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工作动态  /  正文

工作动态

张湾区西沟乡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发布时间 : 2022-10-18 12:53:55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张湾区西沟乡美丽乡村建设思考

时间:2019-12-05 10:12:06

■ 段秀斌

西沟乡位于十堰城郊西南部,总面积113平方公里,辖9个行政村,1566户,5016人,耕地3070亩,森林覆盖率达90%,山大人稀耕地少,连续荣获“国家环境优美乡镇”、省级文明乡镇、卫生乡镇荣誉称号,全省唯一以乡镇为单位获省政府环保奖。
  几年来,西沟乡党委认真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生态资源优势,紧紧围绕“七彩西沟”战略定位,提炼整合“山、水、林、田、路、房、景”等资源要素,以“乡村旅游”为统领,把美丽乡村建设与产业发展、农民增收和民生改善紧密结合,按照科学规划布局美、村容整洁环境美、创业增收生活美、乡风文明身心美的目标要求,发展全域乡村旅游,全力打造乡村是景区、山水是景观、生活是旅游、农活是表演、产品是展品的“十堰城市后花园”。

 一、主要做法

一是党建引领兴产业。农民富不富,全靠党支部;支部强不强,产业来衡量。发展产业是帮助农民脱贫最有效的手段。西沟乡按照“基层党建引领产业发展”的发展思路,发展全域生态旅游,将生态优势转为产业优势,形成了“党建红+产业绿”的发展模式。先后打造出长河湾瀑布景区、桑皮垭乡村游步道、白石特色古街等旅游景点,打造出过风月亮边山庄、相公圣马岩山庄等游客接待中心,打造出沙洲猕猴桃、相公草莓、岳竹中药材等绿色产业品牌,形成了“四季有鲜果,四时有景色,天天有美食,处处是绿色”的生态旅游产业格局。
  二是利益联结促脱贫。积极探索“党支部+合作社+贫困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党支部牵头,流转、整合农民土地,农户以土地或扶贫资金在合作社中入股获得股金,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在合作社务工获得薪金,合作社盈利按照村集体、合作社、贫困户1:3:6的比例进行二次“分红”。全乡通过土地流转、土地整理,共集中土地1800多亩,建成13个产业园,成立了20余家专业合作社,农民能外出务工的外出,不能外出的在家门口创业,近两年,全乡农家乐增至60家,不能创业的在家门口务工,不管男女老少,只要愿意干,按劳计酬,基本实现了人人有事干、家家有收入。全乡村集体经济收入自2017年消灭空壳村,2018年5个村突破10万元,4个村突破20万元,相公村村集体收入达到了70余万元,预计再用两年时间各村集体经济再翻一番。村集体有了收入,村级评优表彰不仅只是精神鼓励,更有了实实在在的物质奖励;2017年以来,各村实现了由村集体用经营性收入为农民购买医保,购买综治保险,购买产业保险;村集体有了钱,《村规民约》落实起来就有了“底气”,当前各村正在组织对村民执行《村规民约》情况考核,根据考核情况对党员、农户评星定级,与农户享受村级奖励挂钩。村里有了产业,集体有了收入,农民得到实惠,党组织凝聚力、号召力不断增强。
  三是生态宜居惠民生。住房安全、环境整洁、出行方便是生态宜居的基础,没有安全住房、没有良好居住环境、没有便利的交通就谈不上生态宜居,截止2016年底,全乡住砖房的只有300多户,80%农户没有安全住房,村庄环境脏乱差,道路条件差。3年来,西沟乡将易迁安置与消危减土、美丽乡村建设相结合,充分尊重农民生活习惯,采取“一户一基”的安置方式,建设安置点50个,不管是卡内开外户,全部消灭土危房,并完成入户路、通讯、免费wifi、路灯、绿化等配套设施建设,目前正在实施河沟清淤疏浚、消除旱厕,农户污水收集处理等工程。整合护林防火、公益林管护、小水利管护、农村道路养护,农村环境整治等各方面资金,争取公益性岗位,9个村联合成立了物业公司,大力清理规范村民乱堆乱放、乱泼乱倒等不卫生行为;建立专职保洁员队伍,建立长效保洁制度;配备垃圾清运设施,全面推进“户集、村收、乡运”垃圾集中处理的模式,做到户有垃圾桶,组有垃圾箱,村有保洁员,乡有清运车、中转站,确保了各村公共区域卫生、绿化、设施管护、文明劝导有岗有人、长效管理,彻底改变了一有活动或者检查,村组干部齐上阵,手忙脚乱打“歼灭战“、”突击战”局面。
  四是三治融合树新风。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结合新时期、新任务、新要求,修订并通过《村规民约》和《村民自治章程》,严格按程序考核村民执行情况,让村上的事有人管、有依据、管得好。大力弘扬新时代好家风,常态化开展“十星级文明户”、“十星级党员”评选表彰活动,通过评优评先,让党员群众在评比中找到差距,通过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激励先进、鞭策后进,营造良好社会风气。建立黑名单制度,将乱办酒席、乱搭乱建、不孝敬父母、不教育子女、无理上访缠访者纳入负面清单管理。建立民主协商议事制度,充分发挥“乡贤”作用,遇事多商量、大家的事大家商量。2019年春节,西沟乡在相公村试点,举办千人长街宴,一次性开席130桌,组织村民一起团年,大家在一起见证表彰先进,外出创业的、打工的,在家劳动的、留守的踊跃上台谈感受、谈谋划,倡议村民爱国、爱家、爱集体,村民之家唠家常、谋发展,一派祥和,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计划从明年春节开始,各村都会利用传统团圆节日,开展类似活动,凝聚人气、凝聚人心。清明节至五一期间,西沟乡举办乡村文化节,吸引了各地游客10余万人前来游玩,带动了乡村旅游的发展,村民从中尝到了甜头,人人有事做,家家有钱赚,大家空前团结,自觉组织起来对平时扯皮拉筋的、滥堆乱放、滥搭乱建的有碍乡风文明和环境优美的行为进行抵制和劝阻,村民参与自治的氛围日渐浓厚。

 二、几点思考

习近平总书记说“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党委就如何改变“捧着金饭碗去要饭”的局面,真正把绿水青山变成金山银山展开讨论,最后确定,将全域乡村旅游作为主导产业,将乡村当做景区管、村庄当做景点建,农业做成体验式,将农村变成城市人羡慕的地方,休闲的地方的目标建设美丽乡村。结合我乡实际和我外出学习考察情况,在这里谈几点想法:
  一是谋划为先。在这里我说谋划,没有说规划,首先就是了解村庄包括地理人文、自然资源、耕地条件、发展的短板,只有我们自己心中有数,然后借鉴先进经验,规避失败弯路,才能有的放矢谋划村子的发展,美丽乡村建设, 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从哪里切入, 如何尽快打开局面, 是我们首先要思考的问题。有了好的思路,才能谋定后动,才能谈整村规划,我们有的村,一谈到发展,就说要找个人规划设计,自己没有主见,也不切实际,一是当前村庄规划很贵,动辄几百上千万。二是规划设计人也参差不齐,有的这个地方抄一抄、那个地方粘一粘,不切合实际,不能落地,落地了也是花巨资,最后千村一面、千篇一律。我到浙江学习,他们的村庄不都是“高大上”,浙江“千万工程”就是从解决农村垃圾、村庄环境等问题起步, 不断拓展整治范围、内涵, 最终造就了千万个美丽乡村。有个村,村书记就是设计师,自建设以来,6年争取水利、交通、环保、林业、住建等各类资金1000万左右,通盘考虑土地利用、产业发展、居民点建设、人居环境整治、生态保护和历史文化传承等诸多要素,力求保持乡土风貌, 方便居民生活, 留住乡情乡愁。让农村多些土气、少些洋气、更接地气,这样的美丽乡村才有生命力。
  二是发动群众。走群众路线是我们党做好一切工作的法宝。再美丽的乡村仍然是农民的乡村, 只有农民真正参与并主导, 美丽乡村才实至名归。离开农民群众的积极参与, 乡村建设工作要么是“剃头挑子一头热”, 要么是事倍功半、虎头蛇尾。只有依靠农民群众, 发动农民群众, 才能汇聚建成美丽乡村的强大合力, 才能形成持续推动美丽乡村的内生力量。从农民最迫切的需求入手, 全面调动农民群众。
  三是绿色发展。思路决定出路,乡村的价值就在于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优美的自然环境。资源掠夺型、环境破坏型的乡村发展模式已经被淘汰,新形势下乡村发展必须是绿色的发展。建设美丽乡村, 必须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贯穿到乡村建设发展的全过程全领域, 通过挖掘开发乡村生态的经济价值, 将生态优势切实转化为经济优势,将村庄整治与经济发展紧密结合,实现生态、生产、生活的有机融合。
  四是适应市场。当前,西沟一部分产业园和集体资源还在村集体手上,产出的农产品还没有进入市场竞争或者说在市场中的竞争力还不强。一方面是产品规模所限,没有形成规模,另一方面没有自己的品牌。总得来看,还没有完全发挥应有的效益。引进市场,一方面是主动去参与市场竞争,按照市场需求和市场规律发展产业,在市场的竞争中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是引进市场主体,具体来说就是引进具有一定经济实力、信誉良好的产业化龙头企业或者有一定资金和技术的个人,借助企业或个人的资金、技术或管理等带领集体经济做大做强,在市场中去竞争。
  五是久久为功。建设美丽乡村, 是长远的事业, 绝非朝夕之功, 一蹴而就。浙江“千万工程”自2003年启动以来,  一任接着一任干, 才有今天的成就。所以, 我们建设美丽乡村, 千万不能急功近利, 搞“政绩工程”“形象工程”, 要一件事情接着一件事情办, 一年接着一年干, 虽功成不必在我, 但功成必定有我, 要有这种泽被后人的使命精神和历史担当。(作者系张湾区西沟乡党委书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