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习参考  /  正文

学习参考

多部门开列2024年任务清单 稳经济政策透出新动向

发布时间 : 2023-12-26 11:10:29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多部门开列2024年任务清单 稳经济政策透出新动向

2023-12-26 10:38:02 来源:经济参考报

国家发展改革委、财政部、人民银行、工信部等多个部门近日召开会议,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部署2024年工作重点。“科技创新”“扩大国内需求”“深化改革”……透过各个部门重点任务清单上的这些关键词,可洞悉未来经济政策的新动向。

以“科技创新”引领产业发展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提升至明年经济工作重点任务之首,多个部门2024年工作部署也离不开“科技创新”。

围绕2024年度工作部署,日前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明确了12个方面重点任务,其中包括“全力促进工业经济平稳增长”“全面实施制造业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行动”“提升产业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改造提升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领先地位”“加快培育新兴产业”等。

科技部也提出五大重点任务,包括强化科技工作统筹协调,完善新型举国体制;聚焦事关国家发展和安全的关键核心技术,集聚力量攻坚突破;布局前瞻性引领性技术,培育未来产业竞争新优势;壮大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强化科技创新体系化能力;深化科技体制改革,构建支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体系和良好环境。

财税和金融政策也将大力支持科技创新。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全力支持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保障好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等资金需求,深化财政科技经费分配使用机制改革,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提升科技金融质效,助力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和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

“一方面,我国经济正处于从传统要素驱动向科技、数据等新型要素驱动转型的关键阶段,亟须通过强化自主研发能力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水平,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的重大机遇;另一方面,在科技创新推动下,新质生产力加速形成,成为驱动经济增长和产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能。”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梁婧说。

围绕“扩内需”积极部署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着力扩大国内需求”“要激发有潜能的消费,扩大有效益的投资,形成消费和投资相互促进的良性循环”。

各部门围绕扩大内需积极展开部署。日前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将支持扩大国内需求列为2024年重点做好的八方面工作之一,提出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促进消费稳定增长,强化专项债券资金使用管理,继续用好增发国债资金,巩固外贸外资基本盘,支持增强内需主动力。

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也将“进一步用好各类资金加强项目建设,更好发挥有效投资关键作用”列为2024年重点工作。其中包括“加力提效用好2023年增发1万亿国债、中央预算内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政府投资”“更大力度激发民间投资,建立重点产业常态化项目推送机制,推动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实施,鼓励更多民间资本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和补短板项目建设”等。

商务部强调,要推动消费从疫后恢复转向持续扩大,培育壮大新型消费,稳定和扩大传统消费,优化消费环境,推动以旧换新。推动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对标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打造“投资中国”品牌。

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提出,深化原材料、消费品“三品”行动,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则表示,加快发展消费金融,积极支持扩大有效益的投资。

中央财办分管日常工作的副主任、中央农办主任韩文秀日前表示,在超大规模市场下,未来我国消费、投资仍然潜力巨大。“我国具有高储蓄率的特征,随着预期改善,高储蓄会向消费和投资转化,新型基础设施、区域协调发展等领域潜在的投资需求巨大。”他说。

重点领域改革将持续推进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强调,要谋划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重大举措,为推动高质量发展、加快中国式现代化建设持续注入强大动力。

围绕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国务院国资委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出,“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努力实现含金量更高的稳增长,进一步提振市场信心、引领行业发展,坚决当好国民经济稳定器、压舱石。”全国发展和改革工作会议提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从制度和法律上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落下来,从政策和舆论上营造鼓励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从个案和整体上协调解决制约民营经济发展的问题。”

多个部门的会议也透露出财税体制改革和金融体制改革的新动向。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要求,“要积极稳妥谋划推进新一轮财税体制改革,健全现代预算制度,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党委召开扩大会议提及,“深化外汇领域改革开放”。

国金证券首席经济学家赵伟表示,2024年,深化重点领域改革将持续推进,包括金融监管和金融机构改革、国企深化改革、民企相关制度改革等,从而加大对实体经济发展、经济转型升级的支持力度。(记者 张莫 李昱佑)



明年“三农”工作,这几个“点”要把握好

2023-12-25 22:07:09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哈尔滨12月25日电(记者管建涛、孙晓宇)日前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分析当前“三农”工作面临的形势和挑战,部署2024年“三农”工作。专家认为,做好明年“三农”工作,要在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深挖农民增收的“增长点”、聚焦农村改革创新的“突破点”、找准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上久久为功,锚定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有力有效推进乡村全面振兴。

抓好粮食生产的“发力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推动大面积提高粮食单产,巩固大豆扩种成果,探索建立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机制。

中国科学院院士钱前说,我国粮食总产量再创历史新高,已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要确保2024年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需坚持稳面积、提单产,突出科技赋能,良田、良种、良技、良机、良制协同发力,进一步挖掘粮食增产潜力,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同时要加强耕地保护和建设,牢牢守住粮食生产的“命根子”。

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农业市场研究中心研究员刘乃郗说,近年我国部分省份已经开展了一些省内和省际间的粮食利益补偿探索,未来还可以通过带动主销区到主产区开展农业社会化服务、农业科技研发等市场化探索,加快推动利益补偿机制落实。

深挖农民增收的“增长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提出,坚持产业兴农、质量兴农、绿色兴农,精准务实培育乡村产业,完善联农带农机制,实施农民增收促进行动。

2023年,我国进一步增加中央财政衔接推进乡村振兴补助资金规模,重点向乡村振兴底子差的地区倾斜,推动脱贫地区更多依靠发展来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推动帮扶产业提档升级。

专家表示,产业振兴是乡村振兴的重中之重,只有推进乡村产业振兴,才能从根本上解决农业经营效益低、农民增收致富难和乡村建设发展滞后等难题。一些贫困地区要选优产业、选准产业,保证区域内农民能从产业发展中实现收入增长。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完善利益联结机制,应通过“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尽可能地让农民参与乡村产业发展,把产业增值收益更多留给农民,要通过就业带动、保底分红、股份合作等多种形式,让农民能够合理分享全产业链增值收益。

聚焦农村改革创新的“突破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强化农村改革创新,在坚守底线前提下,鼓励各地实践探索和制度创新。

种子是农业的“芯片”。中国工程院院士万建民说,我国实现从种业大国向种业强国转变还有一定的路要走,要把握机遇推进生物育种产业化,以国家战略需求和产业急需问题为牵引,加强目标导向的基础研究,加快重大基因和育种理论创新,实现种业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强。

深化农村改革是建设农业强国的重要驱动力。当前,我国正通过统筹推进农村土地制度、集体产权制度等改革,积极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让农民更多分享发展成果。

专家认为,深化农村改革要牵住人才、土地、资金这三个“牛鼻子”,以提升人的内生发展动力为目标,以推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激发各类资源要素的活力。

找准乡村全面振兴的“切入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要学习运用“千万工程”蕴含的发展理念、工作方法和推进机制,从农民群众反映强烈的实际问题出发,找准乡村振兴的切入点,提高工作实效。

“千万工程”深刻改变了浙江农村的面貌,造就了现代版“富春山居图”,是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的实践源头。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杜志雄说,各地要思考如何因地制宜、全面系统学习运用“千万工程”经验,找准符合当地农民真实需要的切入点,将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做得更好,真正做到“有力有效”。

把握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点”

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提升县城综合承载能力和治理能力,促进县域城乡融合发展。

中国社会科学院农村发展研究所研究员李国祥说,“十四五”乃至今后相当长时期要进一步发挥县城在推进新型城镇化实现城乡融合发展中的重要作用,一方面要夯实县城产业基础,促进农业转移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和持续增收;另一方面要提高县城市政建设和公共服务水平,提高教育、文化、健身、医疗、养老、社保和住房等保障水平,增强对农业转移人口的承载和吸纳能力。

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教授郑风田说,推进城乡融合发展,要在县域内破除城乡二元结构,提升县城综合承载和治理能力,在承接大城市务工人员返乡居住、养老需求的同时,还要有效承接农村人口进城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