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伟大精神  /  正文

伟大精神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

发布时间 : 2023-05-04 11:06:31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特征、时代价值与弘扬路径

文章来源:《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年第1期

【作者简介】蒲清平,重庆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何丽玲,重庆大学法学院。

【内容提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伟大建党精神孕育于中国共产党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伟大斗争,源自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的伟大实践,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追求、初心使命、政治品格,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源头的最新概括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内涵,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先进性、实践性、革命性、政治性等鲜明特征。伟大建党精神对真理的追求与理想的坚守,表现持续的先进性;伟大建党精神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体现鲜明的实践性;伟大建党精神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彰显彻底的革命性;伟大建党精神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突出的政治性。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十分重要的时代价值,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强党的精神之源、强国的精神动力;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伟大建党精神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理想之真、初心与使命之善、品格与德性之美,是新时代育人的精神武器;伟大建党精神让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是强党的精神之源;伟大建党精神为救国、兴国、富国提供精神支撑,是强国的精神动力。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从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连接点,从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知、情、意、行协同发力,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关键词】伟大建党精神;习近平;内涵特征;“七一”重要讲话;百年奋斗;历史经验;知、情、意、行;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首次提出并概括了伟大建党精神,即“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怕牺牲、英勇斗争,对党忠诚、不负人民”[1],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性质宗旨、初心使命、理想信念,是对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最新概括和提炼,是中国共产党立党、兴党、强党的精神原点和思想基点。系统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核心要义、精神实质、本质特征、时代价值和实践要求,弘扬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传承建党精神, 成为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的新课题、新要求、新使命。

在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前,关于建党精神的内涵尚未形成共识。一些学者认为“红船精神”就是建党精神[2];另一些学者认为建党精神是一种总体精神,不仅仅局限于红船精神[3]。习近平总书记“七一讲话”后,学界围绕习近平总书记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概括进行了深入的理论阐释。认为,民族复兴历史任务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时代背景,马克思列宁主义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理论来源,伟大建党活动是伟大建党精神形成的实践基础[4];从理想信念、行为遵循、精神风貌、崇高情怀等四个方面阐释伟大建党精神的内涵[5];(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求真精神、践行精神、斗争精神、奉献精神及自我革命精神构成伟大建党精神严整的逻辑体系[6-7];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源和本、根和魂[8],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构建的历史性与适应性[9],更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科学性、实践性、斗争性、人民性特质[10],为新时代党的建设提供了历史依据和重要借鉴,是改革开放再出发的精神财富,为迈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提供动力支撑,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保持强大定力、增强内生动力、提高实干能力、增强创新活力等[11]。此外,华东师范大学齐卫平教授从定位、特征、功能、价值四个研究视角对伟大建党精神进行思考,从不同侧面呈现了伟大建党精神的历史承载和思想沉淀[12]。总之,学界对伟大建党精神多维度、多角度且较为详尽的理论阐释,为本研究的开展提供了理论借鉴。

一、伟大建党精神的基本内涵

伟大建党精神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之源,跨越时空贯穿于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之中,集中表现为“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

(一)“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求真精神

真理铸就信仰,理想指引方向。“坚持真理、坚守理想”就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和共产主义理想,是伟大建党精神之求真精神的集中彰显。“坚持真理”,首先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武装全党。中国共产党的先驱们从俄国革命胜利体悟到了马克思主义救国强国的真理力量,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理论建党,以马克思主义思想强党,百年来坚持在批判反马克思主义或非马克思主义的思想或思潮中坚持马克思主义真理。“坚持真理”,其次在于坚持以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实践。马克思认为,“全部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同时强调,“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13]8。马克思主义不是书斋里的学问,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作为真理区别于其他理论的显著特征。“坚持真理”的建党精神贵在百年来一以贯之以马克思主义真理指导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实践。“坚持真理”,还在于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真理。“马克思主义理论不是教条,而是行动指南,必须随着实践的变化而发展”[14]。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史是一部坚持真理、发展真理的历史,(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从以俄为师到以苏为鉴,中国共产党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实现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两次历史性飞跃,创立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创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胜利确立了思想旗帜和行动指南。“坚守理想”意指坚守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现实理想不动摇,无论中国革命处于低潮还是高潮,无论社会主义建设事业面临帝国主义、霸权主义多大的颠覆破坏和武装挑衅,无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面临多大的困境和压力,均始终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这是中国共产党战胜一个又一个困难,走向一个又一个胜利的根本精神动力。

(二)“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践行精神

践行初心即弄清为什么出发,担当使命就是认清向何处去。中国共产党的首要奋斗目标是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在这一目标实现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则成为延续奋斗目标,因而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践行这一初心,并自觉履行担当之责,以“我将无我,不负人民”的担当境界,“敢啃硬骨头,敢于涉险滩”,历次党的重要会议报告显示,在漫长的历史岁月中,中国共产党始终能自觉肩挑使命担子,主动回应人民期待[15]。“践行初心、担当使命”,首先表现在担当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大任,领导中国革命推翻三座大山,实现中国人民从卑躬屈膝中“站起来”。中国共产党毅然抗击外敌入侵,推翻国民党的反动统治,以解放全中国为重要历史使命,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新中国。“践行初心、担当使命”,其次表现在担当国家富强和人民富裕重任,带领中国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社会主义建设,实现中国人民从一穷二白中“富起来”。从经过社会主义三大改造基本建立起社会主义制度,到作出改革开放伟大战略决策,探索出一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还表现在担当民族复兴和人民幸福使命,凝心聚力共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在世界竞争中“强起来”。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从跟跑、并跑到领跑,为人类发展和世界前途提供了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三)“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斗争精神

百年前,10多名全国代表冒着敌人搜查、封锁、破坏的危险,召开了中共一大,完成了缔造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不畏牺牲、勇于斗争”是我们党自诞生起就具备的精神品格,贯穿于革命、建设、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不怕牺牲,是指为了正义事业,勇于舍生取义、杀身成仁的献身精神。有斗争就会有牺牲,伟大建党精神蕴含不怕牺牲、视死如归的牺牲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百年历程中,无数共产党人为国家独立、民族解放、人民幸福慷慨捐躯、舍生取义。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英勇牺牲并有名可查的革命烈士就达370万人;为保家卫国,19.7万名中国人民志愿军献出了宝贵生命;在脱贫攻坚斗争中,1 800多名同志献出了生命。在新的历史时期,不怕牺牲不仅指牺牲生命,更多指向牺牲个人利益、兴趣爱好、休息时间,舍“小我”铸“大我”,用个人“舍得”换人民“获得”。勇于斗争,是指为了救国救民,不畏强暴、不避艰险,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英雄气概。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是在矛盾运动中前进的,有矛盾就会有斗争”[16]12,无产阶级要获取自己的利益和政权,必须与资产阶级斗争,“我们一贯强调阶级斗争,认为它是历史的直接动力”[17]。列宁认为,无产阶级斗争包括“经济斗争、政治斗争、理论斗争”三种基本形式[18],并以斗争实践取得俄国十月革命胜利。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伊始就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斗争精神,“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16]225。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与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作斗争,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与落后思想和生产力作斗争,改革开放时期与资产阶级自由化和封闭僵化思想作斗争,进入新发展阶段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一切阻碍中国发展和崛起的敌对势力作斗争。“斗争是一门艺术,要善于斗争”[16]227。中国共产党勇于斗争的建党精神强调,既要有敢于斗争的意识,还要遵循斗争原则,提升斗争本领,讲究斗争策略。

(四)“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无私精神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党性和人民性的高度统一,充分彰显了中国共产党无私奉献的为民情怀。“对党忠诚、永不叛党”,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把一切献给党”是共产党员无私的庄严承诺,无私才能做到忠诚、干净、担当。中国共产党百年来之所以能攻坚克难、书写辉煌,靠的就是千千万万党员的忠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党忠诚,不是抽象的而是具体的,不是有条件的而是无条件的,必须体现到对党的信仰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组织的忠诚上,必须体现到对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的忠诚上”[19]。对党忠诚首先是忠诚于党的信仰,“只有对马克思主义信仰坚定了,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坚定了,对党忠诚才能有牢靠的基础,才能做到‘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如果理想信念不坚定,遇到一点风雨就动摇,那尽管平时表面上看着忠诚,但最终也是靠不住的”[20]。(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其次,忠诚于党的组织。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任何条件下与党中央保持绝对一致,强化“四个意识”,做到“两个维护”。最后,忠诚于党的伟大事业。在工作中全面贯彻落实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忠于职守,爱岗敬业。“不负人民”是不负人民重托,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幸福,充分彰显建党精神的人民性。中国共产党从创建之日起,就把“消灭资本家私有制”、实现共产主义确定为自己的奋斗目标,中国共产党没有任何自己特殊利益,“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与人民休戚与共、生死相依,没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从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团、任何权势团体、任何特权阶层的利益”[1]。靠人民而生、因人民而兴,为人民利益而奋斗,同人民想在一起、干在一起,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这也是党之所以能得到人民拥护与支持的关键所在。在各个历史时期,党把握时代脉搏,倾听人民呼声,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始终保持血肉联系,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

二、伟大建党精神的鲜明特征

伟大建党精神在百年前形成,并在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时期得以淬炼。对真理的追求与理想的坚守表现出伟大建党精神持续的先进性;在实践中产生并在实践中发展体现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的实践性;在斗争中诞生、在斗争中发展、在斗争中壮大彰显伟大建党精神彻底的革命性;旗帜鲜明讲政治,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体现伟大建党精神突出的政治性。

(一)持续的先进性

伟大建党精神最突出的特征在于其思想的先进性,集中表现在坚持对真理的追求和理想的坚守。在人民蒙难、民族蒙辱、文化蒙尘的时代,各种思想、各种方案轮番上场。无论是太平天国运动“有田同耕,有粮同食,有衣同穿”的天下大同思想,还是洋务运动“中学为体,西学为用”的主张,以及倡导民族、民权、民生的“三民主义”的辛亥革命,均没有改变中国的命运。实践证明,简单地从器物层面或制度层面效仿西方都不能为中国寻求到救国方案。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性首先表现为坚持对马克思主义这一真理的追求,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共产党人认识世界、把握规律、追求真理、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把马克思主义鲜明地写在自己的旗帜上,以马克思主义的磅礴伟力推进中国革命实践,从此,中国命运开始改变,逐步实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伟大建党精神的先进性还表现为中国共产党坚守理想信念的先进性。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之初,就把共产主义确立为远大理想,就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确立为共同理想,与历史上其他登上政治舞台的力量相比较,中国共产党作为无产阶级政党除了人民的根本利益之外没有任何特殊的利益,这种理想以其无与伦比的先进性吸引了千千万万中华儿女追随,并为之抛头颅、洒热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为了追求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不惜流血牺牲,靠的就是一种信仰,为的就是一个理想”[21]。新中国成立后又坚定不移推进社会主义建设,把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作为现实理想,全面推进现代化强国建设。伟大建党精神始终以其对真理追求的先进性、对理想坚守的先进性,成为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孕育和繁衍中国共产党的精神谱系,滋养中国共产党人的心,强健中国共产党的体,涵养中华民族的性。

(二)鲜明的实践性

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的实践性特征集中表现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实践过程。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特征,中国共产党自建立即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作为自己的初心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的奋斗史、发展史就是一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历史。马克思说:“一切划时代的体系的真正的内容都是由于产生这些体系的那个时期的需要而形成起来的。”[13]544人们不可能脱离社会历史的发展实际,去凭空虚构出一种超越现实的集体精神,却可以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通过社会变革,在创造性的实践中形成特有的集体意识。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反映时代境遇和发展需要的思想观念体系,无论体现的是理性认识还是非理性的意志与情感,都是社会实践的产物,都根植于时代发展的客观实践中。建党伊始,中国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成为建党精神的实践基础,中共二大通过的《关于共产党的组织章程决议案》提出,(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我们共产党,不是‘知识者所组织的马克思学会’也不是‘少数共产主义者离开群众之空想的革命团体’,‘应当是无产阶级中最有革命精神的大群众组织起来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的政党,为无产阶级做革命运动的急先锋’”[22]162。为“无产阶级之利益而奋斗”是建党精神的初心,亦成为建党后不断履诺的实践。“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兴业路到复兴路,我们党近百年来所付出的一切努力、进行的一切斗争、作出的一切牺牲,都是为了人民幸福和民族复兴”[23]。“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伟大建党精神在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时期、改革开放时期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各个发展阶段的历史实践中得到检验、坚持和发扬,并被赋予全新的、丰富的精神内容,如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抗日精神、抗美援朝精神、改革开放精神、抗疫精神、脱贫攻坚精神,等等。伟大建党精神鲜明的实践性,让其生命力延续突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实践主题中赓续不绝、绵延相传。

(三)彻底的革命性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彻底的革命性特征,集中体现在“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品格。中国共产党是革命型政党,它的成立源于早期共产党人的革命自觉性,在中国革命运动中呈现出彻底性与顽强性。《中国共产党第一个纲领》规定,“本党承认苏维埃管理制度,把工农劳动者和士兵组织起来,并承认党的根本政治目的是实行社会革命;中国共产党彻底断绝同黄色知识分子阶层及其他类似党派的一切联系”[22]1。“黄色”是针对“红色”而言的,“黄色知识分子”就是指有资本主义倾向的知识分子,是危险的知识分子,共产党人要想保持彻底的革命性,“党应在工会里灌输阶级斗争的精神。党应警惕,不要使工会成为其他党派的傀儡。为此,党应特别机警地注意,勿使工会执行其他的政治路线”[22]4。艰巨的历史使命决定了中国共产党人必须进行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他们坚信“牺牲永远是成功的代价”,“大凡新命之诞生,(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新运之创造,必经一番苦痛为之代价”[24],只有经过顽强的革命与斗争,党才有可能生存、发展与前进。“不畏牺牲、勇于斗争”的革命精神在推翻一个旧世界、建设一个新世界的社会革命中成为激励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动力,“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无论是小米加步枪对抗日本帝国主义的洋枪洋炮、国民党的美式武装,还是百废待兴的中国“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抑或是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西方国家对我们的全面打压,中国共产党人都不畏强权,不怕牺牲,勇于斗争。伟大建党精神的彻底革命性还表现为勇于自我革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以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自我革命精神,永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使党始终充满生机活力,无论是革命时期历次整党整风运动、“三反”“五反”运动,在“十年动乱”之后刮骨疗伤全面推进改革开放,还是在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全面从严治党、高压反腐和整治四风,均体现了共产党人不但勇于与外部之敌斗争,亦勇于进行自我斗争、自我革命。

(四)突出的政治性

伟大建党精神具有突出的政治性特征,集中体现在“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政治态度。“对党忠诚”是党员的政治态度,核心是讲政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作为马克思主义政党,讲政治是突出的特点和优势”[25]。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要求共产党员忠诚于党的政治信仰、政治立场、政治原则,遵守党的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每一个党员只有对党绝对忠诚,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不断增进政治判断力、政治领悟力和政治执行力,才能发挥党的领导核心作用、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不负人民”是党对人民负责的政治态度。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中国共产党自建党以来,一直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靠人民打江山、为人民守江山,为人民谋解放而革命、为人民谋幸福而发展;一直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当作奋斗目标,不辜负人民重托、不辜负人民期待,把积贫积弱的中国带领到世界第二的强国;一直坚持时代是出卷人,我们党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把人民群众拥不拥护、满不满意、赞不赞成、答不答应作为党开展各项事业的最高评判标准,历史和实践均证明中国共产党没有辜负中国和中国人民。

三、伟大建党精神的时代价值

“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13]207。伟大建党精神不但是“掌握群众”“说服人”的思想武器,也是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物质力量。伟大建党精神曾经指引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儿女实现建国大业、兴国大业、富国大业、强国大业,在中华民族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进程中发挥了重要的思想引领、价值导向和精神动力作用。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新发展阶段,以伟大建党精神武装全党,推进党的建设伟大工程和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依旧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

(一)伟大建党精神是育人的精神武器

伟大建党精神蕴含着中国共产党的真理追求,反映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信仰,彰显着中国共产党的精神品格,铸就了中国共产党人理论与理想之真、初心与使命之善、品格与德性之美,是铸魂立心、固本培元的精神武器与满足美好精神生活需要的精神养料,成为鼓舞斗志、激励士气、团结人民、凝聚人心的精神武器,激励千千万万共产党人为了革命杀身成仁,为了胜利向死而生,为了人民呕心沥血。“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党,关键在人”[26]。以红色文化教育人,以红色精神鼓舞人,传承好红色基因是中国共产党百年成功的制胜法宝。在新时期,少数党员干部理想信念缺失、奋斗精神不足、流行“佛系”“丧系”“躺平”。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7]。一些党员干部腐败堕落,“根子还是理想信念这个‘压舱石’发生了动摇”。伟大建党精神是以往中国共产党人前仆后继的精神火种,也是新时代武装广大党员铸魂强筋的精神武器,以其“思想的闪电”“彻底击中”中国共产党员这块“朴素的园地”,有助于每一位共产党员牢记“国之大者”,心存“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价值追求、牢记“践行初心、担当使命”的奋斗主题、厚植“不怕牺牲、英勇斗争”的胜利之本、养成“对党忠诚、不负人民”的品格情操,保持在理想追求上的政治定力,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二)伟大建党精神是强党的精神之源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建党精神是中国共产党的精神之源”。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从复兴路到兴业路、从石库门到建国门,从五四精神、红船精神发端,孕育出井冈山精神、延安精神、红岩精神、抗美援朝精神、两弹一星精神、改革开放精神、脱贫攻坚精神、抗疫精神,等等,这些精神让中国共产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成为人民解放和民族复兴的主心骨和领导者。伟大建党精神是作为百年历程“一面公开树立的旗帜”,使中国共产党“强调和坚持整个无产阶级共同的不分民族的利益”,以及“没有任何自己的特殊利益”的人民立场;形成了“有一个新的科学的世界观作为理论的基础”[28]的理论纲领;并在革命实践中成为“各国工人政党中最坚决的、始终起推动作用的部分”[29],具有“十分无情地嘲笑自己的初次行动的不彻底性、弱点和拙劣”[30]和“到处都支持一切反对现存的社会制度和政治制度的革命运动”[31]的自我革命精神。但“党的先进性是具体的历史的”,过去先进不等于现在先进,现在先进也不等于永远先进。当前,面对“四大危险”和“四大考验”,党内出现“政治上变质、经济上贪婪、道德上堕落、生活上腐化”[32]等现象严重损害了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形象。强党必先治党,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我们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历经艰难困苦创造新的辉煌,很重要的一条就是我们党始终重视思想建党”[33]67。伟大建党精神是建党兴党过程中加强思想建设的重要法宝,也是实现强党目标的精神之源,有助于中国共产党人从中汲取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和刀刃向内的自我革命精神,不断提升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增强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的能力,确保党永不变质、永不变色、永不变味,始终成为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三)伟大建党精神是强国的精神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庄严宣告,“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正在意气风发向着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迈进”[1]。但是在新的历史时期,遇到的“问题不比不发展时少”,而且“问题也会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随时都会出现新问题”[34]。一方面,世界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力量对比深刻调整,同时经济全球化遭遇“逆流”和“回头浪”,单边主义、保护主义甚嚣尘上,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增加了外部环境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另一方面,我国进入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改革任务仍然艰巨,创新能力不适应高质量发展要求等各种风险挑战不断积累甚至集中显露。同困难作斗争,是物质的角力,也是精神的对垒。在诸多问题面前,却出现后劲不足、精神动力不够的“肌无力”现象。(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精神动力即“思想、理想、信念、道德、情感、意志等精神因素对人从事的一切活动及社会发展产生的精神推动力量”[35],具有凝聚、激励等功能。如何“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36]成为强国新征程亟待解决的关键一步。伟大建党精神具有丰富的精神内涵,决定了其能为救国、兴国、富国提供精神支撑,也能为实现强国目标提供精神动力。因此,将继承和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作为前置性要求,有助于为统筹“两个大局”、谋求新发展、打开新局面、取得新胜利提供精神动力。

四、弘扬伟大建党精神的实践路径

“思想本身根本不能实现什么东西。思想要得到实现,就要有使用实践力量的人”[37]。伟大建党精神的精神武器、精神之源和精神动力等价值功能要通过人的实践行为才能得以发挥和体现,达成“现实本身应当力求趋向思想”。人的思想行为受知、情、意、行影响,认知、情感、意志、行为等要素是思想形成的发端、条件和动力,知情意三者统一为意识,对行为产生深刻影响,行为受到知情意的控制和调节的同时也反作用于知情意,四者相互影响,综合决定一个人的精神状态和行为状况[38]。新时代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应围绕知、情、意、行发力,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从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连接点,从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知、情、意、行协同发力,真正实现伟大建党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一)以“坚持真理、坚守理想”为立足点,从认知上坚定理想信念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指出,“理论上清醒,政治上才能坚定”[33]35。弘扬“坚持真理、坚守理想”的伟大建党精神,首先是坚持学习真理的理论,以理论的逻辑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39]。深刻领悟只有用“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武装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才具有“能”的领导力;只有“能”的中国共产党领导,才能建设“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只有“好”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理论逻辑。“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什么好,归根到底是因为马克思主义行”[1]。以严密的理论逻辑建立科学信仰的基础,从而坚定马克思主义信仰。其次是坚持传承红色基因,以历史的逻辑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认真学习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深刻理解为什么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但知其然,而且要知其所以然,还要知其所必然,从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最后是坚持学用结合,以实践的逻辑坚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把主流意识形态的“政理”内化为个人道德规范、消化为立场观点、深化为信仰信念;把理论的“学理”内化为价值认识,把理论之“真”转化为思想之“善”;把价值规范的“道理”内化为情感意志,以持久的情感意志推动个人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不懈奋斗。

(二)以“对党忠诚、不负人民”为连接点,从情感上促进爱党爱民

对党忠诚、不负人民是伟大建党精神的根本要求,是共产党人首要的政治品质,是我们党不断从胜利走向新胜利的根本保证。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从情感上涵养对党忠诚的深厚情感,坚守不负人民的初心情怀。首先,涵养对党忠诚的深厚情感。既要做到思想上紧随,任何时候都始终坚定不移地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还要做到政治上忠诚,不断强化党性意识,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要求对党一心一意、表里如一,牢记第一职责是为党工作;更要做到行动上捍卫,将“忠诚”二字,发自内心、落于行动,把许党报国、履职尽责作为人生目标,以实际行动为党分忧、诠释对党的忠诚。其次,坚守不负人民的初心情怀。(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不负人民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基因、立场、公德、传统。弘扬伟大建党精神必须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践行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切实把造福人民作为最根本的职责,不负人民信任,不负人民依靠,不负人民支持,不负人民期待。共产党人要始终同人民风雨同舟、命运与共,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以人民之乐为乐,以人民之忧为忧,维护好共产党人与人民的鱼水之情,坚持不懈为人民办实事做好事,切实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一以贯之的奋斗目标。

(三)以“不畏牺牲、勇于斗争”为着力点,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

从意志上锤炼风骨品质,即锤炼不畏牺牲之政治风骨,锤炼勇于斗争之政治品质。首先,锤炼不畏牺牲之政治风骨。不怕牺牲是革命时期与建设时期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夺得胜利的成功法宝,这种牺牲精神不仅没有过时而且必须在社会主义新时代发扬光大。不畏牺牲要求共产党人既要做好准备牺牲的打算,“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的入党誓词是对共产党员无私奉献、不畏牺牲的要求。在没有硝烟炮火、枪林弹雨的新时代,同样要拥有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两不怕”精神,不畏强敌、不惧风险,决不退缩、敢于牺牲,重大灾难与困难面前共产党员应挺身而出,主动作为,作维护国家和人民安全与利益的急先锋,奉献自己的一切乃至宝贵生命。不畏牺牲还要求共产党人自觉将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和国家利益摆在个人利益之前,发展好、实现好、维护好集体利益、人民利益、国家利益,当个人利益同集体、人民、国家利益发生冲突时舍“小我”、保“大家”。其次,锤炼勇于斗争之政治品质。斗争性是马克思主义政党的鲜明属性,也是共产党人的精神基因。勇于斗争就要秉持坚定顽强、昂扬向上的斗争精神,直面困难和挫折,面对改革发展中的“深水区”“无人区”时,要敢于迎难而上、绝不低头、绝不屈服。同时也要增强忧患意识,强化底线思维,始终居安思危,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统筹发展和安全,统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错综复杂的国际环境带来的新矛盾新挑战,要豁得出去、顶得上来,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四)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弘扬伟大建党精神不仅是一道“理论题”,更是一道“实践题”,从本质上来说,使命担当是一种行为,只有落实在行为实践上才有意义。因此,弘扬伟大建党精神要以“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为落脚点,从行动上强化使命担当。一是要勇于担当,即牢记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从行动上贯彻“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的根本立场,(公众号: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自觉把对国家、对民族、对人民的责任扛在肩上,尤其是面对风险挑战和困难时,时刻做好准备,用自己信念过硬、政治过硬、责任过硬、能力过硬、作风过硬的担当,实实在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二是要善于作为,即在强化使命担当的行动实践中不拘泥于成规,不囿于定律,勇于创新、勇于突破,不但有担当的宽肩膀,还有成事的真本领。践行“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我们会碰到前所未有的困难和挑战、遭遇难以想象的艰难和挫折,必须在学习中实践,在实践中学习,善于不断从困难与挑战中找到新方法、新出路,才能有新作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