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概念蕴机遇|AI大模型激发新一轮增长 云计算超2万亿市场可期
2025-02-26 09:47:54 来源:经济参考报
近段时间,随着DeepSeek驱动AI服务的需求增长,互联网巨头、三大运营商等企业纷纷加快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投资与建设。同时,多地多部门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大力推动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业内分析认为,AI大模型推动云计算产业开启新一轮增长,我国市场保持较高活力,预计2027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将突破2.1万亿元。
阿里巴巴集团2月24日宣布,未来三年,阿里将投入超过3800亿元用于建设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总额超过去十年总和。这是中国民营企业在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领域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投资。“AI爆发远超预期,国内科技产业方兴未艾,潜力巨大。阿里巴巴将不遗余力加速云和AI硬件基础设施建设,助推全行业生态发展。”阿里巴巴集团CEO吴泳铭说。
三大运营商也就云基础设施建设进行了相关部署,并加快算力中心等投资布局。日前,上海临港新片区重大项目集中签约,其中,百亿级的中国电信临港信息园区未来将打造超级算力中心,可支持参数达到万亿级别的大型人工智能模型训练。中国联通京津冀数字科技产业园(北区)土建工程项目近日正式启动建设,项目预计2025年7月实现主体封顶,建成投用后将持续推进算力数据平台建设,促进新型算力平台赋能产业升级。此外,中国移动在2025年工作会议上提出,基础设施的建设是重中之重,要优化数据中心布局,加快释放AI+规模效应。
业内分析认为,DeepSeek频繁出现的“服务器繁忙”就与大规模用户需求导致的算力不足、网络拥挤等因素有关。DeepSeek系列模型的带动下,用户对AI服务的总需求将呈指数级增长,加速AI行业渗透的速度,引发AI算力快速发展。
国际数据公司IDC和浪潮信息近日发布的《2025年中国人工智能计算力发展评估报告》预计,2025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037.3 EFLOPS(EFLOPS是指每秒进行百亿亿次浮点运算),较2024年增长43%;2026年,中国智能算力规模将达到1460.3 EFLOPS,为2024年的两倍。
“DeepSeek带来的算法效率提升并未抑制算力需求,反而因更多用户和场景的加入,推动大模型普及与应用落地,重构产业创新范式,带动数据中心、边缘及端侧算力建设。”IDC中国副总裁周震刚说。
与此同时,在生成式AI、大模型的算力与应用需求刺激下,算力互联网等算力产业开启新一轮增长。中国信通院发布的《云计算蓝皮书(2024年)》预计,2027年我国云计算市场将突破2.1万亿元。
“受生成式AI和大模型等新技术影响,云计算市场面临新机遇,中腰部厂商借助科技平台优势强势发力,快速推动原有云业务智能化转型从而抢占市场,厂商格局或借此机遇进行洗牌。”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副所长栗蔚说。
近期,多部门正加快政策部署,夯实算力基座,大力推动云计算关键技术的研发与创新。
工业和信息化部日前印发通知,组织开展算力强基揭榜行动。面向算力网络的计算、存储、网络、应用、绿色、安全等六大重点方向,发掘一批掌握关键核心技术、具备较强创新能力的企事业单位,突破一批标志性技术产品和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将统筹利用各类资源对揭榜入围、优胜单位予以支持,推动优秀成果示范应用推广。国务院国资委近日召开中央企业“AI+”专项行动深化部署会,要求夯实算力基座,为技术突破、应用落地提供有力支撑。
此外,不少地方通过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加强算力基础设施建设和行业应用。例如,湖南近日发布若干政策措施促进绿色智能计算产业高质量发展,其中明确对新建规模在1000PFlops以上的重大智算基础设施建设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予以支持;对新建(改造)总算力在50PFlops以上,且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不高于1.3的智算基础设施项目,按照设备和软件等建设费用的10%给予补助,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
对于下一步发展,栗蔚建议,加强技术突破形成合力,多层面均衡基础资源供需关系。增加智算中心、超算中心等云基础设施节点建设,同时降低现有方案损耗,优化现有算力和云存储资源供给效力。提高各场景的数智云化水平,支撑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对智能算力的需求,赋能千行百业。(记者 郭倩)
AI竞赛引价值重估 全球资金“恋上”中国资产
2025-02-19 09:31:41 来源: 中国证券报
DeepSeek在人工智能(AI)领域的突破正在推动外资持续涌入中国资产。北京时间2月18日中午,马斯克旗下xAI公司推出名为DeepSearch的Grok-3智能搜索引擎,让这场全球AI竞赛再度升温。
机构数据显示,过去一个月,全球对冲基金以数月来最快的速度涌入中国资产。中金公司研报认为,春节假期之后的这轮中国市场上涨行情中,海外对冲基金等交易型资金流入,并且可能已成为部分市场的阶段性主力。同时,海外被动投资资金流入A股和港股市场的速度也明显加快。
2月18日,贝莱德首席中国经济学家宋宇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近期外资对中国市场的态度有所转变,部分外资机构开始看好中国市场,其中一个原因是政府对民营企业的支持政策。外资的积极态度有助于提升国内企业的信心,正循环效应初步形成。
海外资金持续流入
2月18日,港股互联网科技板块延续强势,小米集团股价再创新高,收盘涨幅高达7.2%。同时,博时中证港股通互联网ETF等多只相关基金在盘中一度涨超3%。
春节假期之后,A股和港股市场表现强劲,哪些资金是本轮上涨的主力军?
中金公司2月15日发布的观点认为,通过与不同客户交流得到的反馈,对冲基金等交易型资金流入中国市场,甚至可能是阶段性的市场主力,同时,海外被动ETF资金流入明显加速。
相关数据显示,2月6日-2月12日,A股获被动资金流入4.3亿美元,前一周获被动资金流入1.3亿美元。同期,港股和ADR获海外资金流入2.8亿美元,其中被动资金净流入从前一周的2.5亿美元增至5.4亿美元,实现翻倍。
摩根资产管理资深基金经理郭晨认为,目前A股和港股均具备估值吸引力,港股是国内经济变化高弹性标的,也是海外资金增配中国资产的重点目标。
中金公司提示,相比作为主力的长线外资,被动和交易型资金的优点是比较灵活,缺点是比较具有投机性而非长期持有型。正是由于这一特征,这两类资金也是每次市场快速反弹初期的主力军,而长线外资往往反应较为滞后。
中金公司研报还表示,从全球资金面来看,近期印度市场流出加速。2月6日至2月12日,印度市场主动外资净流出扩大至4.3亿美元,前一周净流出3.7亿美元。
从机构调仓来看,不少流出印度市场的资金流入了中国市场。资料显示,瀚亚投资、英仕曼集团等外资机构近期提高了中国股票仓位,同时降低印度股票仓位。
多只中国股票ETF规模大增
从海外上市的中国股票ETF的资金规模来看,2025开年以来,多只产品规模较去年底实现了显著增长。
富途数据显示,截至2月14日,3倍做多富时中国ETF-Direxion资产规模增至21.98亿美元,不仅比2024年底增加逾6亿美元,还超过了去年10月底的资产规模,创下新纪录。
此外,截至2月14日,中国海外互联网ETF-KraneShares规模为78.04亿美元,较2024年底增加23.9亿美元;中国大盘股ETF-iShares资产规模为79.48亿美元,较去年底增加6.81亿美元;2倍做多中国互联网股票ETF- Direxion资产规模也升至4.28亿美元,较去年底3亿美元的规模增长超40%。
伴随中国资产持续表现强劲,外资不断更新看多观点。
2月17日,高盛将MSCI中国指数的12个月目标位调高,将沪深300指数12个月目标位从4600点提高到4700点。英仕曼集团多策略股票主管爱德华·科尔在2月14日大胆预测,中国股市有望成为今年表现最佳的市场之一。理由是目前中国股票估值处于历史低位,加之中国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创新潜力被低估,这两大因素有望推动中国股市迎来反弹。目前,资金高度集中在美国市场,如果开始看到资金流出美国市场的迹象,中国股市可能迎来一轮新的上涨行情。
价值重估之路还有很长
市场人士普遍认为,DeepSeek横空出世引发了中国科技资产的价值重估。当前,投资者更加关心的是,这轮上涨周期会持续多久?
宋宇2月18日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国企业价值重估的持续时间取决于政策的落地效果。政策支持的持续时间越长、幅度越大,资产重估的进程延续的时间就会越长、重估程度就会越彻底。
在摩根资产管理中国高级基金经理杨景喻看来,近期成为市场焦点的DeepSeek,并不是“横空出世”的应用,研发期间进行了无数的探索、创新。未来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或持续涌现,中国科技型企业的价值重估之路还有很长。
摩根大通分析师Alex Yao团队认为,目前由AI驱动的这一波中资科技股涨势不仅是昙花一现。根据美国市场的交易经验,在市场反应积极和多家公司踊跃参与的前提下,科技层面颠覆性发展所带来的估值重估可能持续很长时间。
值得一提的是,2024年四季度,中资科技龙头阿里巴巴获多家国际知名投资机构大幅增持,具体包括摩根士丹利、挪威主权基金、“华尔街抄底王”大卫·泰珀管理的阿帕卢萨(Appaloosa)对冲基金、量化投资鼻祖文艺复兴科技公司等。市场人士表示,这是国际投资者态度转变的重要信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