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参考  /  正文

学习参考

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发布时间 : 2023-01-17 16:42:20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来源:光明网-《光明日报》2023-01-17 03:45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 

作者:黄茂兴、叶琪(均系福建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分别系福建社会科学院副院长、福建师范大学经济学院经济学系副主任)

安全是发展的前提,发展是安全的保障。党的二十大报告对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作出战略部署,强调要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完善社会治理体系,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为我们做好新时代发展与安全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新征程上,加快构建新安全格局,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为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战略意义。

1.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思想

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统筹发展和安全是对发展和安全辩证统一关系的深刻认识和把握,是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战略部署。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这一战略要求蕴含着统筹发展和安全的重要战略思想,表明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打造与之相适应的新安全格局,把安全同发展一起谋划、一起部署,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良性互动,确保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前行步伐更稳、基础更牢、质量更优。

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对发展与安全辩证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安全和发展是一体之两翼、驱动之双轮,两者相辅相成、辩证统一。安全是发展的前提,也是确保事物发展运动有序性和稳定性的基础和必要条件;发展是安全的保障,是维持事物运动长期动态平衡的手段和重要支撑。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对发展与安全辩证统一规律的深刻把握和科学运用。

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的积极应对。当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逆全球化、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局部冲突明显上升,我国发展正处于充斥不确定性和不稳定性的世界动荡变革期。国内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艰巨繁重,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经济社会发展面临各种风险挑战更趋复杂。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有利于在科学应对错综复杂的国际形势带来的新风险新挑战中增强国际竞争力,在积极应对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变化带来的新要求新特征中增强内生动力。

强调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是对实现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的统筹谋划。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上,只有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才能赢得优势、赢得主动、赢得未来,才能协调处理好国内和国际、发展与保护、公平与效率、供给与需求、当前与未来等各种关系,以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完善的国家安全体系协调推进发展与安全,实现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动态平衡。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既有助于运用高质量发展成果夯实国家安全基础,又有助于筑牢高质量发展的安全防线,把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牢牢掌握在安全中保障和推动发展的主动权

办好发展和安全两件大事,方能牢牢掌握发展主动和历史主动,方能坚持把国家和民族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把中国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国内外复杂形势,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发挥制度优势,成功应对、妥善化解一系列风险挑战,创造性地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形成了符合中国国情、切合中国实际的安全理论与创新实践。

捍卫国家安全,保障发展环境,牢牢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权。能否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是一个战略性的大问题,它关系着政党的前途命运,也影响着政党各项事业的兴衰成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建设、改革的历史进程反复证明了一个道理:政治上的主动是最有利的主动,政治上的被动是最危险的被动”。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直接关系中国共产党的核心领导地位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选择,关系着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根本方向。只有牢牢掌握政治上的主动,才能有力维护国家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带领人民不断从胜利走向新的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打好政治上的主动战,牢牢掌握政治上的主动。严厉打击外部极端势力的渗透破坏和颠覆分裂活动;坚定支持香港特别行政区依法止暴制乱、恢复秩序,香港实现局势由乱到治的重大转折;坚决同涉台、涉疆、涉藏、涉海等政治渗透、分裂颠覆、勾连策反等破坏活动做斗争;旗帜鲜明地反对历史虚无主义、新自由主义、西方普世价值论等错误言论思潮,坚决打赢意识形态领域斗争主动仗。

守住安全底线,夯实发展基础,牢牢掌握资源供给的主动权。粮食安全、能源安全、金融安全是国家和地区不可替代、不可逾越、不可轻视的生命线,是稳住国内发展基本盘、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的重要支撑,是经济社会稳定发展的压舱石。只有牢牢掌握资源供给的主动权,才能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更高追求,强化要素资源保障能力,不断增强产业链供应链自主可控能力。我国严守18亿亩耕地红线,粮食产量连续8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自主选育品种面积占比超过95%,做到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了自己手中。坚定不移推进能源革命,在“四个革命、一个合作”能源安全新战略指引下,我国已是世界能源生产第一大国,特别是自2014年以来,我国以年均约2.9%的能源消费增长支撑了6.2%的国民经济增长,清洁能源消费比重同期从16.9%上升到25.5%,能源自给率长期稳定在80%以上,实现了资源能源持续、可靠和有效供给。坚决清理脱实向虚等金融活动,防止资本无序扩张,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底线。

提升安全能力,激发发展动能,牢牢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科技立则民族立,科技强则国家强。科技自立自强是国家安全之基,是突破西方国家技术封锁和实现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的根本之钥。只有牢牢掌握创新发展的主动权,才能畅通国内大循环、塑造我国国际竞争新优势,为提升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提供灵活应对手段、先进技术工具。我国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2012—2021年,中国全球创新指数排名从第34位上升到第12位,基础研究经费增长了3.4倍,高新技术企业数从4.9万家增加到33万家。在量子信息、干细胞、脑科学等世界科技前沿领域取得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原创成果;在人工智能、大数据、超级计算、量子通信等领域加快了新兴技术应用;在大飞机、港珠澳大桥、特高压输电、川藏铁路等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大工程上取得关键技术突破;在创新药物、医疗器械等生命健康领域建立了更先进的技术保障。

安全格局,拓展发展空间,牢牢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新发展格局是开放的国内国际双循环,必然要在更广阔的空间构筑与之相匹配的安全格局。只有积极参与国际竞争合作才能做到知己知彼,做好应对一切风险挑战的准备,不断提升本国生存和发展能力。只有牢牢掌握对外开放主动权,在国内国际资源的优势互补中创造发展条件,才能畅通国内国际双循环,增强经济发展的韧性。我国积极发挥14亿多人口、4亿多中等收入群体的消费市场优势,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有效应对外部市场收缩,促进形成强大国内市场,持续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积极倡导多边主义合作,把“一带一路”倡议与区域重大战略、主体功能区战略、自由贸易试验区、自由贸易港等开放战略有机衔接。对外签署的自贸协定数量从2012年的10个增加到2021年的19个,积极参与世界贸易组织(WTO)改革,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大力拓展太空、深海、极地、网络、生物等新兴领域安全空间,不断拓展大安全格局。

3.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开创在发展中巩固和维护安全的崭新局面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把维护国家安全贯穿党和国家工作各方面全过程,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新征程上,构建新发展格局,必须着眼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牢牢守住安全发展这条底线,维护高水平安全不放松,推动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动态平衡。

持集中统一领导与激发基层活力相结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高度重视加强国家安全工作,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强化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在安全战略部署方面的顶层设计,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安全保障体系等,织密国家安全体系网,形成大安全、大保护格局。始终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安全发展理念,广泛教育动员、组织依靠全社会力量,增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的国家安全意识,提升参与国家安全建设的积极性、主动性,形成上下联动、共同参与的强大合力,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坚持增强硬实力与提升软实力相结合。只有不断增强自身实力,才能增强安全和发展的底气,赢得安全和发展的主动。应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扩大内需,着力推动技术变革和产业变革,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增长极,不断壮大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技、教育等综合国力,凝聚成抵御各种风险挑战的强大硬实力。深入总结党在领导革命、建设、改革进程中转危为机、自立自强的经验,深入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不断凝聚全民族团结奋进的精神力量,形成确保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软实力。

坚持系统谋划与精准施策相结合。坚持系统观念,善于运用普遍联系的、全面系统的、发展变化的思维与方法构建新安全格局。把安全的理念和行动嵌入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中,加快构建集政治安全、国土安全、军事安全、经济安全、文化安全、社会安全、资源安全、网络安全、核安全等多方面安全于一体的系统性安全格局,同时加强各领域安全之间的协调联动,形成相互促进、共同发力的机制。关注粮食安全、能源资源安全、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等基础性、保障性重点领域、关键环节的安全能力建设,强化监管和精准施策,及时化解出现的苗头性安全风险,有效避免单一风险演变成系统风险,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坚持深化改革与扩大开放相结合。以长远和动态的思维眼光辩证看待发展与安全的关系,以安全保发展、以发展促安全,顺应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需求不断创新强化安全能力的手段和方法。深入推进改革创新,着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处理好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优化营商环境,激发市场活力,在适应国际经贸规则中建设高标准市场体系,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提升国家安全能力的治理效能。积极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广泛开展国际合作,既在融入全球分工体系中不断提升我国的贡献度和影响力,又在积极参与国际安全事务治理中提升我国的话语权。通过改革创新和开放发展提升国家安全实力,运用发展成果来夯实国家安全基础,营造有利于经济社会发展的安全环境,着力提升保障发展的安全治理效能。

《光明日报》( 2023年01月17日 06版)



为中国式现代化提供坚强安全保障(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

邱  进

2023年01月17日05:41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内容提要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我们要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健全国家安全体系,增强维护国家安全能力,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从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高度,作出“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坚决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部署。这充分体现了新时代新征程国家安全工作在党和国家事业全局中的重要地位,彰显了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深刻认识和全面把握。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准确研判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新趋势,着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坚强安全保障。

战胜各种风险挑战、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要求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国家安全是民族复兴的根基,社会稳定是国家强盛的前提。”旧中国百年屈辱,帝国主义列强横行,国家和民族面临生死存亡危机。新中国的成立,为国家强盛、民族振兴奠定了根本前提。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我们实现了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回顾奋斗历程,成就来之不易。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战胜强大敌人,化解来自政治、经济、意识形态、自然界等方面的风险挑战考验,才有了今日中国的繁荣昌盛、欣欣向荣。非凡奋斗历程说明,没有安全和稳定,一切都无从谈起。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是实现发展进步的牢固基础。

展望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我们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也面临着更加错综复杂的风险挑战,必须继续保持清醒头脑,准备接受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从国际看,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和平与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但国际形势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加,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恃强凌弱、巧取豪夺、零和博弈等霸权霸道霸凌行径危害深重。外部势力对我讹诈、遏制、封锁、极限施压等一系列恶劣做法随时可能升级。全球范围的能源危机、粮食危机、金融动荡等也可能会传导到国内,对我国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构成威胁。从国内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创造了有利条件,但我国发展面临的内外部风险上升,我国改革发展稳定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及时妥善解决人民内部矛盾的任务也十分繁重。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全局和战略高度对国家安全作出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我国国家安全全面加强,国家安全工作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但应看到,应对重大挑战、抵御重大风险、克服重大阻力、解决重大矛盾,都对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事关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如期实现,事关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伟业能否顺利推进。只有与时俱进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健全国家安全体系,不断增强维护国家安全的能力,才能确保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民族复兴进程不被迟滞或打断,顺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坚定不移贯彻总体国家安全观

习近平总书记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把马克思主义国家安全理论和当代中国安全实践、中华优秀传统战略文化结合起来,创造性提出总体国家安全观,标志着我们党对国家安全基本规律的认识达到了新高度,为我们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和科学行动指南。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必须坚持以总体国家安全观为指导,牢牢把握正确方向,坚定不移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要坚持以人民安全为宗旨、以政治安全为根本、以经济安全为基础、以军事科技文化社会安全为保障、以促进国际安全为依托,统筹外部安全和内部安全、国土安全和国民安全、传统安全和非传统安全、自身安全和共同安全,统筹维护和塑造国家安全,夯实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基层基础,完善参与全球安全治理机制,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以新安全格局保障新发展格局。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是一项系统工程。体系现代化和能力现代化是辩证统一的。体系现代化的目的是能力的提升,能力现代化是体系现代化的结果。有了科学高效的体系,就可以调动方方面面的人力资源,有效配置科学技术装备和物质保障。抓住体系建设就抓住了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关键。坚持党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领导,是做好国家安全工作的根本原则。要坚持党中央对国家安全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完善高效权威的国家安全领导体制。坚定不移贯彻中央国家安全委员会主席负责制,在国家安全工作中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把党中央关于国家安全工作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强化国家安全工作协调机制,完善国家安全法治体系、战略体系、政策体系、风险监测预警体系、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完善重点领域安全保障体系和重要专项协调指挥体系,强化经济、重大基础设施、金融、网络、数据、生物、资源、核、太空、海洋等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健全反制裁、反干涉、反“长臂管辖”机制。完善国家安全力量布局,构建全域联动、立体高效的国家安全防护体系。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强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推进国家安全能力现代化,要聚焦重点,抓纲带目。政治安全是国家安全的根本,国家利益至上是国家安全的准则。国家政治安全得不到保障,国家发展就无从谈起。要坚定维护国家政权安全、制度安全、意识形态安全,坚定捍卫国家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同时,适应国家安全形势新变化,着眼于国土安全、经济安全、外部安全等重点领域,着力解决国家安全面临的突出问题。要确保粮食、能源资源、重要产业链供应链安全,加强海外安全保障能力建设,维护我国公民、法人在海外合法权益,维护海洋权益。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能力,严密防范系统性安全风险,严厉打击敌对势力渗透、破坏、颠覆、分裂活动。

维护国家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是紧密相连、辩证统一的。没有国家安全,就不可能有社会稳定;社会不稳定,也会严重影响国家安全。社会安全有序,人民才能安居乐业,国家才能长治久安。我们要站在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将维护社会稳定、维护公共安全放在贯彻落实总体国家安全观中来思考,放在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来把握,切实做好各项工作。要主动适应社会治理新的阶段性特征,健全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提升社会治理效能,建设人人有责、人人尽责、人人享有的社会治理共同体。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建立大安全大应急框架,完善公共安全体系,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提高公共安全治理水平。

坚持专群结合,共筑国家安全防线

坚持专门工作与群众路线相结合,既充分发挥专门机关的职能作用,又动员人民群众积极参与,共筑维护国家安全的坚固防线,是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特点和优势的重要体现。

专门机关承担着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使命责任。无论是维护国家安全,还是维护社会稳定,在应对各种风险挑战中,专门机关都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要在党的领导下,充分发挥专门机关作用,不断提高专门机关的斗争能力,有效捍卫国家安全和利益,保卫人民群众幸福安宁的生活。进一步加强专门机关的思想政治建设、人员队伍建设,锻造忠诚纯洁可靠的国家安全干部队伍,提高其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各种资源化险为夷、打好主动仗的能力水平,使专门机关成为捍卫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坚不可摧的强大力量。

推进国家安全体系和能力建设,要坚持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拓展人民群众参与国家安全治理的有效途径,筑牢国家安全人民防线。无论是与各种敌对势力作斗争,还是处理突发事件、抗击自然灾害;无论是抵御防范外来威胁,还是处理内部的各种矛盾,人民群众都是我们赢得胜利的根本力量、根本底气所在。要全面加强国家安全教育,突出总体国家安全观在国家安全教育中的指导性地位,进一步丰富和完善国民教育中国家安全教育的内容,创新国家安全教育形式,引导全社会充分认识国家安全的重要性。通过深入细致的宣传教育,切实增强全民国家安全意识和素养,使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成为人民群众的自觉行动。推动各级领导干部增强忧患意识、树立底线思维,统筹发展和安全,做到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通过全党全社会共同努力,汇聚维护国家安全的强大力量。

《 人民日报 》( 2023年01月17日 09 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