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这是获奖集体和个人代表领奖。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8日在京举行。全国585个单位、1790人受到表彰。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和第40个教师节到来之际,为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营造全社会尊师重教浓厚氛围,激励全国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积极投身教育强国建设,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教育部决定授予中央财经大学金融学院等585个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授予刁荣春等716名同志“全国模范教师”称号;授予于渊等895名同志“全国优秀教师”称号;授予王彦平等80名同志“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授予王军等99名同志“全国优秀教育工作者”称号。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这是表彰活动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教师节设立以来,广大教师牢记为党育人、为国育才使命,扎根三尺讲台,潜心教书育人,始终同党和人民站在一起,以赤诚之心、奉献之心、仁爱之心投身教育事业。教师队伍中涌现出一大批优秀教师典型,用实际行动支撑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凝练铸就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底色与崇高品质,是党和人民可以信赖与依靠的大国良师。
与会同志表示,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要充分思考和认识教育所处的历史方位、所面临的复杂内外环境、所肩负的崭新使命,切实增强服务教育强国建设的政治自觉和历史主动,努力培育一流人才、创造一流成果、作出一流贡献,做到有所作为、大有作为,奋力书写好教育强国建设的“强师”答卷。
新华社北京9月8日电 题:第40个教师节:585个单位、1790人受到表彰 大国良师无上光荣
新华社记者徐壮、施雨岑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
9月10日,我们将迎来第40个教师节。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8日在京举行,585个单位、1790人受到表彰。他们,凝练铸就了教育家精神的时代底色和崇高品质,是党和人民信赖与依靠的大国良师。
“择一事而笃行——这不仅是对工匠精神的诠释,也是我一生的座右铭。”表彰活动现场,“全国模范教师”代表、重庆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授杨洋动情地说。
从职业学校教师到幼儿园教师,从校长到辅导员,从城市学校到乡村学校……他们,来自全国各级各类教育,代表着全国1891.8万名教师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承载着一个国家尊师重教的殷殷情怀。
9月8日,庆祝第40个教师节暨全国教育系统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活动在北京举行。这是获奖集体和个人代表领奖。新华社记者 李鑫 摄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
1985年,我国决定将每年的9月10日定为教师节。那年,北京师范大学2万多名师生在学校操场上拉出“教师万岁”的横幅,感动亿万国人。
时光荏苒,春风化雨。2023年,我国专任教师数量比1985年翻了一番。这支扎根三尺讲台的队伍,用一片丹心支撑起了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教育体系。
站在第40个教师节的节点回首,今天的教师队伍整体面貌,发生根本性、格局性变化。
教师制度体系更完备了——
就在上个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弘扬教育家精神加强新时代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发布,对打造支撑教育强国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作出全面部署。
关于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关于加强新时代乡村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等政策文件相继印发,中西部欠发达地区优秀教师定向培养计划、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等大力实施……
党的十八大以来,一系列尊师强师惠师政策陆续出台,科学规范、系统完备、有效管用的教师制度体系基本形成。
教师队伍素质更优了——
“就读师范大学,做一个好老师,是我一直以来的梦想。”9月开学,山东学生李颖来到陕西师范大学,成为了一名本研衔接公费师范生。
实施公费师范教育,是我国不断提升教师专业地位和专业素养的一项重要举措。
1985年,我国具有博士学位的高等教育专任教师只有1396人。2023年,这一数字已达625820人,增长近450倍。
高素质专业化基础教育教师队伍也基本建成。2023年,小学、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分别较2012年提高41.9%、20%。高中专任教师研究生以上学历占比从2012年的5%提高到2023年的14%。
全面提升基础教育教师质量,稳步提高乡村教师能力水平,努力造就职业教育“良匠之师”,教师队伍建设实现“量”“质”齐升。
教师地位待遇更高了——
今年,“特岗计划”教师工资性补助实现提标,每人每年增加3600元。
多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将改善教师待遇作为优先性和基础性工作,不断创新举措。
从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惠及中西部22省份725区县约130万教师,到持续巩固义务教育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再到完善中小学教师收入分配激励机制……随着政策保障更加有力、待遇水平大幅提升,教师职业吸引力显著增强。
教育部副部长王嘉毅表示,将继续实施好师范生公费教育、“优师计划”“国优计划”等重要专项,支持各地结合本地实际探索更多培养优秀教师新模式,为教育强国建设培养更多具有深厚教育情怀、知识功底扎实、教书育人能力突出的优秀教师,来服务支撑教育强国建设。
新时代,新征程。教师节到来之际,让我们满怀尊敬地道一声:“老师,祝您节日快乐!”
【新闻链接】
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名单公布
2024 09/06 10:34:22 来源:教育部网站
为宣传庆祝第40个教师节,大力弘扬教育家精神,中宣部、教育部共同组织开展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宣传活动。经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推荐、媒体展示、组委会推选,共推选出12位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具体名单如下: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逄锦聚,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总园长、教师安慧霞,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副校长、教师贺来虎,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坚,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教授赵东元,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教师俞正强,安徽省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杨梅,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教师刘小清,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教师王旭,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教师农加贵,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艾平,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王学利。
12位2024年度全国教书育人楷模简介
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逄锦聚
逄锦聚,男,汉族,1947年2月生,中共党员,南开大学政治经济学研究中心主任、教授。他从事高等教育40年来,带领学生扎根中国大地开展学术研究,指导学生利用寒暑假到改革开放前沿地区、中西部地区以及农村、企业开展调研,累计培养博士生60余名。他主持编写全国大学生思政课《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等重点教材,为推动思政课教学改革和建设作出重要贡献。他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自主知识体系构建,主持完成出版《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通论》等著作。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特别奖等荣誉。
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学前教育集团总园长、教师安慧霞
安慧霞,女,汉族,1972年2月生,中共党员,山西省太原市万柏林区兴华礼仪幼儿园总园长、教师。她扎根幼儿教育事业33年,创新构建集团化治理体系。她带领团队以“老园带动新园、中心辐射周边、公办管理村办、公办帮扶民办”模式扎根城中村、城边村学前教育。她服务乡村全面振兴,持续开展教育帮扶,行程遍布全省各县和三区三州地区,持续帮扶当地幼儿园激活教师内驱力,赋能专业成长。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山西省特级劳动模范、山西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副校长、教师贺来虎
贺来虎,男,汉族,1970年4月生,中共党员,内蒙古自治区巴彦淖尔市临河区第二中学副校长、教师。他扎根乡村教育33年,长期兼任班主任并承担教学任务,工作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用爱心、耐心与匠心帮助乡村孩子跨越心理障碍、学习知识、学会做人。他坚持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倡导生活化课堂,实施适应学生的教学,开展校本研究,推进教育融合。他爱生如子,对经济困难学生慷慨解囊,为身体虚弱学生寻医买药,对学习困难学生倾心辅导,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献身党的教育事业”的诺言。曾获全国模范教师、内蒙古自治区优秀教师、内蒙古自治区特级教师等荣誉。
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李坚
李坚,男,汉族,1943年2月生,中共党员,东北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中国工程院院士。他从教43年,牵头教师团队入选为“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身为国家一流学科“林业工程学科”带头人,81岁高龄仍亲自担任学校林业工程改革试点班班主任,不断探索林业创新拔尖人才培养新模式。他始终致力于木材科学领域的科研工作,拓宽与创新了传统木材科学研究领域,带领团队研发的新型木材阻燃剂FRW突破了国际技术瓶颈,在多个国家和地区推广应用。曾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
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教授赵东元
赵东元,男,汉族,1963年6月生,中共党员,复旦大学化学与材料学院院长、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他坚持20余年面向自然科学大类本科生讲授《普通化学》,该课程获上海市教学成果一等奖,并入选复旦大学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示范课程。他提出了有机-有机自组装路线,创制了介孔有机高分子和介孔碳材料,获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成功将基础研究成果应用到石油化工重油加氢裂化工艺中,为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他注重科研梯队建设,积极资助年轻学者发展,指导的研究生3人获全国优秀博士论文。曾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创新争先奖、上海市教书育人楷模等荣誉。
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教师俞正强
俞正强,男,汉族,1968年4月生,中共党员,浙江省金华师范学校附属小学党总支书记、教师。他从事基础教育38年,提出“儿童德育始于行”的儿童成长观,并建设“十会课程”“十能课程”“活动课程”“报告课程”四大育人课程体系,成为浙江省幼小衔接与特殊儿童教育典型案例,已在6个省份应用。作为小学数学教师,他提出“把课上对”的“种子课”理念,为提高学生学习效能、减轻学生课业负担提供了教学经验。他热衷于帮助青年教师发展,成立教师工作室,培育出多位浙江省数学特级教师。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浙江省特级教师等荣誉。
安徽省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教师杨梅
杨梅,女,汉族,1972年6月生,群众,安徽省蚌埠工业与商贸职业技术学校服装工程系主任、教师。她潜心职教30余年,钻研服装设计教学,编写《服饰配件设计》教材,改进教学方法,个人指导学生在全国及省市各类比赛中70多次获奖。她弘扬工匠精神,成立实境化技能大师工作室,创新攻关、研发服饰配件90多种,采用实地和慕课公益培训近千人次,带动盘扣等非遗产业的发展,助力非遗传承。她远赴革命老区开展对口帮扶支教,引领带动年轻教师提升专业教学水平。曾获安徽省教书育人楷模、第二届安徽省最美教师等荣誉。
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教师刘小清
刘小清,女,汉族,1972年11月生,中共党员,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特殊教育学校党支部书记、校长。她扎根特殊教育28年,把奉献与爱心放在首位,坚持特色教育办学,先后开设了美术、烘焙、陶艺等特色课程,所辅导学生多次获奖。她关爱特殊学生家庭,近年她为贫困学生家庭捐款4.8万余元。她积极带动教师参与教育教学改革,创新特殊儿童“教康一体化”美术教育实践模式,学校融合案例在全国推广。她把青年教师培养放在重要位置,用“带帮扶放”的方法使一位位青年教师脱颖而出。曾获全国三八红旗手、全国优秀教师、江西省优秀共产党员等荣誉。
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教师王旭
王旭,男,汉族,197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湖南省长沙市雅礼中学校长、教师。他秉持仁爱之心,帮助学生成人成才,点亮家庭的希望。参与雅礼拔尖创新人才培养体系构建,学校先后20余人入选五大学科竞赛国家代表队,获国际金牌10余枚。他崇尚体育,以雅礼女篮为班底的中国队获2024年世界中学生篮球锦标赛冠军。作为全国人大代表,他积极为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发声,带领雅礼教育集团30余所成员校(联盟校)助推区域内教育发展,每年提供优质学位近2万个,并对10余所薄弱学校进行帮扶。曾获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湖南省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
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教师农加贵
农加贵,男,壮族,1966年5月生,中共党员,云南省文山州广南县莲城镇北宁中心学校落松地小学教师。20岁时,他来到被称为“禁区”的“麻风村”教书。38年来,他用自己的善良、坚持和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只身撑起了整所学校,既是老师,也是保姆、炊事员,用知识照亮了孩子们的前程,共送出12届116个学生,打开了乡村孩子认知外界的窗户。38年来,他不仅是孩子们的好老师,还是村民的好帮手,与村民风雨同舟、克服困难,帮助村里走上乡村振兴康庄大道。曾获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模范教师等荣誉。
西藏职业技术学院副教授张艾平
张艾平,男,汉族,1983年9月生,中共党员,西藏职业技术学院思政课教师。在藏执教19年间,他探索大思政的高效实施模式,用生活语言讲马克思主义理论,让学生爱上思政课。他组建老西藏精神学习与传承社团,为社会各界人士21万人次讲解3200多场。他创建老西藏精神劳动教育基地,带领学生开荒植树,完成110亩荒山绿化。他常年带领学生调研西藏的红色文化遗址,行程6万多公里,设计22条西藏红色研学线路,保护了西藏的红色文化资源。曾获全国优秀教师、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等荣誉。
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王学利
王学利,男,汉族,1965年11月生,中共党员,新疆农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总支书记、院长、教授。从教36年来,他以“学生爱听课、能听懂”为目标,创新了“案例为导引、问题为核心,三元融汇,五维协同”的高职问题式专题化“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并在全国高职学校推广。他主持研发了“壹网情深”——新疆职业院校“大思政课”移动学习平台,实现职业院校共建共享,让学生参加网络“大思政课”学习。他主持参与国家社科基金等课题12项,主编专著、教材10部,为职业院校思政课教学改革提供宝贵经验。曾获全国最美思政课教师、国家级教学名师、全国高校思政课名师工作室负责人等荣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