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参考  /  正文

学习参考

新空间新力量新表达,网络媒体如何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发布时间 : 2023-04-24 13:27:41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新空间新力量新表达,网络媒体如何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

方经纶 张桂贵

2023年04月23日10:27 | 来源:人民网-强国论坛

4月21日至22日,由中央网信办、人民日报社、江苏省委网信委联合主办,以“建设全媒体传播体系 塑造主流舆论新格局”为主题的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在江苏南京举行。本届论坛设置了“1+9+1+1”多场重头活动,即1个主论坛、9个平行分论坛。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是我国网络媒体界层次最高、具有广泛权威性和影响力的年度盛会。

会上,与会嘉宾对于行业进行了最前沿的观察。会外,人民网“强观察”栏目采访相关专家,同步解读。

网络媒体能否融合AI技术,取得进一步发展?

在“技术赋能·拓展融合发展新空间”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探讨了行业发展机遇,展望技术应用前景。

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最近备受大家关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技术,将带来哪些影响?

浙江大学国际联合商学院数字经济与金融创新研究中心联席主任、研究员盘和林在接受“强观察”栏目采访时表示,从技术上看,生成式人工智能(AIGC)的确具备一定的创作能力,并且具有替代现有创作工具的趋势。同时,AIGC降低了内容门槛,让更多用户可以参与到内容创作当中。虽然AIGC的功能日益丰富,但是人类在网络媒体领域依然是不可替代的,只有人类能够做好情绪输出和内容价值取向的决策。所以AI技术对于网络媒体来说是机遇,不是危机。网络媒体工作者要做的便是适应、拥抱新的媒体时代。

拥抱技术融合。21日晚,2023中国网络媒体论坛打造的创新活动——“八点见”项目发布会举行,传播内容认知全国重点实验室等11家机构发布了重点项目。

在全员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工作重心在哪儿?

“全员媒体·网上内容建设新力量”平行论坛围绕多元内容的供给创新和网络空间正能量展开了交流。

在全员媒体时代,网络媒体的传播方式是否发生了变化?

“在全员媒体时代,短视频等既是工具也是产品,是要重点发展的方向。”华侨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黄日涵认为,目前,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传播都进入短视频时代,《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显示,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在整体网民中占比94.8%。所以,今后一段时间,我国主流网络媒体要把握住这个趋势,注重培养更多相关专业人才,熟悉掌握短视频制作、传播技巧,鼓励大胆创新,将更多优质的短视频产品带给大众。

如何策划出让年轻人爱看、想看的内容?

在“青春律动·Z世代网络空间新表达”平行论坛上,与会嘉宾就重大主题主线报道的青年化、网络化表达,进行了共同探讨。

如何让重大主题主线报道“入脑入心”?“强观察”栏目就这个问题,采访了中国传媒大学媒介融合与传播国家重点实验室教授、国家公共关系与战略传播研究院院长董关鹏。

“主流媒体不能想当然地认为了解年轻人,更不能不听不看就把说教式的传播进行到底。”董关鹏表示,主流网络媒体要做好调研工作,在选题策划时倾听年轻人的声音、采纳年轻人的建议,这其中包括产品的语言风格、话语体系、叙事方式等,要让年轻人与之有所共鸣,而不是大相径庭的“套路”内容。只有这样,产出的作品才容易“双向奔赴”,年轻人才能真正地感受到智慧的力量、情感的共鸣,在存在困惑与不解的地方获得点拨与启迪。



【新闻链接】

网络视听成互联网第一大应用||《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发布

2023年03月29日 23:26 新浪网  作者 看-电-视

《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发布。

2023年3月29日,中国网络视听节目服务协会在第10届中国网络视听大会发布《中国网络视听发展研究报告2023》(以下简称《报告》)。《报告》对网络视听领域的发展状况和趋势进行了梳理,总结出六大核心发现。

核心发现一:视听成第一,“短直”功劳大

截至2022年12月,我国网络视听用户规模达10.40亿,超过即时通讯(10.38亿),成为第一大互联网应用。网络视听网民使用率为97.4%,同比增长1.4个百分点,保持了在高位的稳定增长。

泛网络视听领域市场规模超7000亿元,较2021年增长4.4%,短视频、直播成主要增量。在2022年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及构成上,短视频市场规模最高,为2928.3亿,占比40.3%,其次是网络直播领域,市场规模为1249.6亿,占比为17.2%,成为拉动网络视听行业市场规模的重要力量。

截至 2022 年 12 月,短视频用户规模达10.12亿,同比增长 7770 万,增长率为 8.3%,在整体网民中的占比为 94.8%,短视频向各类网民群体渗透。短视频成吸引网民“触网”首要应用,近四分之一新网民因短视频触网,短视频纳新能力远超即时通信,新入网的网民中,24.3%的人第一次上网时使用的是短视频应用,与其他应用拉开较大距离,这一趋势在未来会持续发展。

2022年网络直播用户规模达7.51亿,使其超过综合视频成为网络视听第二大应用。‍目前,网络直播已经深入娱乐、教育、商业等多个领域,未来发展前景广阔。同时,高学历、一线及新一线城市的中青年群体网络视听使用率更高,这源于这一群体对新技术的接受度更高,对数字内容需求更多样化。

智能电视作为网络视听的重要终端之一,在2022年智能电视的终端激活数达到3.15亿,激活率为76.6%。

核心发现二:视听网民爱知识,观天下

在2021-2022年,短视频人均单日使用时长显著增加,达到168分钟,超过2.5个小时。综合视频的人均单日使用时长为120分钟,自2020年底开始超越即时通信排在第二位。

看新闻、学知识成为短视频用户的重要需求。短视频平台成网民获取新闻资讯的首要渠道。此外,短视频成为舆论宣传主阵地,“视听+”助力多领域数字化转型。在近半年用户经常收看的网络直播类型中,新闻直播最受网民欢迎,占比39.1%。

用户收听网络音频节目的两大主要目的为娱乐休闲和学习知识,分别占比47.9%和30.0%。 33.2%的网络音频用户“认真听完整期节目”,24.5%的用户“能认真听一大半的内容”。

核心发现三:强者愈强,视听市场格局稳定

在网络视听行业市场竞争格局上,综合视频方面,五大平台爱奇艺、腾讯视频、芒果TV、优酷、哔哩哔哩占据近九成市场份额,占比89.5%。

短视频方面,第一、二梯队应用几乎全属的抖音集团、快手旗下,本别占比59.5%和31.1%。

网络音频平台方面,喜马拉雅保持一枝独秀,活跃用户占比73.5%,蜻蜓FM,猫耳FM属于第二梯队,活跃用户占比9.8%。

网络直播平台方面,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升,斗鱼直播、虎牙直播作为第一梯队,用户日均活跃度占比57.2%。

《报告》指出,观看视频节目时,近三成用户使用手机投屏,多终端同时观看成为新习惯。生活节奏快的群体更偏爱同时使用多个设备观看网络视频节目,在有限的碎片化休闲时间内,尽可能提升时间利用率。

除了传统直播平台外,过半用户曾在电商平台观看短视频,《报告》指出在短视频平台之外,54.0%的用户通过电商平台的短视频获得消费信息。

核心发现四:直播间成为“种草”利器

2022年网络直播带货能力显著提升,有42.7%的用户在最近半年内因观看网络视频或网络直播而购买过商品,与2020年相比提升27.0个百分点。直播带货具有巨大的渗透空间,特别是居住在二线及以上城市、具有中高等学历的中青年女性,是最有潜力的消费人群。

随着直播电商的发展,产品类型越来越丰富,直播成为日常生活快消品营销重要渠道。

在因观看视频/直播产生消费(不含打赏)的用户中,56.5的用户最近半年的消费金额在500元以上,消费金额在501-3000元的用户占比26.9%,另外有消10%的用户消费金额在5000元以上,用户消费潜力有待进一步激发。

核心发现五:未成年人保护责任大

《报告》指出,最近半年内,50.4%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特别是19岁及以下年龄用户的收看频率最高,达到57.9%,其中喜欢收看的占38.8%。

此外,在19岁及以下用户喜欢收看的综合视频节目中,电影动画节目的比例分别为50.3%,57.2%,显著高于其他节目类型,在短视频节目类型中,更喜欢搞笑、游戏、日常的节目类型。

这对节目质量和价值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培养未成年人的审美,防范未成年人沉迷,提升对未成年人的保护水平,为未成年人成长营造清朗的网络空间。

核心发现六:微短剧成视听新“势”力

微短剧发展规模化、多元化、规范化。2022年重点网络微短剧上线量为172部,比2021年增长了114部,微短剧上线数量显著提升。最近半年内,一半以上的短视频用户看过3分钟以内的微短剧、微综艺、泡面番。

微短剧或将呈现单集时长、总集数增加趋势。2022年,单集时长3-10分钟的微短剧成为成为主流,21-30集及31- 100集的微短剧数量逐年上升。

网络视听节目提质减量、降本增效。网络剧方面,2022年全网共上线网络剧248部,较2021年的279部下降11.1%。

网络综艺节目方面,2022年共上线网络综艺节目198部。

网络电影方面,2022年全网共上线网络电影380部,同比下降28.4%。

网络纪录片方面,2022年全网共上线网络纪录片318部。

网络动画片方面,2022年全网共上线网络动画片487部,较 2021年增加128部,增长了35.7%。

整理:张昊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