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首义良师  /  正文

首义良师

【首义良师】朱忠敏:研教并行育桃李,创新施教启未来

发布时间 : 2025-02-26 09:43:27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首义良师】朱忠敏:研教并行育桃李,创新施教启未来

新媒体中心 武昌首义学院  2025年02月25日 21:21 

朱忠敏,教授,博士毕业于武汉大学,现任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电子信息系系主任、“智能系统与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近年来,公开发表学术论文50余篇,其中第一作者/通讯作者SCI检索论文20余篇;主持并完成11项科研课题,累计获得400余万经费支持;荣获2012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015年湖北省教育系统先进女职工等,以及2012、2014和2015年度湖北省优秀学士论文指导奖。



师承家道,科研教学并重


朱忠敏教授作分享交流(国家基金项目工作年会)
谈及为何选择教师职业,朱忠敏神情淡然且坚定:“没有特别的转折点,祖辈皆是教师,我也就顺理成章走上这条职业道路。”


身为大学教授,朱忠敏的寒暑假并不清闲,即便教学任务繁重,她对科研也热情不减。寒假时精心筹备科研项目的申报,暑假则忙着成果产出和指导学生参赛。在她看来,高校教师的科研与教学是相辅相成的。
2024 年初科研项目完成后,朱忠敏深刻认识到教育的未来在于持续探索和创新,专业建设必须贴合实际以顺应时代需求。于是,凭借优秀的领导能力和前瞻性眼光,结合学校十四五发展规划,她果断提出联合兄弟院系研究团队,在现有基础上建立“智能系统与技术”工程研究中心。


从对标湖北省工程研究中心标准制定建设方案,到明确聚焦视觉感知与智能计算、智能遥感与应用等研究方向,朱忠敏都全程参与,致力于产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科研成果,培养高素质智能科技人才,提升中心影响力。作为研究中心主任,她严谨管理,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用心教育,创新引领成长

湖北工业大学计算机学院院长叶志伟

为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导师颁发聘书

科技进步推动信息科学领域不断革新。朱忠敏认为,人工智能时代的教师要具备广阔的学术视野,启迪学生思维比单纯传授知识更重要。备课的时候,她总会把资料更新至最新,上课前夕还不忘收集与课堂紧密相关的最新资讯。她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与专家深入交流,不断提升学术和教学能力。

朱忠敏秉持“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她认为每个学生都有独特潜能,拒绝设定固定职业路径,实施分层教育,依据学生的基础、潜质和志向规划成长路径。对考研考博学生,大二至大三强化科研素养,引导参与项目实践;对工程技术人才,构建包含融合软件应用、硬件设计、团队合作及情商培养等系统培养体系;对服务行业意向者,如公务员、教师,融合学术与工程基础,强化文笔、口才及交流能力,全面提升职场竞争力。

朱忠敏重视学生的文笔训练。在日常教学中,她创新教学方法,发布研究主题,鼓励学生搜集国内外文献写综述、做PPT分享,还增设了领域相关的调研报告,引导学生关注市场动态与专业发展前景,为未来职业规划筑牢根基。教学过程中,她格外注重实践环节。以数字语音课程为例,从理论教学到增加上机实践、增设课程设计,多次变革丰富了教学内容,提升了学生实际操作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情长谊厚,师生共进征途



朱忠敏在教学上有着一套独特的“无为而治”理念,鼓励学生自由讨论、随机提问,将理论课与实践课相结合,帮助学生跨越理论与实践的鸿沟,激发他们的学习动力。要是课堂上学生出现疲惫,她总能敏锐察觉,用生动的知识点相关故事吸引学生注意力,让课堂重新活跃起来。


她认为教育的真谛在于师生相互成就、共同成长。陪伴学生度过四年求学时光,她不仅传授知识,还以爱心与智慧启迪心灵。这份师生情谊深厚,许多毕业生即便远在他乡,也会在教师节与她长途通话。但教育之路也有坎坷,面对有天赋却不珍惜学习机会的学生,朱忠敏满是痛惜与无奈。
师德是教师的灵魂,学术水平也很重要,而助力学生成才的热情则是朱忠敏不断前行的动力。回顾2017年的职业倦怠期,她意识到教师的情绪会深刻影响学生,便重塑自我,认真备课、深入研究教材、与学生更高频次互动交流。如今,她以全新姿态站在讲台上,每堂课都充满深情,为学生营造出严谨又有趣的学习氛围。
朱老师培养的国奖获得者杨佳欣
展望未来,朱忠敏聚焦团队规划与科学培养,希望带领师生团队迈向新高度,将新建的智能系统与技术研究中心打造成培养科技创新人才的摇篮,激发学生创新思维,引领他们在科技浪潮中奋勇前行。



采写丨林依诺 林颖

图片丨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