,熊静一大早把全家人召集到一起,推着板车分别到城区各地菜市场摆摊卖菜。在那段日子里,熊静整日和村干部起早贪黑吃住在菜市场,双眼通红,面容憔悴。妻子除了帮忙卖菜,还负责做饭、烧水、送茶,直到15万公斤苞菜销完为止。
  熊静家境并不宽裕。老伴1993年病退,月工资仅200元,2000年才涨到400元,自己提前退休,工资500多元,2001年涨到1000元。他有3位老人要供养。在他的家里,至今还是82年做的土漆斑驳的老式家具,如今在旧货市场都难以见到。熊静在长坪塘没有一分钱的补贴,伙食费、路费、电话费、医药费等各项开销全部用的是自己的退休工资。每次熊静下乡,妻子都心疼地往他衣兜里多装点儿钱,他却把这些钱如数给了特困户。长坪塘村铺柏油路,他第一个捐款500元。小儿子一辆旧长安车,他借去运石料,不久,村里要用钱,他就把车卖了,钱全部用到了村里工程上。他得了省里先进,奖给他5000元奖金,他一分不少地捐到村上,装修了卫生室……。
  长坪塘百姓的冷暖,时刻牵挂在熊静的心头,而当他的亲人最需要他的时候,他却无暇顾及。熊静的父母去世早,没有儿女的伯父伯母视他为亲生儿子,他视伯父伯母为亲生父母。1999年冬,伯父被诊断为晚期肺癌,兄弟们决定轮流照护。熊静说村上在架桥,走不开,向兄弟们交代了几句,便匆匆进了山。2000年7月11日,伯父对熊静的妻子说:“我恐怕不行了,想见一见万宇(熊静的乳名)……”当熊静得知消息,赶到伯父身边时,伯父已听不见他撕心裂肺的哭声了。料理完伯父的后事,熊静又回到长坪塘村。26天后,伯母突然病危,村里不通电话,儿子火速赶到长坪塘,接回父亲。然而回到老家,伯母还是没有等来与侄儿最后的相见。妻子哭着说:“二妈临死前,一直叫着‘万宇……万宇,你怎么还不回来呀……’”。就这样,两位至亲老人带着最后的期盼和深深的遗憾,永远地离开了人间。熊静长跪在老人灵前,老泪纵横,悲痛欲绝,这种无法弥补的感情债,让他终生抱愧和不安。
  5、矢志不渝的扶贫豪情
  熊静常说:“扶贫攻坚是没有硝烟的战场,需要坚强不屈的毅力,百折不挠的精神”。正是凭着这种不屈的精神,他与长坪塘人一道,餐风露宿,浴血奋战,在长坪塘深山矗立起一座共产党员的丰碑。在13年时间里,完成大大小小工程100多项,新建、硬化村组公路3条总长18公里,新修村组路5.8公里;架设桥梁10座;兴修水泥灌溉渠8公里,水井12口,拦河坝5座,塘堰11座,灌溉面积330亩,占耕地面积的68%,用上自来水农户达80%以上;建设四位一体沼气75户;巩固发展林特基地3000亩,蔬菜基地300亩;兴建了画湖风景旅游区,建造公路、河道绿化带10公里,创办佳园饭店,新建850平方米培训接待中心,培植了旅游主导产业,使长坪塘村走上了生态旅游文化产业化发展的道路。长期困扰村民的用水、用电、行路、上学、就医等问题,都一一得到了解决,长期贫穷落后的长坪塘村一举脱贫。2008年,全村经济总收入350万元,人平纯收入2695元,比驻村扶贫前的1996年分别增长190万元和1845元。农民人均纯收入96年在西沟乡9个村中列倒数第二位,2008年为顺数第3位。人均占有粮食从1996年的200公斤提高到了410公斤。长坪塘画湖、小天池、月亮桥、湖心亭、丰收渠等这些赋有诗意般的名词,犹如一座座丰碑,构成一幅幅美丽的山水画。“山顶松杉戴帽,山腰果树缠绕,山脚粮菜丰茂、河道路旁绿树成荫,村庄民居整治亮丽”成为长坪塘村的真实写照。[Page]
  按照熊静“三步走”构想,长坪塘村已经实现了 “第一步”、“第二步”目标,“第三步”正在快速推进。如今,熊静年过花甲,满头白发,患有帕金森氏综合症等多种疾病,全身哆嗦颤抖连碗筷都拿不稳。但这位疾病缠身的老共产党员在座谈会上坚定不移地说:“我的下半辈子注定要与长坪塘这座大山紧紧联系在一起,只要我一息尚存,只要长坪塘还有一人没有摆脱贫困,我的扶贫事业就要不停地继续下去。”
  三、熊静精神的内涵
  熊静同志时刻牢记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处处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真心实意为人民谋利益,为百姓办实事,为困难群众排忧解难,把份外的扶贫工作作为自己的神圣职责,以实际行动践行了科学发展观,以自己的崇高品德和模范行为赢得了村民的衷心爱戴。熊静同志是共产党员的一面旗帜,他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共产党员的精神风范,凝聚成内涵丰富的熊静精神,具体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是牢记党的宗旨,立党为公,勤政为民的公仆精神。熊静经常说:“我是一个受党教育多年的老党员,是在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的熏陶下成长起来的,为老百姓谋幸福是天经地义的事。我们今天的日子好过了,但不能忘那些还在贫困线上徘徊的农民兄弟”。这充分展示出熊静同志具有共产党员的崇高责任感和使命感,他家在城里,工作在机关,也深爱自己温暖的家和亲人。但他懂得,为群众谋利益,是共产党人义不容辞的神圣责任和义务。为此,义无反顾地走进了大山,把满腔热血全部奉献给了扶贫事业。浓浓情爱动天地,耿耿丹心昭日月。熊静同志的壮举,源于他那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源于他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因年高而淡化信念,不因位卑而忘记宗旨,不因安乐而忘记追求,模范地实践科学发展观。
  二是知难而上,坚忍不拔,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山区条件艰苦,工作困难,熊静同志以苦作乐,克难奋进,从不气馁。他不尚空谈,讲求实干,辛苦的足迹印在了扶贫点的沟沟洼洼。在13年的扶贫实践中,他以惊人的意志和毅力,克服山里人都难 以想象的困难,团结和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扎扎实实地为改变一个小山村的贫困落后面貌而艰苦奋斗,赢得了山村群众的爱戴和尊敬,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熊静同志随身不离的那根拐杖,上面刻有尺度,一是用来支撑多病的身体,二是用来勘测工程、丈量土地。其实这根拐杖,犹如党员先进性的标尺,时刻在丈量着每名共产党员的党性、丈量着党员与人民群众的距离。
  三是克己奉公,淡泊名利,甘于清贫的奉献精神。翻开熊静的笔记本,每个本子的第一页都写着这样一句话:“一身正气做人,两袖清风为官”。十二个字透露出熊静的人生态度和精神世界。为了给长坪塘百姓办事,他不知跑了多少路,说过多少话,心中时刻牵挂的是老百姓的酸与甜、苦与乐,时刻装着扶贫事业,装着父老乡亲,唯独没有自己。他把群众的疾苦看成是自己的疾苦,把群众的幸福看成是自己的幸福,在群众面前,他“俯首甘为孺子牛”。为了群众能过上好日子,他放弃了许多可以为自己赢得名利的机会,甘愿过着清苦的生活。为了群众能过上好日子,他可以献出自己的积蓄、身体健康乃至自己的一切。
  四是老当益壮,敢于探索,勇于实践的进取精神。“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熊静同志退而不休、奋斗不止,体现了一个共产党员博大无私的胸怀。“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熊静同志用孜孜不倦的拼搏,阐述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一个人做点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熊静同志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扎根深山,终生扶贫,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充分展示了一个老共产党员不遗余力,奉献自我的高尚品质。
  熊静精神在社会各界引起了强烈反响。省委常委、宣传部长张昌尔,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李宪生,副省长赵斌等领导先后视察长坪塘村,对熊静精神给予高度评价。挂牌四年多来,已接待参观学习单位500个(次),人员2万余人次,有时日接待量达300多人次,许多单位在这里开展党建活动。其中北京医科大学社会科学部、北京航天航空大学社会实践队以及大学生西部建设志愿者等各界人士,都先后到教育基地参观学习。市、区两级行政部门,特别是熊静所在的单位十堰市司法局,成为熊静的坚强后盾,为熊静的扶贫工作大开绿灯。许多企事业和个体业主纷纷为长坪塘捐款捐物,支持熊静的扶贫事业。[Page]
  熊静精神教育和鼓舞了很多人。十堰各地许多单位纷纷邀请熊静作事迹报告,已作报告80多场,接受教育5万多人次。听了熊静报告的人,无不为他崇高的精神所折服、感动而流泪,心灵受到震撼和洗礼,取得了很好的学习教育效果。在他的感召下,张湾区司法局原局长程官和、市政协退休干部叶直军、市残联干部柯尊臣、西北农业大学张光斗、湖北农学院段秀斌、武汉金融专科学校陈秀伟、张湾区青年干部张静、张雅琴、汪海明、申武等先后来到长坪塘村,组建成一批又一批“义务扶贫工作队”。他们携手并肩,一起用生命和汗水描绘着长坪塘的美好蓝图。

熊静虽然疾病缠身,但每天还是关注十堰新闻,特别是张湾区西沟乡长坪塘村新闻他都会仔细阅读。

景美水清长坪塘

记者 李平 潘世新实习生 杨舟

熊静(右)和长坪塘村民共商致富办法

车都张湾网版权所有  未经同意不得复制或镜像

运维:张湾区融媒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