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参考  /  正文

学习参考

善用“大思政课” 北京科技大学把党史学习教育融入课程思政

发布时间 : 2021-05-13 22:05:27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百年党史是一部坚定理想信念的奋斗史。作为高校,要把党史学习教育与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结合起来,善用“大思政课”契机。那如何将党史学习教育与专业教育相结合?北京科技大学着力在创新话语体系上下功夫,用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解读阐释党的创新理论。

据了解,北京科技大学持续深化课程思政工作,推动教师在转变理念观念上下功夫、在改进方式方法上下功夫、在彰显深度精度上下功夫,实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成长成才需求的深度融合。学校教师持续结合党史学习教育,延展课程思政内涵,打造了60余个课程思政教学案例,持续培养学生爱党爱国情怀,激发学生报效国家、服务社会的担当意识。

用好课堂教学主渠道 将思政元素融入专业教学

“今后钢厂的产品、装备、生产走智能化路线,达到生产的最优化、流程的最简化和效率的最大化,使传统工厂升级为智能工厂。”“钢铁工业也有生态化的发展战略。”在北京科技大学《大国钢铁》课程上,主讲人毛新平院士给网络另一端的学生,展示出一幅钢铁产业的宏伟蓝图。

《大国钢铁》课程集中学校学科和校外人才优势资源,由中国工程院院士毛新平领衔主讲,来自中国钢铁工业协会、冶金工业规划研究院等业内知名专家分节讲授。课程包括“中国钢铁强国之路”“钢铁摇篮之钢铁栋梁”和“科技贡献”“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以及“钢铁绿色发展”和“未来梦工厂”等8个章节,带领学生纵观我国钢铁工业强国之路,体察现代钢铁产业新发展,展望未来钢铁梦工厂。

高等工程师学院院长赵志毅说,课程面向所有学生开放,所有心怀“钢铁强国梦,科技报国梦”的学生,不限专业、不限年级均可选修,旨在通过打造深受学生喜爱的课程思政示范课和工程教育特色课,让更多的学生“知钢懂钢”,培养学生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学生在“钢铁大国”向“钢铁强国”迈进过程中的使命担当,增强学生“科技报国”意识和情怀。

《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必修课上,数理学院教师李娜注重在润物无声中将爱国主义、辩证思维、时政元素与哲学思想融入教学内容。结合新冠肺炎疫情防控要求,她用“小概率事件在大量独立重复后必然发生”的道理诠释做好防护,不容一丝侥幸的重要意义,实现了数学与思政的有机融合。

立足专业讲党史 引导学子讲好中国故事

立足专业讲党史是外国语学院亚欧语系教师党支部结合党史学习教育、深入推进课程思政的一个重要创新点。在教师张秀阁的课堂上,以“百年党史关键词的日译探析”为题重点讲解了政治文献与宣传标语中政治术语的翻译方法和技巧,旨在引导学生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利用专业知识传播中国声音与中国理念。

课后,许多同学表示收获良多,受益匪浅。学生王文韬认为,百年党史关键词日译表述的历史变迁,与我国综合国力与国际影响力的不断提升关系紧密。通过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极大提升了自己的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学生陈祉祺谈到,通过课堂学习,她发现很多外文译词都具有鲜明的中国特色。日后从事相关翻译工作时,自己不仅要熟练运用已经约定俗成的日译表述,同时也将认真思考如何将中国话语更好地传播到世界舞台。

据悉,亚欧语系在立足专业学党史方面,还有两个“重头戏”:一是将开展“译党史学党史”活动,旨在让学生秉持与时俱进的精神利用专业知识传播中国声音与中国理念,为中国文化走出去贡献自己的力量。二是举办多语种学党史红色读书会活动,帮助学生领会我们党作为百年大党的为民情怀和为富国强国作出的重大贡献。

创新推出“思创融合”课程 探索协同育人新平台

日前,北京科技大学成立了思创融合工作室,这是学校探索创新创业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协同育人的新平台。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张北根、创新创业中心副主任王丽红联合进行了“跟党学创业”课程第一讲——“创业机会解读:中国共产党如何抓住时代机遇?”。两位教师通过讲述中国共产党如何抓住历史机遇的案例,启发同学们用调查、系统分析、问题分析、征求建议、创造需求等方法识别和把握时代机遇。

教师们以“跟党学创业”为题,将党史与创新过程、创业技巧相结合,深入诠释中国共产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创业历程”,向同学们展示“史上最牛创业团队”的奋斗历程,帮助学生进一步丰富知识体系、扩大知识范围、提升眼界,树立和坚持正确的党史观,培养学生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

据介绍,思创融合工作室今后还将探索形成课程、巡讲、案例、社会实践等多途径、多载体的“思创融合”育人体系,鼓励和引导学生在创新创业实践中增长智慧才干,做有更高情怀、更高视野、更高格局、更高质量的创新创业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