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振兴要闻  /  正文

振兴要闻

直通十堰|张湾区:让百姓越来越富 乡村越来越美

发布时间 : 2023-10-19 12:36:20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直通十堰|张湾区:让百姓越来越富 乡村越来越美

十堰广播电视台2023-08-26 16:15

10:00


念好绿色“产业经”做好生态“旅游饭”

十堰市张湾区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核心水源区,近年来,全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理念,通过绿色产业“输血”与生态旅游“造血”并举,精心培育农特产业。通过合作、引资、借智,有效促进了农林、健康、旅游产业融合发展。

这段时间,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相公村的五十多亩葡萄园进入了丰产期,不断有游客前来品尝、采摘。

游客 梁昭仪:“开车过来二十分钟就到了,十分方便,在这里玩得很开心,感受大自然的风光。”

眼前热闹的场景,在几年前,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当时,相公村核定贫困人口有123户,347人,村民大都靠传统种植业维持生活。如何让老百姓不仅吃得饱,还能过得好,2018年,西沟乡决定以相公村为试点发展高附加值农业。在请专家现场勘察过后决定发展葡萄产业,然而发展葡萄产业需要土地,有18户村民的土地需要流转,有些村民不干了。

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相公村村民 赵发军:“田给我占了,没地种了,我怎么生活?”

为了打消村民的顾虑,村里除了召开村民代表大会,集中宣传政策、产业发展的规划,镇村干部还带着村民到周边的乡村振兴示范地去参观,切身感受发展生态旅游产业带来的变化。抱着试试看的心理,赵发军和村民们同意了流转土地,2019年,村里的葡萄产业园建了起来。

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相公村村民 赵发军“路也弄好了,车子进来也很方便,我在这葡萄园里打工,每年只要有活干,在这里干,每月2500元的收入,一年就是两万多块钱。”

绿色产业让西沟乡找准了生态和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近年来,西沟乡累计流转土地1800多亩,建成猕猴桃、桃子、蓝莓、葡萄、特色花卉等24个观光采摘园,集采摘旅游、休闲观光、农事体验于一体的生态格局初步成型。

十堰市张湾区西沟乡党委宣传委员 殷家鑫:“截至目前,西沟乡综合旅游收入已突破1000万元,下一步西沟乡将继续围绕绿色产业,通过打造一批特色的小水果采摘园和一批小微的旅游景区,让游客能留得下来,消费得住,不断增强我们的旅游附加值。”

西沟乡的文旅农融合发展只是张湾区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张湾区已高标准建设产业示范村40多个,配套建设3000多亩农业采摘观光园,年接待游客达100万人次。

十堰市张湾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齐俊:“我们将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以党建为引领、以农旅融合发展为统领,积极推动产业发展,不断夯实乡村振兴的底色,提升群众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

资本“下乡” 带富“老乡”

为改变长期以来城乡发展不均衡问题,近两年,十堰市张湾区探索运用城乡统筹破解城乡二元结构难题,积极引导资本“上山下乡”,用活乡村山水资源和区位优势,让广大农民共享发展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黄良山是张湾区柏林镇知雨轩田园综合体的一名员工,主要负责园区内研学农场的管护工作。两年多的时间,黄良山实现了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

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柏林村村民 黄良山:“以前家里一亩多地,平时就种点蔬菜卖卖,平时也打点零工,挣不到啥钱,现在每天正常上下班,工资也有固定的,每年三万多块钱,而且学到不少农业管护知识,比以前好多了。”

游客 邰刘圣迪:“想找一个宁静的地方逃离城市的喧嚣,这块交通方便,离城区比较近,这里的游乐项目很多,每一个项目都有自己的特色。”

别看现在知雨轩成了市民们的“避风港”,可就在几年前,这里还是一个杂草丛生,无人问津的“三不管”地带。

十堰市张湾区柏林镇柏林村村民 柳琴:“以前这里是一个没人管理的废弃农家乐,草、水、卫生也从来没人打理,人影都没有,更别说游客了,我晚上住在这里还怕得慌。”

2020年,十堰市张湾区积极出台配套政策,鼓励引导工商资本上山下乡,当年6月份,“打头阵”的知雨轩项目来到了柏林村,经过和政府商议,知雨轩园区内的修建由企业承担,政府则对周边的基础设施进行完善和改造。

湖北知雨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周圆:“不管是政策支持还是融资支持,特别是我们田园综合体周边,基础设施的打造,政府确实下了不少力,既修路又修桥,我们从中得到了不少好处。”

三年时间过去,村里近300亩荒地,成了湖北省内首家集吃、住、加工、科普、观光于一体的田园综合体。得到实惠的不只是企业,更是在周边生活的村民们。雨轩田园综合体的员工有200多人,其中近一半都是附近的村民。

湖北知雨轩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后厨员工 周强:“一直在外面当厨师,现在回来了 好多了,既能挣到钱也能照顾家庭,挺好的。”

营业两年多,知雨轩田园综合体吸纳周边村民107人就业务工,带动当地农副产品销售1000多万元,村集体以入股形式实现年分红60多万元。截至目前,张湾区已统筹整合资金近3亿元,实施乡村振兴项目171个,帮助农村群众致富增收。

十堰市张湾区乡村振兴局局长 齐俊:“我们将继续积极引导资本下乡,统筹城乡发展,加快项目建设,同步考虑后期运营、管理,推动龙头企业与农民联结机制,通过产业发展推动乡村振兴。”

做好乡村“六件事” 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今年以来,十堰市张湾区通过共同缔造的理念,围绕乡村托幼、养老、垃圾分类、污水治理、厕所革命、公路建设六个方面,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这几天,张湾区黄龙镇堰石村的“幸福食堂”正式开业了,村里的老年人们也开启了幸福“食”光。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堰石村村民 王启朝:“我是天天在这里吃,咸淡合老百姓的口味、环境也可以。”

堰石村是十堰市唯一一座整村生态搬迁村,集中安置区有村民355户1315人,60岁以上老人有516人。为满足老年人的就餐需求,今年上半年,村里决定建设幸福食堂。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堰石村党支部书记 刘勇:“我们当时通过和党员群众代表,共同商议这个项目,决定用我们生态搬迁4号楼架空层,大家一听,都很支持。”

可是作为一个2017年才成立的“年轻”村子,村里并没有什么产业,想要筹集40多万元的幸福食堂建设改造资金,很困难。于是,村里找到乡镇和民政部门寻求帮助。

十堰市张湾区民政局副局长 王钰:“村里申请之后,我们第一时间就到村里进行调研,发现这个村村民集中,老年人占比比较大,所以我们就把他们纳入到养老体系建设项目中,提供资金扶持。”

在民政、黄龙镇等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堰石村的幸福食堂短短3个月就建成了。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堰石村党支部书记 刘勇:“我们当时是按照15元一个人,一天三顿的标准来定的,当时觉得这个价格应该也比较合适。”

但是,试营业的第一周,来吃饭的老人却寥寥无几。眼看,村里的幸福食堂快成了“摆设”。村党支部书记刘勇带上村干部一起对村里的老人们进行了走访。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堰石村村民 潘立友:“感觉有点贵,我一个老年人在家,自己每天煮点面条也够了。”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堰石村村民 王林哲:“我们家两个老伴在家,而且还有一个90多岁的父亲,三个人都去吃一天也是不少钱。”

找到了“症结”所在,刘勇立即召集大家进行分析研判,同时,村里也召开村民大会共同商议解决“吃饭贵”的问题。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堰石村党支部书记 刘勇:“大家共同商议,能否引入市场主体进行经营,利用房租减免的形式,让市场主体把经营收入的30%,投入到老人们吃饭的补贴当中。”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堰石村村民 王启兵:“因为我们种的有菜园,当时我提出来能不能拿我们的菜卖给食堂,让他们按照市场价收,抵扣饭钱,大家也都同意。”

有事好商量,群众得实惠。在大家共同的努力下,如今,堰石村60岁以上的老人每天只用花上10元钱,就可以吃上一日三餐。村里90岁以上的老人免费用餐。看着幸福食堂的“烟火气”越来越浓,老人们还自发组织了银龄互助志愿服务队,每天都会有两名志愿者在幸福食堂维持秩序,同时为行动不便的老人们提供送餐上门服务。

十堰市张湾区黄龙镇堰石村党支部书记 刘勇:“下一步,将进一步完善幸福食堂硬件设施、健全机制,争取更多政策扶持,配合引进市场主体,让幸福食堂长久稳定地运行下去,让老年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

和美宜居乡村建设如火如荼,截至目前,张湾区农村厕所改造进度已超过76%,7个新建和19个提档升级的农村老年人互助照料活动中心已投入运营,7所改扩建的农村幼儿托幼中心已投入使用,20个垃圾治理示范村、达标村创建已基本完成,126套农村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及26公里配套污水管网全面实现第三方专业化运维,19条乡村公路已全部动工。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5278567638980812&wfr=spider&for=p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