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历史照鉴未来——写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之际
2025-05-04 19:14:41 来源:新华社
5月的莫斯科,万物勃发,生机盎然。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80年前,中国、苏联等国人民并肩奋战,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联合国成立,掀开人类历史新篇章。
当前,世界百年变局加速演进,人类社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呼唤同舟共济、命运与共的担当和作为。
习近平主席此次俄罗斯之行将是一次深化友谊、团结合作之旅,一次铭记历史、开创未来之旅。此访不仅将为中俄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注入新动力,也将彰显中俄携手国际社会共同维护二战胜利成果、捍卫国际公平正义、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大国担当,为动荡世界注入稳定性,为人类进步事业作出新贡献。
患难与共 树立大国典范
“历史和现实昭示我们,中俄是搬不走的好邻居,是患难与共、相互支持、共同发展的真朋友。”今年2月24日,习近平主席应约同普京总统通电话时,用“好邻居”“真朋友”精准概括当今的中俄关系。
中俄关系历经风雨,历久弥坚,树立了大国、邻国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典范。
此次访问将是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后第11次到访俄罗斯,两位元首在不同场合会面已超过40次。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与普京总统两度战略沟通,引领中俄关系在风高浪急的百年变局中坚毅前行。
两国元首保持密切沟通,为新时代中俄关系发展提供坚实战略保障。中俄关系成熟、坚韧、稳定,政治互信不断加深,战略协作更加紧密,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世代友好深入人心。
中俄两国是发展振兴道路上的同行者,持续深化的务实合作成为两国关系发展的蓬勃动力。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同比增长1.9%,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
2024年12月10日,在黑河公路口岸旅检大厅,黑河出入境边防检查站民警为首班次客车入境旅客办理边检通关手续。当日,中国黑河公路口岸—俄罗斯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旅客运输正式开通。新华社发(刘松摄)
2024年12月,中俄东线天然气管道全线贯通,能源领域互利合作持续深化;中国黑河—俄罗斯卡尼库尔干公路口岸旅客运输正式开通,两国跨境交流更为便捷;俄罗斯农产品端上中国千家万户餐桌,中国汽车驶入俄罗斯大街小巷;数字经济、电子商务、生物医药、科技创新、绿色能源等新兴领域合作不断拓展。
2025年2月6日,俄罗斯音乐家在圣彼得堡举行的中俄新春音乐会上表演。新华社发(莫京娜 摄)
人文交流有声有色,架设更多民心相通桥梁。中俄团队游互免签证协议签署带动更多两国游客双向奔赴,双方高校、教育等领域交流合作成果丰硕。从中俄合拍电影《红丝绸》在俄上映引发好评,到中国原创舞剧《咏春》登上莫斯科大剧院舞台,数百项活动在中俄文化年框架内接连举行。
共同的历史记忆、相近的价值追求和深厚的传统友谊构筑起中俄关系坚实的民意基础,成为两国合作前行的不竭源泉。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坚定支持彼此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支持彼此发展振兴——两国关系在发展中愈加成熟、坚韧,不断焕发新的生机活力,树立起新型大国关系典范。
2024年12月4日,来自俄罗斯的游客在上海外滩游览。新华社发(陈浩明摄)
俄罗斯联邦委员会(议会上院)国际事务委员会第一副主席、前驻华大使安德烈·杰尼索夫说,两国元首战略引领是保障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行稳致远的关键因素。当今世界正经历动荡变革,习近平主席来到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相关活动,意义重大。两国领导人将围绕双多边议程广泛深入交流,俄方对此充满期待。
铭记历史 共促和平发展
铁甲洪流呼啸,胜利呐喊震天。2015年5月9日,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盛大庆典上,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迈着坚定有力的步伐走过莫斯科红场。习近平主席起身向他们挥手致意,普京总统肃立注视。
2015年5月7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中国人民解放军三军仪仗队在彩排中列队行进。当日,俄罗斯在首都莫斯科的红场举行纪念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红场阅兵式总彩排。新华社记者 马占成 摄
80年前,中俄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主战场,付出巨大的民族牺牲,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最终胜利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如果丧失对历史的记忆,我们的心灵就会在黑暗中迷失。”习近平主席曾引用俄罗斯著名历史学家克柳切夫斯基的名言,表达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历史的铭记,对中俄人民患难与共结下深厚情谊的珍视,对中俄携手维护世界和平稳定的殷切期望。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首次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向位于克里姆林宫红墙外的无名烈士墓敬献花圈。2015年5月,赴莫斯科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期间,习近平主席会见俄罗斯老战士代表并颁发纪念奖章。2015年9月,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习近平主席号召,让我们共同铭记历史所启示的伟大真理:正义必胜!和平必胜!人民必胜!2020年9月,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互致贺电,庆祝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强调中俄同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世界和平发展事业负有重要责任。
2015年,二战著名苏军元帅瓦西里·崔可夫的外孙尼古拉·崔可夫作为代表在莫斯科接受习近平主席亲手颁发的“和平勋章”。如今,身为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的他正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再次到访。
“当今世界,和平依然脆弱,俄中友谊尤显珍贵。两国在并肩奋战中结下深厚情谊,在国际事务中相互支持,对世界和平意义重大。”崔可夫说。
在南京抗日航空烈士纪念馆镌刻有苏联籍抗日航空英烈名录的纪念碑前,摆放着人们献上的鲜花(2024年11月22日摄)。新华社记者 邱冰清 摄
历史如镜,映照现实和未来。“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告诉人们,弱肉强食、丛林法则不是人类共存之道。穷兵黩武、强权独霸不是人类和平之策。赢者通吃、零和博弈不是人类发展之路。”2015年,习近平主席在俄罗斯媒体发表的署名文章中这样写道。这是中国对人类和平发展的深刻理解。
近年来,中俄签署关于当前世界形势和重大国际问题的联合声明、关于加强当代全球战略稳定的联合声明、关于深化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的联合声明等。双方推动共建“一带一路”与欧亚经济联盟建设进一步对接合作,以行动书写和平与发展的时代主题。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的重要年份,中俄将举办一系列庆祝和纪念活动,同世界各国热爱和平的人民一道,捍卫用鲜血和生命书写的历史,反对任何否认、歪曲、篡改二战历史的图谋和行径。
莫斯科国立大学亚非学院副院长安德烈·费雄说,在两国元首共同引领下,俄中将进一步共同弘扬正确二战史观、共同维护全球战略稳定,“为推动实现国际公平正义作出负责任大国应有的贡献”。
“中国和俄罗斯在当今复杂国际格局中肩负着维护世界稳定与合作的重任。”埃及开罗美国大学政治学教授努哈·贝吉尔说,通过研究、还原、传播真实历史,有助于增进各国人民对二战和战后国际秩序的理解,抵制篡改历史的行径。
开创未来 凝聚进步力量
80年前,包括中苏在内的多国代表齐聚美国旧金山,签署联合国宪章,奠定了战后国际秩序的基石。
“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集中力量,以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联合国宪章序言里的话语,展现出建设一个更美好世界的决心。
这是2020年1月9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拍摄的安理会“恪守《联合国宪章》,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高级别公开辩论会现场。新华社记者 李木子 摄
当前,面对个别国家单边主义甚嚣尘上、霸凌行径大行其道,世界期待稳定力量、合作力量、进步力量。
2013年3月,习近平主席出访俄罗斯期间,首次向世界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2023年3月同普京总统会谈时,习近平主席表示,“中俄责无旁贷,应该共同努力,引导和推动全球治理朝着符合国际社会期待的方向前进,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二战后80年来,作为世界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中俄在国际舞台上密切沟通协作。双方坚定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以国际法为基础的国际秩序、以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为基础的国际关系基本准则,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展现大国担当。
中俄携手推动政治解决伊朗核问题等国际和地区热点问题。作为捍卫联合国宪章之友小组成员,中俄持续发出反对单边主义、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正义之声,致力于维护国际公平正义。
2025年4月1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嘉宾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当日,“百炼成钢的真心朋友”——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在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举行。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中俄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二十国集团等国际多边机制内加强沟通和协作,共同致力于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携手广大发展中国家团结自强,为促进共同发展持续贡献力量。
2024年俄罗斯担任金砖国家轮值主席国,中国现正担任上海合作组织轮值主席国,双方支持彼此主席国工作,凝聚全球南方发展进步合力,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目标不断迈进。
这是2024年10月24日在俄罗斯喀山拍摄的金砖峰会标识和国旗。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肯尼亚国际关系学者阿德希尔·卡文斯说,中俄两国在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密切合作,不仅重振了多边主义,也提高了全球南方国家在全球治理中的话语权及在全球议题上的规则制定能力。
阿塞拜疆南高加索政治学家俱乐部主任伊尔加尔·韦利扎德说,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合作机制的发展壮大是对联合国宪章宗旨原则的有力践行。“如果各国之间展开积极、良性、可持续对话,着眼共同利益,地球将更加安全,经济将更可持续,人类未来将更加可期。”
让历史昭示未来,让多边主义的火炬照亮前行之路,让和平发展的时代潮流更加澎湃有力。站在承前启后的时间节点上,中国和俄罗斯将同世界上爱好和平、坚守正义的国家和人民一道,沿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正道阔步前行,携手开创更加美好的明天。
文字记者:韩梁、 赵嫣、 张代蕾 、刘恺 、江宥林
海报设计:谢悦
统筹:孙浩、 乔继红、 朱睿卿、林立平、邱星翔
【新闻链接】
外交部发言人就习近平主席将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答记者问
2025-05-04 15:40:2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5月4日电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外交部发言人4日向记者介绍了此访主要安排及中方对发展中俄关系的期待。
发言人表示,当前,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国际秩序深刻调整。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立足历史和战略高度,引领新时代中俄关系在复杂的外部环境下始终坚毅前行,展现出永久睦邻友好、全面战略协作、互利合作共赢的鲜明特质。
发言人说,习近平主席此次应邀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期间,将同普京总统就新形势下中俄关系发展以及一系列国际和地区重大问题进行战略沟通。相信两国元首达成的重要共识必将进一步深化中俄政治互信,丰富战略协作内涵,促进各领域务实合作,给两国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为国际社会贡献更多稳定性和正能量。
发言人指出,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两国作为二战亚洲和欧洲两个主战场,为赢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挽救各自民族危亡和人类前途命运付出了巨大牺牲,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已达成共识,将共同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弘扬正确二战史观,维护二战胜利成果和战后国际秩序,捍卫国际公平正义。在这一特殊历史节点,应邀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是习近平主席此访一项重要内容,也是中俄相互支持对方举办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的应有之义。
发言人表示,今年还是联合国成立80周年。中俄同为联合国创始国和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在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方面肩负特殊重要责任。中俄双方将进一步加强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的密切协作,团结广大全球南方,引领全球治理正确方向,旗帜鲜明反对单边主义和霸凌行径,携手推动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
特稿丨引领睦邻友好合作 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俄罗斯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2025-05-05 18:32:03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莫斯科5月5日电 题:引领睦邻友好合作 捍卫国际公平正义——俄罗斯各界热切期待习近平主席对俄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新华社记者黄河 刘恺 江宥林
应俄罗斯联邦总统普京邀请,国家主席习近平将于5月7日至10日对俄罗斯进行国事访问并出席在莫斯科举行的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
俄罗斯各界人士对习近平主席即将到访表示热烈欢迎,认为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意义重大;期待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双方进一步深化政治互信,赓续历史友谊,拓展务实合作,共同维护国际公平正义;相信此访将为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发展注入新动力,为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作出新贡献。
元首外交定向领航
莫斯科,春意盎然,彩旗招展。这座历史名城已做好准备,迎接一位中国老朋友的到来。
4月21日,行人走过俄罗斯莫斯科红场。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元首外交对俄中关系发展起到定向领航的作用。”俄罗斯科学院世界经济与国际关系研究所副所长亚历山大·洛马诺夫高度关注习近平主席来访。他相信此访将进一步深化两国政治互信,“推动俄中新时代全面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取得新成果”。
这次访问将是习近平主席担任国家主席后第11次到访俄罗斯。10多年来,中俄两国元首在不同场合会面已超过40次。在两国元首的战略指引和关心推动下,中俄关系成熟、坚韧、稳定,两国已探索出一条“不结盟、不对抗、不针对第三方”的相处之道,站在了新型大国关系的前列,树立了相邻国家关系的典范。
今年以来,习近平主席同普京总统两度战略沟通,引领中俄关系在风高浪急的百年变局中坚毅前行。俄罗斯圣彼得堡国立大学东方系教授阿列克谢·罗季奥诺夫说,在当前国际局势复杂多变的背景下,习近平主席此访对两国关系发展具有积极而深远的意义。“相信此访将为两国关系健康发展注入更多动力,进一步推动俄中关系高水平运行。”
互授珍贵勋章,一起乘坐高铁,一同观球赛,一起同两国青年交流互动……中俄两国元首交往的一幕幕暖心瞬间也彰显着中俄友好的深情厚谊。俄罗斯知名汉学家、俄中友好协会副主席尤里·塔夫罗夫斯基认为,“双方元首密切互动和高度互信,引领着两国友好关系始终朝着更加稳定的方向发展”。
在两国元首把舵定向下,中俄务实合作破浪前行、量稳质升:2024年两国贸易额达2448亿美元,中国连续15年保持俄罗斯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地位。中俄务实合作持续深化,为两国关系发展注入蓬勃活力,也为两国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俄罗斯科学院中国与现代亚洲研究所所长基里尔·巴巴耶夫说,在两国元首战略引领下,俄中务实合作取得丰硕成果,“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为两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领域交往合作注入新动力”。
传承两国深厚情谊
2015年5月9日,莫斯科红场。在俄罗斯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70周年庆典的主观礼台上,习近平主席和普京总统并肩而立,神情庄重。
回忆起10年前那场庆典,年逾七旬的莫斯科市退休教师玛丽亚·谢苗诺娃仍清晰记得,当时电视画面中多次出现习近平主席的身影。“非常期待习近平主席再次来访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这体现了两国和两国人民对那段烽火岁月中结下的深厚友谊的珍视。”
4月18日,在俄罗斯首都莫斯科,嘉宾参观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图片展。新华社记者 曹阳 摄
2025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苏联伟大卫国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中俄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和欧洲两个主战场,两国军民为挽救国家危亡、争取世界和平付出了巨大民族牺牲,作出了重大历史贡献,也在并肩奋战中以鲜血和生命铸就了伟大友谊。
娜塔莉亚·赫留金娜是俄罗斯援华志愿飞行员后代协会主席。她父亲季莫非·赫留金是当年援华苏联空军志愿队轰炸机部队指挥官。“俄中之间的友好情谊是鲜血铸就的!”赫留金娜动情地说,“习近平主席此访将向世界展示俄中深厚的友谊,促进两国人民的友好关系不断传承。”
历史中凝结的深厚情谊为如今两国民间友好奠定坚实基础。近年来,中俄人文交流蓬勃开展,“青年友好交流年”“地方合作交流年”“科技创新年”“中俄文化年”……两国在教育、旅游、卫生、体育等各领域交往不断增加,中俄民心相知相通、相近相亲成色越来越足。
俄罗斯胜利博物馆历史学者亚历山大·米哈伊洛夫说,两国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结下的友谊跨越时空,成为维系两国世代友好的情感纽带,“习近平主席此访必将推动俄中人民间真挚情谊不断延续”。
“历史见证俄中相互支持,并肩而行,习近平主席此访必将推动两国携手开创更美好未来。”圣彼得堡市社会政策委员会副主席亚历山大·柳比莫夫说。
加强多边平台协作
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庆典前夕,莫斯科街头,写有“胜利”字样的旗帜随风飘扬。在路边,以苏联卫国战争历史为主题的图片展板和装饰橱窗吸引行人停下脚步,或合影留念,或浏览沉思。
“习近平主席此次访问俄罗斯并出席纪念苏联伟大卫国战争胜利80周年纪念活动,是具有世界意义的重大事件。”俄罗斯军事科学院副院长瓦列里·巴拉诺夫说,此访将展现俄中两国捍卫二战胜利成果的决心,以及共同致力于构建更加公平国际秩序的信念。
多名俄方人士接受采访时表示,在当今世界面临单边主义、保护主义回潮,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冲击的背景下,俄中同为世界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对维护世界和平发展负有特殊责任,两国关系的意义和影响已经超出双边范畴。
这是2024年10月24日在俄罗斯喀山拍摄的金砖峰会标识和国旗。新华社记者 李学仁 摄
俄罗斯外交部副部长安德烈·鲁登科说,习近平主席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80周年和联合国成立80周年之际访问俄罗斯,表明俄中决心共同反对任何篡改二战历史的企图。“期待两国以此访为契机,为共同推进世界多极化和国际关系民主化作出新的贡献。”
近年来,中俄在联合国、上海合作组织、金砖国家等多边平台密切协作,践行真正的多边主义,为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提供更多正能量,为促进全球南方国家团结合作作出重要贡献。
在罗季奥诺夫看来,俄中是多极化世界的关键力量,在推进世界多极化进程中发挥重要作用。“期待习近平主席此访进一步加强两国在国际事务和全球治理方面的协调与合作,共同推动国际秩序朝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参与记者:席玥、阚静文、安晓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