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年辉煌  /  正文

百年辉煌

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 | 经营主体、产业体系、产业结构、回升向好、步伐坚实

发布时间 : 2023-12-24 15:20:26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开局之年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述评⑤

本报记者 赵展慧 林丽鹂

2023122405:57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习近平总书记明确要求,“为各类经营主体投资创业营造良好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进一步引导经营主体强信心、稳定社会预期”。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不断完善落实“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

  经营主体是我国经济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就业机会的主要提供者、技术进步的主要推动者,经营主体活力代表着经济发展活力。

  开局之年,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围绕“鼓励企业敢闯、敢投、敢担风险”,各地区各部门扎实落实“两个毫不动摇”,通过不断完善政策措施、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持续优化营商环境,让企业在经济回升向好过程中底气更足、活力更旺。减税降费、减租降息、强化金融支持,出台纾困帮扶政策;构建亲清政商关系、建立健全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深化“放管服”改革,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坚决整治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解决政府拖欠企业账款问题……

  生产车间,激扬发展的新动能,前三季度,规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增长6%,制造业企业展现新优势;

  研发中心,澎湃创新的精气神,前11月高技术产业投资同比增长10.5%,科技型企业勇攀新高峰;

  城市街巷,升腾温暖的烟火气,前11月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服务业企业展现新活力。

  开局之年,我国各类经营主体铆足干劲、开足马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增动力,宏观政策精准发力,助企纾困促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针对当前经济运行面临的突出矛盾和问题,要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积极扩大总需求,大力推动产业优化升级”。

  为企业纾困解难,是宏观政策的重点发力方向。让经营主体有获得感,需要精准有效施策。

  今年以来,我国经济运行面临新的困难挑战,一些企业经营困难。宏观政策围绕经营主体需求施策,加大调控力度,增强政策实施时效性和精准性,持续增强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税收政策做“减法”,让企业轻装上阵。

  新疆哈密市微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徐庆新近日收到哈密市税务局送上门来的税收优惠政策“账单”:享受小型微利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额4.34万元;享受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政策,减免税额2.83万元……

  “小微企业底子薄,遇到困难几次想放弃经营,是国家一系列纾困政策尤其是‘真金白银’的税惠政策,帮助我们挺了过来。”徐庆新说。

  在政策鼓励下,恢复发展的微联网络承办了当地多场大型网络直播活动,业务发展走上快车道。“我们正计划用减免的税款再购置一套直播设备,承接更多活动。”徐庆新说。

  减税降费是助企纾困政策中含金量高、经营主体受益明显的政策,也是今年加力提效实施积极财政政策的重要内容。

  小规模纳税人的增值税征收率降至1%,对月销售额10万元及以下的小规模纳税人免征增值税;将符合条件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比例提高到100%作为制度性安排长期实施……今年,积极的财政政策加力提效,减税降费政策千方百计挤空间,一系列税惠政策延续并持续优化。今年110月,全国新增减税降费及退税缓费16607亿元,其中民营经济纳税人是主要受益对象,金额占比近75%,为经营主体特别是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纾困发展播洒及时雨

  货币政策做“加法”,为企业减压解渴。

  走进山东济南市兴盛源物资有限公司,装载螺纹钢等钢材的货车来回装卸货,机器设备轰鸣声不绝于耳,一派火热生产景象。几个月前,这里还有些冷清。

  “钢材价格波动,市场有较大不确定性,我们接订单需要资金,但又怕后续收益难以覆盖本息。”公司总经理朱芹说,进退两难之时,莱芜农商银行送来“纾困贷”产品。申贷手续简单,政府补贴后利率仅为2.5%。有了低成本资金支持,兴盛源马上签订了一批购货新合同。

  延续实施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工具,加快建立敢贷愿贷能贷会贷长效机制……今年以来,货币政策加大对民营小微企业倾斜力度,促进小微企业融资增量、扩面、降价,截至9月末,普惠小微贷款余额和授信户数同比分别增长24.1%13.3%

  政策协同做“乘法”,协同强化助企动力。

3.8万亿元——中央财政统筹用好新增专项债务限额,支持带动扩大社会有效投资;

1万亿元——增发国债用于支持灾后恢复重建和提升防灾减灾救灾能力的项目建设;

30亿元——上半年中央财政下达奖补资金,引导地方扩大小微企业融资担保业务规模,助力小微企业融资……

  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协同发力,引导更多金融资源流向小微企业;围绕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两大宏观调控的主要手段,就业、产业、投资、消费、环保、区域等政策紧密配合,上下联动、部门协同,为企业加快打开发展空间。

  一系列积极变化随政策施力逐步显现,民间投资信心激发,经营主体内生动能持续增强:

  今年前10月,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2.9%,投资结构持续优化,民间投资降幅连续两个月收窄;10月份,工业企业利润连续3个月保持正增长,制造业企业生产经营活动预期指数连续4个月位于较高景气区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

  “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不仅能够提升政策效果,还有助于稳定广大经营主体的市场预期。”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曾刚认为,一方面要实现新旧政策接续,另一方面要加强财政、货币、产业、监管等政策的协调配合,合力促进企业发展。

  激活力,改革开放持续深化,打造一流营商环境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两个毫不动摇’,深化国资国企改革,落实保障民营企业公平参与市场竞争的政策措施,打造国际一流营商环境,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增强对国内外高端资源的吸引力。”

  总书记的话语,为进一步激发经营主体活力指明方向。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持续深化改革开放,拆除“篱笆”、厚培“土壤”,为各类经营主体营造“敢闯敢投敢担风险”的良好生态。

  深化改革开放,让国企敢干,发展动能持续增强。

1115日,新的纪录从山东港口青岛港自动化码头传来——单台桥吊昼夜装卸集装箱量突破1200标准集装箱。纪录背后,是企业自主研发的两大智能控制系统协同发力。

  “我们致力于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从一颗螺丝钉到整个智能生产控制系统,码头的软硬件设施将全部实现国产化,彻底打破国内港口重大装备、码头操作系统依赖进口的局面。”山东港口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霍高原介绍。

  今年,继国有企业改革三年行动收官之后,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启动实施,以提高核心竞争力和增强核心功能为重点,推动国有企业在服务国家战略功能作用、市场化机制运营、加快建设世界一流企业和培育专精特新企业上取得明显成效。

  东北三省瞄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山西加快传统产业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转型,青海积极构建具有高原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各地推动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的具体方案加快落地。今年前10月,国有企业利润总额38326.4亿元,同比增长7.1%。以改革促发展,国有企业向着做强做优做大稳步迈进。

  深化改革开放,让民企敢闯,发展活力持续提升。

  民营经济是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生力军,是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基础,对经济趋势感知敏锐。

  今年,更有力的改革举措接续出台,积极为民营企业在发展上解忧、在环境上解压、在帮扶上解渴,帮助民营企业增强信心、轻装上阵、大胆发展。

  拆除“玻璃门”“弹簧门”,放宽市场准入,促进公平竞争。

  “我们在拓展全国市场的时候,曾遇到一些城市不让进入的问题。”浙江小遛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经营共享电单车的民营中小企业,市场负责人靳婷婷一度为此苦恼。

  准入门槛高,此前束缚不少民企手脚。今年7月,随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出台,市场监管总局不断强化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反垄断执法,靳婷婷明显感受到了变化:玻璃门少了,还有城市主动邀约,企业开拓全国市场的脚步不断加快。中小企业能够平等进入市场、与大企业同台竞技,激励我们不断创新产品、提升服务。靳婷婷说,目前小遛共享电单车已进了国内100多个城市。

9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宣布设立民营经济发展局,作为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专门机构推动各项重大举措早落地、早见效;10月,最高人民法院发布《关于优化法治环境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指导意见》……一系列举措把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的要求从制度和法律上落实下来,切实优化民营企业发展环境。

  通堵点、破难点,畅通沟通渠道,为民营企业解难题、办实事。

  不久前,宁波利豪机械有限公司从拥挤的群租厂房搬进了敞亮的新厂房。新厂房12000多平方米,足够容纳企业明年准备新增的园林工具生产线。我们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厂房。浙江省宁波市北仑区新碶街道企业服务人员定期走访时了解后,第一时间排摸、梳理辖区内闲置厂房,还帮助商谈,前后跑了3个月,终于帮我们找到了地点、价格、面积都合适的新厂房。总经理王克全说。

  网格化包干、点对点精准服务,微信工作联系群推送惠企政策、接收企业诉求……今年,新碶街道共收到辖区企业相关问题千余件,办结率100%

  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始终把民营企业当作自己人。从中央到地方,与企业的常态化沟通交流机制不断建立健全,第一时间响应企业的急难愁盼,让经营主体能够心无旁骛谋发展。

  强监管、优保障,加强产权保护,营造稳定预期。

  最高人民法院发布依法平等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的11个典型案例,对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民营中小微企业原始创新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市场监管总局开展2023年涉企违规收费专项整治行动,共检查涉企收费单位7.9万家,督促退还企业21.6亿元……保护民营企业平等发展的法治环境、市场环境持续健全完善,让更多企业家吃下定心丸

  深化改革开放,让外企敢投,持续打造发展热土。

  近期,麦当劳全球宣布增持麦当劳中国的股份,进一步加大在华投入。“未来5年,计划达到1万家餐厅的规模。麦当劳中国首席执行官张家茵说,麦当劳在中国蓬勃发展的背后,是长期向好的中国经济、中国快速的城市化进程和坚定不移的高水平对外开放。

  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今年以来,高水平对外开放不断扩大,在世界经济复苏乏力的大背景下,仍有越来越多的外资企业为中国市场投下“信任票”。

  “中国已经成为最佳投资目的地的代名词,下一个‘中国’,还是中国”。110月,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41947家,同比增长32.1%。许多外企将投资中国视为必选项,开放的中国持续成为外资企业眼中的投资热土。

  一组最新数据透出各类经营主体的信心和活力:

  今年前三季度,全国新设经营主体2480.8万户,同比增长12.7%,其中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新设外资企业同比增长29.3%。近期,国家统计局面向5.9万户小微企业开展了一项调查,调查显示,企业生产订单情况、经营情况总体改善,景气指数环比提升了1.5个百分点。

  “我国持续推进准入制度改革,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为各类经营主体公平竞争创造了基础条件。”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教授王孝松表示,下一步,要完善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加强市场准入相关和配套制度建设,加快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

  聚合力,推动转型升级,共促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推动经营主体发展壮大,归根到底要依靠高质量发展。

  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牢牢把握高质量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和构建新发展格局这个战略任务,推动各类经营主体持续迈向高质量发展,经济运行回升向好的态势中,增长的含金量越来越高,发展的成色越来越足。

  向“新”出发,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市场机会不等人,必须加大资金投入!”今年初,面对产品性能提升的新要求,北京索英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创始人王仕城果断决定加快产品研发,急需用钱的当口,资金“抢先一步”找上门来。

  在科技创新再贷款政策支持下,光大银行北京分行第一时间组建专属服务团队,为企业综合授信3000万元。贷款到位,索英电气研发出新产品,年初的订单顺利履约。

  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科技创新,不断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截至今年9月末,科技型中小企业贷款余额2.4万亿元,同比增长22.6%,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2.8万亿元,同比增长18.6%,均明显超过全部贷款增速。截至今年10月底,科创板共有上市公司562家,合计IPO募资金额近9000亿元。

  追“绿”而行,开拓节能降碳新市场。

1月签约,7月厂房封顶,9月设备进场,10月组件投产,11月电池投产……位于浙江省金华市金义新区的浙江润马光能集团有限公司跑出了发展加速度。

  “得益于金义新区针对我们新能源企业的极简极速审批改革,一期高效电池及组件项目实现当年签约、当年开工、当年投产。”润马光能集团董事长李德平说,项目年产值有望超过百亿元。

  优化新能源企业审批流程、压缩审批时限,支持民营企业注册发行绿色债券、碳中和债券、转型债券,为企业提供绿色技术研发补贴和清洁能源设备补助……追“风”逐“日”、“风”“光”无限,企业绿色发展脚步加快,新能源产品快速增长。今年10月,新能源汽车产量同比增长27.9%,太阳能电池产量增长62.8%绿色金融持续滋养实体经济,截至三季度末,我国绿色贷款余额28.58万亿元,同比增长36.8%,居全球首位。

  向“高”攀登,激发转型升级新动能。

  钢板切割、铆焊、包装,全自动运行,数字化调控……在山东省胶州市胶北街道,青岛昊宇重工有限公司今年成功实现数字化转型。“生产效率提高3倍,预计年产值增长20%以上。公司行政总监刘丙忠说。

  作为传统钢结构企业,近年来昊宇重工盈利能力下降,企业下定决心转型升级,但阵痛也随之而来。引入高端设备后,企业发现与员工技能和生产流程不匹配,反而影响了正常生产。一筹莫展之际,当地工信、科技、人力资源等部门联合行动,帮助企业引入高校专家资源。在专家的指导下,不仅数字化设备成功运行,联合研发的新技术也取得突破。

  围绕中小企业核心技术能力提升、科技成果推广应用,更好对接产学研合作,推动工业互联网与重点产业链紧密协同……各部门联动,助推更多企业走上创新发展的新赛道。

  随着产业转型升级持续推进,制造业投资增势较好。前10月,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1.3%,为新动能成长壮大打下良好基础。

  “深入实施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增强核心功能、提高核心竞争力”“促进民营企业发展壮大,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举措”“持续建设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作出最新部署。

  用好政策红包,用足改革红利,展望新的一年,各类经营主体信心充沛,干劲十足,正用实际行动表达发展信心:

  在浙江,宇宙电动科技(杭州)有限公司的首家电动自行车线下体验店开张——“小而美”的骑行需求开辟出新市场;

  在湖北,武汉逸飞激光股份有限公司激光智造装备基地加快建设——科创板上市助力企业加大投入、提升研发实力;

  在重庆,鑫源农机股份有限公司联合高校、科研院所成立重庆市农机装备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产学研协同让企业敢担风险、创新底气更足……

  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爬坡过坎,砥砺前行。在党的统一领导下,充分激发各类经营主体的内生动力和创新活力,形成百舸争流、千帆竞发的积极态势,就一定能为高质量发展凝聚强大发展动能。

  《 人民日报 》(2023122401版)



人民财评:练好内功、站稳脚跟,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2023,我们步伐坚实系列财评

张近山

2023122408:48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拥有2500万个零部件、总电缆布置长度达4000多公里的我国首艘国产大型邮轮爱达·魔都号命名交付;首套自主可控抽水蓄能电站励磁系统通过鉴定,实现芯片级自主可控;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光伏产品等外贸新三样凭借新技术、新产品脱颖而出,扬帆出海、叫响全球……一系列成就和突破,刻印下今年以来我国实体经济加快恢复向好、产业结构持续优化、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取得重要进展的坚实步伐。

“现代化产业体系是现代化国家的物质技术基础,必须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为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提供坚强物质支撑。”加快建设以实体经济为支撑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重要保障。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辐射范围之广、影响程度之深前所未有的背景下,只有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有效维护产业链和供应链的安全稳定,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

产业体系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竞争力强,经济发展才能活力澎湃。今年以来,高技术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10.5%,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5.8%;全国粮食总产量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站稳1.3万亿斤台阶;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实践证明,加快构建现代化的工业、农业、服务业和基础设施,不仅有助于巩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让稳的基础更加牢固,也为高质量发展注入不竭动能,让进的动力更加强劲。

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离不开以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打造新引擎、培育新动能、塑造新优势。一个5G智慧工厂里,融合了物联网、数字孪生、智能算法、5GAR等多重技术的智能化产线长达120米,不到10秒钟就有一台笔记本电脑从产线上送出。此外,工厂屋顶上3万平方米的分布式光伏板预计一年可为厂区减少碳排放3000吨。更加智能、更显绿色、更趋融合,这样的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目前我国已建设近万家,成为科技创新带动产业创新、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的生动缩影。准确把握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基本特征和要求,推进产业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才能推动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把发展的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当前,我国已基本形成规模大、体系全、竞争力较强的产业体系,但一些产业还存在“大而不强”“全而不优”的问题,部分领域关键技术和设备、关键基础材料、核心零部件等受制于人。例如,受限于技术、管理、资本等,传统行业数字化转型比较滞后,中小企业数字化水平相对较低。又如,我国拥有完整的材料体系,但对先进装备的支撑保障能力不足,部分材料与国外相比仍有较大差距。立足当前、着眼长远,练好内功、站稳脚跟,找准“卡脖子”“掉链子”薄弱环节加快补短板、强弱项、锻长板,是提高产业链供应链安全稳定,确保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的必然要求。

从上天入地、潜海摘星的大国重器,到日常生活中的一粥一饭、一丝一缕,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组成部分,都孕育着巨大的市场,连接着亿万人民的日常生活。做好强产业的文章,加快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夯实的是发展之基,增进的是人民福祉,将为以中国式现代化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注入磅礴力量。



人民财评:产业结构持续优化,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2023,我们步伐坚实系列财评

达仁

2023122308:0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给出我国经济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的重要判断。在劈波斩浪中前行,在攻坚克难中蝶变,2023年的中国经济又一次在风浪中成长,在磨砺中壮大。

从增速看,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为实现全年目标创造了良好条件。一季度经济回升向好,二季度总体延续恢复态势,三季度主要经济指标企稳回升,进入四季度,宏观调控组合政策发力显效,经济回稳向上态势明显。一条波浪式行进曲线,展现出坚强不屈、游刃有余的韧性,描绘出国民经济回升向好的积极态势。

从质量看,现代化经济体系建设持续推进,科技创新实现新的突破,新质生产力加快培育。C919大型客机实现商业运营,国产首艘大型邮轮命名交付,新能源汽车产销两旺,见证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专精特新中小企业活力显现,大中小企业链式协同创新,数字技术赋能实体经济,科技创新助力构筑竞争新优势;能源绿色低碳转型快速推进,可再生能源装机历史性超过煤电,经济绿色化程度持续提高。前三季度,我国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3.2%,消费提振、需求释放,推动国民经济循环畅通起来。

成如容易却艰辛。外有百年变局加速演进,发展环境严峻复杂,世界形势动荡不安,内有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2023年经济回升向好实属来之不易、极不平凡。这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的生动体现,也是宏观经济治理科学高效、宏观政策显效发力,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的必然结果。当前,我国经济恢复处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的过程。继续以高质量发展为经济塑造新动能新优势,有助于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高质量发展也是应对国际环境深刻变化、应对风险挑战的根本保障。无论是破解关键核心技术受制于人等难题,还是妥善应对西方大国“脱钩断链”“去风险化”的极限施压,抑或是防范化解经济金融风险隐患,高质量发展增强了我们的底气和信心。实践有力证明,只有推动高质量发展,才能全面提升产业体系现代化水平,实现重要产业、基础设施、战略资源、重大科技等关键领域安全可控,确保我国现代化事业不错失机遇、不会被打断进程。

开局之年的“中国答卷”,深刻印证了一个哲理:高质量发展关系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没有高质量发展,就谈不上社会主义现代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以“五个必须”系统总结“新时代做好经济工作的规律性认识”,排在第一位的是“必须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这不只是一个经济要求,更是对经济社会发展方方面面的总要求;不是一时一事的要求,更是必须长期坚持的要求。

历史定格的时间片段里,总会留下躬身奋斗者的矫健身影。在世界经济论坛公布的最新一批“灯塔工厂”名单,新增的中国工厂达13家,占比超过一半。高质量发展是把握时势的先手棋,是奋起直追的主引擎,是创造优势的杀手锏。通过高质量发展不断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我们必能把中国式现代化宏伟蓝图一步步变成美好现实。



人民财评:顶压克难,中国经济回升向好

——“2023,我们步伐坚实系列财评

2023122208:19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今年是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的开局之年,是三年新冠疫情防控转段后经济恢复发展的一年。中国经济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扩内需优结构,改革开放全面深化,新发展格局加快构建,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

年终之际回看全年,中国经济在持续承压中走出了一条回升向好的复苏曲线。生产供给稳步回升,1—11月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4.3%11月当月同比增长6.6%,比10月加快2个百分点。国内需求持续恢复,前11个月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2%,服务零售额同比增长19.5%;前三季度内需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13%,其中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83.2%。外贸回稳态势持续巩固,1—11月货物贸易进出口总值37.96万亿元,连续2个月实现同比正增长;11月出口增长1.7%,结束了连续6个月的下降态势。物价就业总体稳定,1—11月核心CPI上涨0.7%,涨幅与1—10月持平,保持稳定;11月全国城镇调查失业率5%,与上月持平,今年以来总体回落。

成绩单的背后,更读出经济回升向好的“含金量”。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同比增长5.2%,明显快于去年全年3%的经济增速,也快于疫情三年年均4.5%的增速。全国粮食总产量达13908亿斤,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新动能加快成长,边缘计算、工业大数据、通用人工智能等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方兴未艾,推动服务业和制造业加速融合发展,工业互联网核心产业规模超过1.2万亿元,建成数字化车间和智能工厂近8000个。消费新业态更加活跃,前11个月,实物商品网上零售额同比增长8.3%12月初,我国快递年业务量首次突破1200亿件大关,再创历史新高。令人振奋的成绩、一项项刷新的纪录,勾勒出中国经济稳步向前的奋斗轨迹。

辩证地观形势,前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GDP)分别实现同比增长4.5%6.3%4.9%,中国经济全年呈现前低、中高、后稳的回升向好态势,且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另一方面,我国经济恢复仍处在关键阶段,进一步推动回升向好,仍需克服一些困难和挑战。放在国际坐标系里看全景,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近期将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调升至5.4%5.2%。总的来看,我国经济仍是全球增长的最大引擎,今年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将达到三分之一。我国具有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体制优势、超大规模市场的需求优势、产业体系配套完整的供给优势、大量高素质劳动者和企业家的人才优势,这让我国经济发展具备强劲的内生动力、韧性、潜力,积极因素正不断累积,主要经济指标回升态势愈加明显。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中国经济是一片大海,难免会有风狂雨骤之时。中国经济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面临的问题是前进中的问题,遭遇的挑战是发展中的烦恼。改革开放45年来,在不断战胜风险挑战中,中国经济爬坡过坎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岁末年初,展望明年:只要我们坚定信心,团结一心,聚力凝心,我们完全有条件、有能力、有底气巩固增强经济的回升向好态势,持续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人民财评: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

——“2023,我们步伐坚实系列财评

洪乐风

2023122109:06 |来源:人民网-观点频道

数据见证成就,奋斗昭示未来。在岁末收官之际,回望全年经济工作的锐意进取,发展主要预期目标有望圆满实现。这充分印证了今年年初“中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长期向好的基本面依然不变”的战略判断,更充分说明了只要笃定信心、稳中求进,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的既定目标,让中国经济大船乘风破浪持续前行。

今年以来,无畏风高浪急、应对暗流汹涌,顶住外部压力、克服内部困难,宏观调控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经济回稳向好态势不断巩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迈出坚实步伐。看速度,一季度增长4.5%,二季度增长6.3%,三季度增长4.9%,全年经济同比增速表现为前低、中高、后稳的态势;看质量,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到83.2%,其中三季度贡献率升至94.8%,消费在国内大循环中的主体作用增强;看信心,前三季度新设民营企业同比增长15.3%,调查显示市场预期与发展信心进一步提升……着力扩大内需、优化结构、提振信心、防范化解风险,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回升向好,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我们发展的底气更足、动能更强劲。

波浪式发展、曲折式前进,将单一年份的数据置于10年来的成绩单上,我们会得到更为清晰、更加深刻的认识。总量上,10年来GDP翻了一番,稳居世界第二位;收入上,10年来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500元增加到36883元,形成了超4亿人的世界上规模最大、最具成长性的中等收入群体;创新方面,2022年创新指数达155.7,连续十年稳步提升,位居36个中高收入经济体之首;绿色发展方面,以年均3%的能源消费增速支撑了平均6.6%的经济增长……一组组数据描绘出新时代中国经济的新气象,折射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开局之年的恢复发展,正是这10年积淀的延续与升华。

新征程是充满光荣和梦想的远征,中国经济从来都是在战胜挑战中发展壮大。今年我国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约为1/3,仍是世界经济增长最大的引擎。牢牢把握五个必须,稳中求进,以稳促进,先立后破,坚定信心,开拓进取,中国经济的前景光明、春山在望,必将巩固增强回升向好态势、迈上高质量发展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