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百年辉煌  /  正文

百年辉煌

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丨亚欧、亚太、美国、非洲、中东、拉美

发布时间 : 2023-12-24 14:59:54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丨亚欧:域内危机难解博弈加剧

2023-12-21 11:22:40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莫斯科12月21日电(国际观察)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亚欧:域内危机难解博弈加剧

新华社记者耿鹏宇

2023年,亚欧地区形势复杂多变,紧张局势加剧,安全风险升高:乌克兰危机延宕难解,纳卡地区隐忧犹存,俄罗斯与西方地缘政治博弈白热化。

乌克兰危机陷入胶着

今年以来,乌克兰危机进入双方相持阶段,“消耗战”“拉锯战”成为显著特征。

5月21日,俄国防部宣布完全控制顿涅茨克地区重镇阿尔乔莫夫斯克(乌方称巴赫穆特)。随后,乌克兰军队在美西方支援下向南顿涅茨克、巴赫穆特以及扎波罗热方向开始进行反攻,同时加大对克里米亚半岛及俄南部边境地区的打击力度,但一直难以突破俄军防线。近期,俄军加大对乌东重镇阿夫杰耶夫卡的进攻,试图早日实现“解放顿巴斯”的军事目标。

10月初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后,国际舆论焦点迅速转移,加上“乌克兰疲劳症”蔓延,西方民众对于继续援乌的支持度不断下降,西方媒体频频透露美欧政客私下劝说乌克兰总统泽连斯基政府与俄谈判。

11月25日,在乌克兰基辅市,一栋建筑屋顶被无人机碎片击中。新华社发(罗曼·佩图什科夫摄)

泽连斯基对此予以否认,重申未准备与俄开启和谈,并在国际上频频发声,希望获得西方的持续援助。临近岁末,泽连斯基宣布乌克兰将在2024年生产100万架无人机,乌军方则计划再动员45万至50万兵员。克里姆林宫则多次强调,目前不具备乌克兰局势向和平方向过渡的先决条件,俄绝对优先事项是实现特别军事行动的既定目标。

俄罗斯挺过西方极限制裁,经济社会保持稳定。俄总统普京14日在莫斯科举行的“年度盘点”活动上说,2023年俄国内生产总值预计增长3.5%。俄工业生产和制造业均增长,失业率首次降至2.9%。俄国家外债规模已从460亿美元降至320亿美元。

在政治和安全方面,乌克兰危机导致俄欧关系、俄美关系破裂,欧洲被进一步捆绑在美国战车上,战略自主下降;全球多国重新审视安全问题,增加军购和国防预算。在经济方面,这场危机加大了全球经济复苏难度,全球能源、粮食供应紧缩和价格波动一度使不少国家出现困境。

地区博弈加剧

乌克兰危机背景下,俄罗斯和西方紧张关系加剧,俄面临更大的压力和军事威胁。

俄罗斯与乌克兰冲突未止,阿塞拜疆与亚美尼亚硝烟又起。9月19日,阿塞拜疆以“反恐行动”为名对亚美尼亚控制的纳戈尔诺-卡拉巴赫(纳卡)地区发动军事打击,以恢复当地“宪法秩序”。一场闪电战后,阿塞拜疆完全控制了纳卡地区,随即宣布已与纳卡地区代表达成停火协议。12月7日,阿塞拜疆和亚美尼亚就改善两国关系发表联合声明。

被称作“高加索火药桶”的纳卡地区看似已经恢复平静,但其背后的大国博弈暗流汹涌。作为外高加索地区事务的传统参与者,俄罗斯在纳卡问题中扮演关键角色。近两年来,被视作俄罗斯盟友的亚美尼亚多次公开抨击俄在纳卡问题上的“不作为”。失去纳卡地区后,亚美尼亚直接拒绝出席俄主导的集体安全条约组织理事会会议。不仅如此,亚美尼亚还拒绝参与集安组织军演,转而与美国举行联合军演。

受乌克兰危机影响,俄罗斯在其他地缘方向投入的资源有所减少,美国趁机展开行动,试图削弱俄在地区的影响力。今年9月,美国总统拜登与中亚五国元首在纽约举行会晤,这是美国与中亚五国的“C5+1”对话机制首次由部长级提升至元首级。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亚所副所长韩璐认为,美西方趁机加紧拉拢地区国家,导致俄在地区的控局能力下降,特别是亚美尼亚与俄罗斯的同盟关系受损。但总体来看,地区国家依然与俄罗斯保持紧密联系,对俄关系依然是外交优先方向。

对华合作深化

尽管美西方不断拱火浇油,但亚欧国家普遍希望求和平、谋发展、促合作。以元首外交为引领,中国与该地区国家传承友好合作,携手应对挑战。

今年3月,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问俄罗斯,开启今年第一次国事访问。10月,俄总统普京来华出席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中俄元首年内两度面对面会晤,充分体现两国关系的高水平和特殊性。

今年5月,中亚五国元首齐聚中国古城西安,参加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构建更加紧密的中国-中亚命运共同体成为本次峰会最重要的政治成果。建交31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加速对接发展战略,务实合作不断深化,友好关系日益巩固。中国-中亚峰会的举行将中国与中亚国家关系提升到一个崭新高度。

这是10月17日在北京拍摄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新闻中心。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2023年是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十周年,而中亚地区是共建“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也是共建“一带一路”示范区。十年来,中国同中亚国家共建“一带一路”先试先行,在发展战略对接、合作机制建设、重大项目推进等方面硕果累累,中哈原油管道、中国—中亚天然气管道、中吉乌公路等一大批互利共赢的合作项目建成,途经中亚的中欧班列快速发展。

在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中方宣布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的八项行动,涉及数字经济、绿色经济、产业链供应链等新亮点,为未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合作提质升级提供了新的机遇。



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丨亚太:排除干扰引领全球复苏

2023-12-22 20:47:02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曼谷12月22日电(国际观察)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亚太:排除干扰引领全球复苏

新华社记者林昊

2023年,亚太地区排除诸多干扰,加强多边合作,释放强劲动能,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特别是《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加速释放红利,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开启新阶段。中国通过自身发展和加强域内合作,推动打造亚太发展下一个“黄金三十年”。

经济复苏释放强劲动能

过去30年,亚太地区秉持开放的区域主义,开放包容、取长补短、互通有无,聚焦发展,开创了自主自愿、协商一致、循序渐进的“亚太经合组织方式”,弘扬和而不同、求同存异、和衷共济的伙伴精神。

2023年,亚太地区释放出引领全球经济复苏的强劲动能。国际货币基金组织10月发布的亚太地区经济展望显示,尽管遇到一些不利因素,2023年亚太地区仍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关键推动力,全年经济增长有望从2022年的3.9%提升至4.6%。

这是4月12日在第三届消博会上拍摄的越南国家馆展台。新华社记者蒲晓旭摄

在这一年里,开放包容、共同发展依旧是亚太合作主旋律。6月,《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对15个签署国全面生效,区域内90%以上货物贸易将逐步实现零关税,进一步推动亚太地区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增强了亚太地区经济增长内生动能。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年初启动,有望进一步降低关税和非关税壁垒,提升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助力东盟地区的发展,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

亚太经济复苏的重要表现之一是人员往来加速恢复。中国多地政府和企业积极走出国门开展招商洽谈,亚太地区企业家和投资者重返中国寻找机遇。泰国等国家的高官在机场热烈欢迎中国游客重返让人倍感暖心,中老铁路国际旅客列车4月开行进一步带动域内国家间的经贸合作和文化交流,进博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全面恢复线下办展或境外客商线下参展,加速推动区域经济复苏。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亚太部副主任托马斯·赫尔布林说,预计今年亚太地区对全球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将超过三分之二。尽管面临一些风险和挑战,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地区仍是全球经济最具活力的地区,将继续为全球增长作出重要贡献。

和平发展遭遇诸多挑战

当前,世界经济增长动能不足,不稳定、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亚太地区的和平与发展同样受到不少干扰和挑战。

域外大国干预半岛局势、在南海问题上拨弄是非,日本强排核污染水入海等都成为地区不安定因素。更有甚者,一些国家试图在亚太地区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扰乱产业链供应链稳定,给世界经济复苏带来负面影响。“印太战略”等地缘政治盘算以及北约“亚太化”等趋势尤其值得警惕。

8月24日,日本民众在东京电力公司总部前集会,抗议日本政府和东电公司无视民意启动核污染水排海。新华社记者杨光摄

这一年,中国和东盟国家排除外部干扰,成功完成“南海行为准则”案文二读,正式启动“准则”案文三读,同意加快推进“准则”磋商,争取早日达成有效、富有实质内容、符合国际法的“准则”,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

亚太发展的历程一再表明,唯有合作才能发展,不合作是最大的风险,拼凑排他性小圈子搞阵营对抗对谁都没有好处。绝大多数地区国家对此有着清醒的认识,明确发出不愿选边站队、不做大国博弈棋子的声音。印度尼西亚总统佐科9月在雅加达举行的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上表示,东盟国家无意成为代理人,将致力于同各方合作以实现地区和平与繁荣。

凝聚合力推动共同发展

亚太一直是全球经济中最具增长活力、发展潜力和经济韧性的区域。作为全球增长引擎,亚太肩负更大的时代责任。中国积极倡导亚太合作,更以自身发展回馈亚太,以共建“一带一路”凝聚地区发展合力,实现共同发展。

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中国成功举办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启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新阶段。中老铁路正式运营两周年,累计发送旅客2420万人次,发送货物2910万吨,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活力;东南亚迎来第一条高速铁路,雅万高铁10月正式开通运营,加速助力地区经济腾飞。

2023年也是建设更为紧密的中国-东盟命运共同体倡议、亲诚惠容周边外交理念提出10周年,地区国家进一步凝聚合作共识,为亚太和平稳定、持久繁荣注入更多确定性和正能量。东亚合作领导人系列会议期间,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就“一带一路”倡议同东盟印太展望互利合作发表联合声明并通过农业、电子商务、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合作文件;东盟与中日韩领导人会议通过有关发展电动汽车生态系统的联合声明。

在11月的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发表的重要讲话为共同打造亚太发展下一个“黄金三十年”指明方向。各方应该秉持亚太合作初心,负责任地回应时代呼唤,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全面落实布特拉加亚愿景,建设开放、活力、强韧、和平的亚太共同体,实现亚太人民和子孙后代的共同繁荣。

这是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发展是亚太地区永恒的主题。迈入2024年,亚太各国需要始终聚焦发展,不断深化合作,做大共同利益蛋糕,共同维护亚太地区的和平、稳定和繁荣。



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美国:制度困境加剧矛盾对立

2023-12-23 18:10:07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纽约12月23日电 (国际观察)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美国:制度困境加剧矛盾对立

新华社记者

2023年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呈极端对抗之势,美式民主失能失序加重;经济依仗美元霸权暂避衰退之险但仍有隐忧;拜登政府在乌克兰危机、巴以冲突上的“双标”在国际国内广受诟病;社会分裂与民意对立呈加剧之势,民众焦虑和不安全感强烈。

政治制度功能失调加重

这一年,美国两党斗争激烈,同一个党内部也严重分裂。出于对选举的算计,两党在诸多问题上闹剧频出,不断刷新民众对美式民主体制的认知下限。

美国前总统特朗普因涉嫌不当处理涉密文件等遭指控,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刑事起诉的前总统;现任总统拜登之子亨特·拜登面临税收和枪支等方面的指控,是美国在任总统的子女首次遭刑事起诉。拜登本人则于12月13日遭美国国会众议院发起弹劾调查,在大选年即将开启之际两党之间的斗争持续升级。

这是2023年10月3日拍摄的美国华盛顿国会众议院投票罢免共和党籍众议长麦卡锡的直播画面。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美国国会政党内斗日趋“白热化”。1月,共和党众议员麦卡锡经历15轮投票勉强当选众议长,履职仅9个月后就被迫下台,成为美国历史上首位被投票罢免的在任众议院议长。

美国知名经济学家杰弗里·萨克斯对新华社记者表示,美国政治机构不能有效运作,功能失调越来越严重,主要原因在于美国政治被富人、大企业、特定利益集团的竞选资金所腐蚀,导致国会和白宫寻求的政策脱离公众利益,公众对政府的信心处于历史低点。

美国皮尤研究中心最近一项调查显示,大多数美国人认为美式选举沦为金钱政治,美国政治进程正在由特殊利益集团主导,政客深陷党派斗争,自私自利且效率低下,选民在投票之后对国计民生重要事务几无发言权。86%的美国人认为,共和党人和民主党人更专注相互争斗,而非解决问题;63%的人对美国政治制度的未来没有信心。

经济暂时避险但仍脆弱

目前看来,美国经济暂时躲过了此前经济学家们普遍预测的衰退风险,但能否真正实现“软着陆”还有待观察。

2023年美联储通过一系列加息、缩表行动,推动通胀水平继续下降,但通胀水平仍高于其2%的长期目标。美联储激进加息还一度引发美国金融动荡,祸及欧洲,多家美欧银行关门。

美联储加息吸引资金大量回流美国,为私人领域投资提供支持。随着对美联储明年开始降息预期的逐渐升温,表现强势的美元已经呈现走弱势头,国债收益率明显回落。

这是2022年4月20日在美国华盛顿拍摄的美联储大楼。新华社记者刘杰摄

美国企业研究所经济学家德斯蒙德·拉赫曼说,今年美联储似乎成功对抗了通胀,但政治失灵让联邦赤字上升、公共财政走上不可持续道路,年初的地区性银行危机可能是明年出现更多金融震荡的先兆。

尽管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同比涨幅从年初的6%以上降至近3%的水平,在物价持续高企的情况下,美国中低收入阶层民众仍承受着沉重的经济负担,动用养老金支付账单者大有人在,社会贫富分化继续扩大。不少专家将美国此轮经济复苏称为“无感复苏”。

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告诉新华社记者,高昂的价格伤害了消费者利益,也损害了公众对美国政府经济政策的信心。

外交政策“双标”广受诟病

2023年,乌克兰危机延宕不止的同时,新一轮巴以冲突大规模爆发。这对在中东地区长期采取维护自身霸权政策的美国而言,无异于一起“灰犀牛”事件。拜登政府原有的外交议程受到冲击,其对两场冲突的应对之策明显“双标”,在国际和国内广受指责,面临内政外交压力。

白宫无休止地向乌克兰提供军援受到共和党人猛烈攻击,国会“援乌疲劳症”凸显。美国盖洛普咨询公司11月公布的民调显示,有41%的美国人认为美国在帮助乌克兰方面做得过多,比今年6月的29%增加了12个百分点。

新一轮巴以冲突爆发以来,加沙地带已有超过两万人死于战火,停火止战成为国际社会的主流呼声。多年来自我标榜为“人权卫士”的美国,不仅向中东地区增派军事力量,向以色列提供大量军事支持,还多次阻挠联合国安理会通过相关决议,在国际社会招致广泛批评。

这是12月8日在位于纽约的联合国总部拍摄的联合国安理会会议现场。美国当天否决了联合国安理会一份旨在推动实现巴以人道主义停火的决议草案。新华社发(联合国供图/洛伊·费利佩摄)

随着巴勒斯坦民众陷入深重的人道主义灾难,美国国内反对政府偏袒以色列的声音也在加大,美国年轻人和少数族裔对巴勒斯坦的同情度不断上升。美国近来多项民调结果显示,大多数年轻选民不赞同拜登政府对巴以冲突的处理方式,可能对拜登谋求连任的选情构成冲击。

社会弥漫焦虑不安情绪

这一年,枪患、种族矛盾、非法移民、毒品泛滥等美国社会长期存在的问题没有出现改观,反而愈加严重。

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数据,美国枪患形势依然严峻。截至12月20日,今年各类枪支暴力事件已在美国造成41623人死亡。

新一轮巴以冲突加剧了美国民众已有的对立和社会撕裂。反犹主义和“伊斯兰恐惧症”进一步蔓延,持不同立场的民众举行抗议示威,仇恨犯罪数量激增。

出于党派利益考量,共和党控制的“红州”政府持续向民主党控制的“蓝州”运送越境的非法移民,令华盛顿特区、纽约和波士顿等民主党主政地区疲于应付。今年9月以来,美国与墨西哥边境涌现新的移民潮,迫使拜登政府转变立场,允许修建边境墙。

洛杉矶、纽约和旧金山等城市犯罪率上升。不法分子聚众快速偷盗或抢劫零售商店和超市,违法案件层出不穷。

多数美国民众对国家发展前景感到焦虑和不安。最新的“里根国防调查”显示,高达70%的人认为美国正走在错误的道路上。(记者杨士龙、刘亚南、兴越、熊茂伶、邓仙来)



国际观察丨“可悲的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小丑”——起底美国“后廉耻时代”真相

2023-12-21 10:09:58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1日电(国际观察)“可悲的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小丑”——起底美国“后廉耻时代”真相

新华社记者宋盈 熊茂伶

有“丑闻议员”之称的美国前共和党籍国会众议员乔治·桑托斯最近被驱逐出众议院,但他没有就此消停,而是在国会参议员约翰·费特曼的资助下,给另一位卷入丑闻但拒不辞职的国会参议员鲍勃·梅嫩德斯录了一段视频。在这段充满反讽意味的视频中,他为梅嫩德斯打气加油:“这些人让你惹上麻烦,踢你出局,逼你逃跑,你得让他们闭嘴。守好你的领地,先生,别让那些恨你的人把你拉入泥沼。”

美国媒体早在2022年年末就曝光了桑托斯履历造假的“超长谎言清单”,曾有民调显示其所在选区78%的选民要求他下台,但他却若无其事、拒不辞职。今年12月1日,美国国会众议院投票通过驱逐他的动议,他因此成为众议院20多年来首个被驱逐的议员。

近年来,美国政坛丑闻频出、怪象频生:像桑托斯这样满嘴谎言最终被驱逐出国会的议员有之,像梅嫩德斯这样被指控收受巨额贿赂却拒不辞职者有之,发生天灾人祸后无动于衷还甩锅推责者有之……美国舆论甚至专门为美国政治造了一个新词:后廉耻时代。

“可悲的是,我们已经习惯了小丑。”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一篇文章哀叹。

撒谎“像呼吸一样”

今年35岁的桑托斯在2022年11月美国中期选举中首次当选纽约州联邦众议员。他曾宣称自己代表“美国梦”,“投身竞选活动是为了帮助其他人捍卫‘美国梦’”。然而,桑托斯的所谓“美国梦”完全是用谎言编织而成。美国《名利场》杂志网站评论说,“桑托斯撒谎就像人们呼吸一样”。

11月30日,乔治·桑托斯在美国华盛顿国会外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对媒体讲话。新华社发(亚伦摄)

据《纽约时报》等美国媒体披露,桑托斯的履历造假涉及家庭出身、教育背景、工作经历等方方面面,可以说几乎伪造了整个人生:

——他从未就读于纽约的巴鲁克学院,也没在花旗银行和高盛公司工作过。

——他号称经营过一家动物慈善机构,这家机构的税务记录却无从查询。

——他宣称祖父母是二战中幸存的犹太人,谎言被揭穿后,他表示自己只是“像犹太人”。

——2021年,他在社交媒体上发文称自己的母亲在2001年“9·11”事件中丧生,后来又说母亲在那次袭击中幸免于难。媒体调查发现,他母亲2001年9月不在美国,而是在巴西。

——他还在接受媒体采访时称,他所在的公司在2016年奥兰多夜总会枪击案中“失去4名员工”。媒体调查发现,那起袭击事件中的49名遇害者都未曾在桑托斯简历中提到的公司工作过。

美国艾奥瓦州前众议员格雷格·丘萨克告诉新华社记者,美国许多政客认为公然撒谎没什么大不了,过去他们还会试图掩盖真相,但现在变得更加明目张胆。美国布鲁金斯学会高级研究员达雷尔·韦斯特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如今在美国,人们几乎每天都会看到一些极端、错误或可笑的言论,以至于没人会为撒谎或发表错误言论感到羞愧。

9月22日,美国司法部网站公布了对梅嫩德斯和妻子及三名商人的检方起诉书。图为起诉书中展示的部分证据照片。(来源:美国司法部网站)

而桑托斯录视频“打气加油”的梅嫩德斯同样丑闻连连。梅嫩德斯和妻子被控在过去五年间从3名商人处收受贿赂,收取现金、金条、豪华轿车等,试图干预针对商人的司法调查。根据今年9月公布的检方起诉书,执法人员去年搜查梅嫩德斯住所时,发现价值不菲的金条和大量现金,被藏匿在储藏室、衣橱和保险箱内。执法人员在梅嫩德斯的衣服口袋中找到多个内含现金的信封。美国媒体报道,梅嫩德斯还一度在出售金条前上网搜索“一公斤黄金值多少钱”。梅嫩德斯不仅出庭时对相关指控不认罪,面对要求他辞职的呼声,他表示自己“哪儿也不会去”。

“他们撒更多的谎,带着政治目的撒谎。可怕的是,他们还不会被追责。”谈起美国一些政客,波士顿大学学者李·麦金泰尔这样评价。

“系统性失能”与“国家耻辱”

为满足个人私欲、维护党派私利,华盛顿的政客们把撒谎本领当作政治资本,把各类问题当作党争工具,公众利益无人顾及。

2月3日晚,美国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一列火车行经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时发生事故,导致约50节车厢脱轨,其中5节运载易燃、致癌气体氯乙烯。随着这些化学品的泄漏和燃烧,大量剧毒物质进入空气、水和土壤,酿成一场严重的环境灾难。

2月14日,在美国俄亥俄州东巴勒斯坦镇,挖掘机在事故现场处理污染土壤。新华社发(章焱飞摄)

事故发生后,美国联邦和州政府官员及诺福克南方铁路公司声称当地空气和饮用水对健康无害。俄亥俄州共和党籍参议员詹姆斯·万斯在事故发生10天后才公开表态,白宫同样在事故发生多天后才第一次公开发表评论,交通部长皮特·布蒂吉格直到事故发生近三周后才现身事故现场。然而,美国铁路管理部门并没有吸取教训,类似的火车脱轨事故仍在不断发生。11月22日,美国肯塔基州又发生一起载有危险品的货运列车脱轨事故,引发大火并释放出有毒气体,当地居民被迫疏散。

事实上,列车事故频发正是美国政府放纵资本逐利结出的恶果。美国机车工程师和乘务员兄弟会全国主席埃迪·霍尔指出,铁路公司和美国铁路协会雇用大批说客游说国会,目的就是阻碍联邦铁路安全规定的执行,甚至推动废除这些规定。美国联邦铁路局前局长萨拉·范伯格说:“脱轨事件反映了联邦安全监管程序的系统性失能。”

8月,夏威夷毛伊岛发生野火。当地政府在灾前忽视基建和防火漏洞,灾害发生时又预警不力,灾后还与消防部门和电力公司等方面为事故责任撕扯不清。

8月22日,工作人员在美国夏威夷州拉海纳镇进行修复工作。新华社记者高山摄

据媒体报道,毛伊岛拉海纳镇8月8日清晨发现起火。上午9点左右,当地消防部门官员宣布火势得到“百分百控制”,下午野火却迅速蔓延。后来救援现场一片混乱:供水系统瘫痪,消防栓里没水;电话报警系统失灵,道路封闭,绝望的居民被困在车中……美联社报道说:“在某种程度上,灾难早在起火前就开始了。”《纽约时报》评论道:“灾情初期的震惊与哀伤已经逐渐被对政府规划与应对的愤怒与质疑所取代。”

更加普遍的例子,是多年来在美国各地不断发生的枪击案。2014年,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承认,作为美国人他感到羞耻,作为家长他感到害怕,因为美国不想制止枪击案频发这一现象。近10年过去了,问题如故。据“枪支暴力档案”网站统计,截至12月4日,今年美国已发生627起造成至少4人死伤的重大枪击事件,超过3.98万人在各类枪支暴力事件中死亡。

正如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一篇文章所说:“追思与祈祷。它先是一种陈词滥调,随后成为笑话,最终沦为一种国家耻辱。”

“在美国,公众利益只是一个谎言”

美国学者托马斯·戴伊、哈蒙·齐格勒和路易斯·舒伯特在《民主的反讽——美国精英政治是如何运作的》一书中说,在美国,公众利益只是一个谎言。利益集团口口声声宣称关心民众利益,实际上却是在保护他们自己的统治地位。

正如曾竞选国会众议员的杰夫·梅休在美国《新闻周刊》撰文指出的那样,桑托斯撒谎,不仅反映出他个人的不诚实,还暴露了“一个更严峻的问题”:美国政治体系更深层的腐烂。

在美国媒体曝光桑托斯造假丑闻后,他所在的共和党施展各种招数试图保住他的议席。时任美国国会众议院议长、共和党人凯文·麦卡锡表示,选民选择了桑托斯,“他有权完成任期”。众议院此前就曾围绕是否驱逐桑托斯举行投票,但直到近期众议院道德委员会的相关报告出台后,驱逐动议才得以通过。即便如此,现任众议院议长迈克·约翰逊等共和党领导层成员均投了反对票。

共和党力保桑托斯是因为他的席位对于保住共和党在众议院的微弱多数地位十分关键。“11个月来,共和党人就抱着双臂看着……唯一的原因就是要保护他们的微弱多数。”纽约州民主党籍众议员丹·戈德曼说。

在东巴勒斯坦镇的火车脱轨事件和毛伊岛的野火发生后,美国两党政客第一时间考虑的也不是如何补救和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而是甩锅推责,尽可能利用这些事件来打击政治对手。层出不穷的枪击案则更加清楚地表明,美国政客完全明白问题的严重性,但之所以总是惺惺作态而永不解决问题,就是因为考虑自身的政治利益和身后的利益集团。

《纽约时报》评论指出,美国政坛有太多的欺骗、腐败和疯狂,国会中这种情况更甚,这些都让美国成为“一个政治幻灭的国家”。

皮尤研究中心近期发布的一项民意调查显示,三分之二的美国人表示,想到政治问题时总是或经常感到“极其疲惫”。受访者选择用来描述美国政治的最高频率的两个词是“分裂”和“腐败”。

美国盖洛普公司今年7月公布的一项民调结果显示,对包括政府、大企业等9个重要机构“非常或相当信任”的美国人的平均占比仅为26%。这是该项调查有记录以来的最低水平。英国《泰晤士报》网站一篇文章认为,美国如今深陷政治和文化危机,民众对公共部门和私人部门领导人的信任都已崩塌。丘萨克表示,美国人对政府普遍有一种幻灭感,认为任何政府在当前无能的规则下运作,都不会为普通公民带来任何有用的东西。



罪恶的原住民寄宿学校——起底美国对原住民的“文化种族灭绝”(一)

2023-12-21 09:04:14 来源: 新华社

近年来,美国昔日原住民寄宿学校虐待残害学生的调查结果不时见诸报端,让美国通过强制同化等手段对印第安人实行种族灭绝的罪恶历史重新曝光于世人面前。

美国独立后,不仅不承认印第安人的公民权,还掀起一场针对印第安人持续上百年的血腥杀戮和暴力驱逐。为彻底摧毁印第安人的文化根基,从1819年的《文明开化基金法》开始,美国制定了一系列法律和政策,在全国推动建立原住民寄宿学校,强制印第安孩子入学,以抹掉他们身上的民族特性。

当时有一句流行的口号,“Kill the Indian in him, and save the man”,意思是通过消灭原住民的印第安人身份来“拯救”这个人。这个口号的原创者名叫理查德·亨利·普拉特,是美国宾夕法尼亚州卡莱尔印第安工业学校的创始人。这是美国政府开办的第一所印第安儿童寄宿学校。进入这所学校的印第安孩子被迫剪头发、改名字、禁止说本部族语言,被严苛的纪律约束,一旦违反将遭受体罚和单独监禁。这些管理办法后来被数百所原住民寄宿学校采用。

在长达一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原住民寄宿学校制造大量惨剧。美国内政部2022年5月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从1819年到1969年,美国37个州建立408所原住民寄宿学校,其中50余所学校里发现有标记或未标记的墓地,死亡的儿童超过500人。

美国全国土著居民寄宿学校治愈联盟的莱茜·金纳特指出,原住民寄宿学校及其他同类院校“都有同一个任务、同一个目标”,那就是同化印第安孩子,“偷走他们身上除血脉以外属于印第安的一切,让他们厌弃自己的身份和文化,遗忘自己的语言”。

长期研究原住民寄宿学校历史的美国学者芭芭拉·兰迪斯接受新华社采访时指出,原住民寄宿学校是美国历史上尤为丑陋的一章,这项制度是一种种族灭绝政策,符合联合国关于种族灭绝的定义,没有任何办法能洗白。(文案:宋盈、刘亚南、刘赞;视频:刘赞、吴宝澍)



美国大学荣耀背后的“黑历史”——起底美国对原住民的“文化种族灭绝”(二)

2023-12-21 09:04:14 来源: 新华社

美国高校是美国人的荣耀,但许多人可能并不清楚,一些美国高校的创办与美国政府欺压屠杀印第安人、攫取印第安原住民土地有关联。

明尼苏达大学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例子。该校所在的明尼苏达州明尼阿波利斯市一带原本是当地原住民“达科他人”的家园。1851年,在美国政府胁迫下,“达科他人”被迫与政府签订协议,低价出让他们在该州世世代代居住的土地。1862年,“达科他人”再也不能忍受白人欺压,愤然反抗,遭到美国联邦军队镇压,38名起义者被绞死,整个部族几乎都被驱逐出该州。

同样在1862年,美国联邦政府通过《莫里尔法案》,同意划拨一些联邦土地给各州,用于发展高等教育。这些土地通常是通过不平等协议、横征暴敛或屠杀掠夺等手段从印第安人手里夺来的。明尼苏达州政府依据该法案“洗白了”夺取的“达科他人”土地,将一部分土地拨给明尼苏达大学,帮助这所高校解决了财政困难。

今年3月,明尼苏达州印第安事务委员会与明尼苏达大学合作的“真相”调查项目发布报告指出,明尼苏达大学创办者在19世纪建校初期对当地原住民进行了“种族屠杀”和“种族清洗”,将原住民的家园和资源据为己有,此后上百年里又借办学之名将这段黑历史“洗白”。

据美国媒体报道,在《莫里尔法案》推动下,大约250个印第安部落的1070万英亩土地被低价强买或抢夺。全美有52所高校成为该法案的受益者,包括康奈尔大学、布朗大学、麻省理工学院。

印第安人曾经的土地至今仍然让美国高校受益。根据“真相”调查项目,明尼苏达大学的永久信托基金仍控制着价值6亿美元的采矿、伐木等土地使用权,而这些土地都是美国政府当年从原住民手中以各种方式夺来的。

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副教授莎伦·斯坦说,如果没有对原住民及其土地的最初和持续的殖民,就没有今天的美国高等教育,也不会有美国。(文案:宋盈、刘亚南、刘赞;视频:刘赞、吴宝澍)



岌岌可危的印第安语言文化——起底美国对原住民的“文化种族灭绝”(三)

2023-12-21 16:00:20 来源: 新华社

19世纪30年代,法国历史学家托克维尔在美国考察时就注意到印第安人种族灭绝的问题。“一些民族竟从地球上消失得干干净净,就连名字都从人类的记忆中抹去了。”

根据美国2020年人口普查,美国原住民群体包括印第安人和阿拉斯加原住民,目前约有970万人,占总人口的2.9%。他们普遍担心自己的语言文化会被英语和西班牙语文化所吞噬。

美国印第安纳州语言保护协会主席威廉·梅亚接受采访时指出,对许多印第安人来说,自身语言的代际传播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就停止了。印第安语言正在快速消亡,已有200多种永久消失。以拉科塔族为例,目前只有1500人能使用本部族语言,而在20年前还有5000人。

时至今日,许多印第安人仍挣扎在美国社会底层,生活得不到保障,受到的系统性种族歧视无处不在。数据显示,在美国所有族裔群体中,印第安人的预期寿命最短,贫困率和青年酗酒率最高,社区医生与患者比例最低。

美国学者罗伯托·西尔文特和丹尼·哈方在《双标帝国:从独立战争到反恐战争》一书中写道:“美利坚得以形成的第一道根脉便是对原住民的殖民主义种族灭绝。这一根脉至今仍然是美国社会的根本支柱,并且渗透于美国文化当中。”(文案:宋盈、刘亚南、刘赞;视频:刘赞、吴宝澍)



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非洲:在国际舞台上更趋活跃

2023-12-25 00:21:27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内罗毕1224日电(国际观察)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非洲:在国际舞台上更趋活跃

新华社记者许正

2023年,非洲大陆发展机遇和困难挑战并存。非洲在全球事务中更加有所作为,在国际舞台上的声音更加响亮。与此同时,非洲这一年也遇到不少挑战,包括局部政局动荡、通胀高企、债务负担加重、经济增长乏力等,需要在谋求共同发展的历程中不断加以克服。

国际地位显著提升

近年来,美西方国家滥用政治和经济霸权扰乱国际秩序,造成全球治理结构失衡,甚至引发地区冲突。非洲国家因此承受了不少冲击。对非洲国家而言,不断增强自身在全球治理中的代表性和发言权颇为紧迫。

今年6月,由南非等非洲6国领导人组成的非洲和平代表团访问乌克兰和俄罗斯,提出有关俄乌冲突的十点立场,赢得国际社会广泛赞誉和支持。8月,埃及与埃塞俄比亚正式加入金砖大家庭,增强了金砖合作机制的力量。9月,非洲联盟成为二十国集团正式成员,成为该组织继欧盟后的又一个区域组织成员。

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和二十国集团表明,非洲国家全球影响力正在显著增长,在国际事务中将扮演更重要角色,有助于壮大全球南方追求战略自主的力量,完善全球治理和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亚的斯亚贝巴大学教授科斯坦蒂诺斯·贝尔胡特斯法说:非洲在全球舞台上日益重要的地位将增强该大陆与世界其他地区之间的政治和经济联系。

中非合作硕果累累

今年是中国提出真实亲诚对非政策理念10周年。2023年,中非合作再上新台阶。中国在推进现代化建设过程中,始终与广大非洲国家并肩前行。中非合作与时俱进、不断深化,双方实现互利发展,对推动各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起到了积极作用。

今年年初,中国援建的非洲疾控中心总部正式竣工,掀开了中非卫生合作新篇章。中国援非医疗队在广袤的非洲大陆救死扶伤,经历抗击新冠疫情和埃博拉病毒等重重考验,生动诠释了不畏艰苦、甘于奉献、救死扶伤、大爱无疆的中国医疗队精神。

同时,中国积极参与非洲基础设施建设。今年以来,尼日利亚莱基深水港开港运营,津巴布韦和安哥拉国际机场航站楼顺利落成,科特迪瓦科科迪桥建成通车……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10周年之际,中非合作硕果累累,捷报频传,助力推动非洲经济实现多元化,加快非洲大陆工业化进程。

今年8月,中非领导人相聚南非约翰内斯堡,在金砖国家领导人第十五次会晤期间举办中非领导人对话会。会后,中方发布《支持非洲工业化倡议》《中国助力非洲农业现代化计划》《中非人才培养合作计划》三项举措,支持非洲一体化和现代化建设。非方表示坚定支持习近平主席提出的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继续积极推进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

在塞内加尔中国问题专家阿马杜·迪奥普看来,加强中非合作是非洲实现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农业发展、科技创新、投融资等领域为非洲国家提供了至关重要的支持与帮助。

加纳智库非中政策咨询中心执行主任保罗·弗林蓬说,无数事实已经证明,中非合作求真务实,给中非人民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中国永远是非洲迈向现代化道路上最可靠的伙伴。

直面挑战谋求振兴

2023年,非洲国家谋发展,求振兴,同时在经济发展和政局稳定方面也遇到不少挑战。

非洲大陆拥有全球最年轻的人口结构和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禀赋。为了发挥增长潜力,非洲国家积极推动人才技能培训和教育。南非和肯尼亚等国持续在数字经济领域发力,非洲向数字化大陆迈进的步伐加快,有望培育出新的经济增长点。此外,非洲大陆自贸区建设正在加速,非洲大陆正向成为一个人口众多、规模巨大的统一市场迈进。

然而与此同时,尼日利亚、埃及、南非和肯尼亚等地区主要经济体通胀持续高企,民众生活压力不断增加;加纳和赞比亚等国面临主权债务危机,脱困艰难……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分别将撒哈拉以南非洲2023年经济增长预期下调至3.3%2.5%

此外,苏丹、尼日尔和加蓬等国今年接连发生政治动荡,萨赫勒地区恐怖主义和暴力犯罪猖獗。自然资源丰富、发展潜力巨大的非洲中东部的大湖地区局势虽有缓和,但安全状况仍然堪忧。不少分析人士指出,美西方国家长期实行的干涉主义政策是当下非洲局部动荡的重要原因之一。

这一年,全球气候变化对非洲的影响尤为严重。尚未走出持续三年旱灾的非洲之角国家又遭洪灾重创,数十万人流离失所。

面对诸多严峻挑战,越来越多的非洲国家认识到,发展是解决一切问题的基础和关键。非洲国家正循此方向孜孜求索,为了更美好的明天不断奋进。(参与记者:刘万利、汪平、王子正)



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丨中东:在和解与冲突之间挣扎

2023-12-25 16:00:40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开罗12月25日电(国际观察)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中东:在和解与冲突之间挣扎

  新华社记者陈梦阳

  和解与合作、灾害与冲突、增长与衰退……2023年的中东地区呈现复杂图景,折射出该地区希望与挑战同在,活力与困顿并存。

  沙伊复交引领地区和解

  2023年,和解与合作是中东局势的显著特点,表明中东国家自主性越来越强。

  在中国斡旋下,沙特和伊朗今年3月在断交七年后同意恢复外交关系。这对中东地区的宿敌实现复交震惊世界。沙伊关系随后不断升温,双方重新互设使领馆,伊朗总统莱希还赴利雅得参加11月11日举行的阿拉伯-伊斯兰国家领导人联合特别峰会,这是2012年以来伊朗总统首次访问沙特。

  2023年8月17日,沙特阿拉伯外交大臣费萨尔(右)、伊朗外长阿卜杜拉希扬在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出席新闻发布会。新华社记者王海洲摄

  中东国家2023年在地区和解进程中取得一系列进展:以色列同阿联酋签署其与阿拉伯国家的第一个自贸协定;土耳其与埃及多年来首次派出部长级官员互访;卡塔尔与巴林、阿联酋宣布恢复正式外交关系;叙利亚被暂停十多年的阿拉伯国家联盟(阿盟)成员资格得到恢复。在以和解和团结为主题的第32届阿盟峰会上,沙特王储兼首相穆罕默德在发言中强调,和平、团结、合作和建设符合阿拉伯国家人民的利益,“我们不会让本地区成为冲突地区”。

  2023年,中东国家在国际和地区多边组织和合作机制中发挥的作用不断增强。伊朗正式加入上海合作组织,埃及、沙特、阿联酋和伊朗受邀加入金砖国家合作机制。

  复旦大学中东研究中心学者邹志强认为,2023年中东局势呈现前所未有的缓和势头。虽然由于爆发新一轮巴以冲突,中东和解进程暂停下来,但不会一直停下去,总体缓和、局部动荡的趋势不会根本改变。

  冲突灾害造成严重后果

  2023年,中东发生多起严重自然灾害和武装冲突,严重冲击地区稳定和发展前景。

  2月6日,土耳其南部靠近叙利亚的边境地区发生强烈地震,导致逾5万人遇难,数以百万计民众无家可归,仅在土耳其国内造成的损失就高达约1000亿美元。9月8日,摩洛哥发生强烈地震,造成2900余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两次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灾后重建目前仍在继续,不少灾民至今无法返回家园。

  武装冲突更让2023年的中东地区笼罩在阴影之下。4月15日,苏丹首都喀土穆爆发激烈冲突,苏丹武装部队和苏丹快速支援部队发生交火,冲突延续至今。10月7日,以色列和哈马斯在加沙地带爆发大规模武装冲突,已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巴以问题再次成为国际社会高度关注的焦点。巴以新一轮冲突使地区局势骤变,打乱了以色列与其他阿拉伯国家及土耳其等国的和解进程。

  2023年12月9日,浓烟从加沙地带南部城市汗尤尼斯一处被炸地点升起。新华社发(里泽克·阿卜杜勒贾瓦德摄)

  此外,伊朗核问题、也门内战、黎以及叙以边境冲突、土耳其越境打击库尔德工人党武装等不稳定因素,依然困扰着中东地区。

  多国经济发展陷于低迷

  2023年,受多重内外因素影响,除阿联酋和沙特外,中东多国经济增长乏力,陷于低迷。

  近日,全球最大单体光伏电站艾尔达芙拉光伏电站在阿联酋阿布扎比市落成。该电站每年产生的电力足够维持20万户家庭用电,将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达240万公吨。这个项目再次体现了阿联酋这个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的海湾国家实现能源多元化和绿色发展的决心。

  以摆脱对石油收入的依赖和实现多元化增长为目标的沙特“2030愿景”正逐渐从蓝图变为现实。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发布的一项报告认为,沙特目前正处于经济增长强劲时期,财政情况良好。

  但与此同时,地区其他国家,如埃及、土耳其、黎巴嫩、叙利亚、伊朗等,则饱受货币大幅贬值、通货膨胀严重、失业人数激增之苦。黎巴嫩镑、埃镑、土耳其里拉等中东国家货币兑美元汇率屡创新低。此外,巴以新一轮冲突沉重打击了双方的经济,同时令埃及、约旦、黎巴嫩、伊朗等周边国家经济雪上加霜。

  世界银行10月公布的预测数据显示,预计2023年西亚和北非地区经济增速将急剧下降,将从2022年的6%降至1.9%左右。

  上海外国语大学中东研究所副教授赵军认为,受油价低迷导致石油减产、全球金融环境紧张、美联储持续加息以及乌克兰危机持续导致粮食等大宗商品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等因素的影响,加上地区局部动荡仍在继续,中东多个国家的经济低迷局面短时间内恐难扭转。



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拉美:反对干涉推进联合自强

2023-12-26 23:06:32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墨西哥城1226日电(国际观察)全球七大地区2023回眸|拉美:反对干涉推进联合自强

新华社记者赵凯 席玥

巴西总统卢拉开启第三个任期,阿根廷等国经历总统选举,移民问题严重困扰多国,中拉关系在元首外交引领下快速发展……2023年,拉美大事接二连三。其中,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拉共体)第七届峰会和南美国家领导人会议相继召开,拉美国家加快了推动区域一体化、反对外部霸权干涉的有力步伐。

联合自强迎挑战

随着世界多极化不断推进,拉美国家越来越不愿被西方国家特别是美国霸权所左右。进一步团结域内国家,推动区域经济一体化,寻求更公平贸易、更独立自主的发展道路成为拉美国家共识。

今年1月,拉共体第七届峰会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发出加强地区团结、推进区域一体化、反对外来干涉的响亮声音。5月,南美国家领导人会议签署《巴西利亚共识》,决定推动加强区域合作,重启中断了多年的区域一体化进程。

作为一位地区大国领导人和拉美左翼回潮的代表人物,卢拉多次提出加强区域一体化倡议,得到拉美多国呼应。巴西政府今年先后宣布重返拉共体和南美洲国家联盟,卢拉5月在拉共体峰会上呼吁复苏南美洲国家联盟,创立南美洲共同货币,摆脱对美元的依赖。

这一年,阿根廷、厄瓜多尔、巴拉圭、危地马拉等国举行总统选举,墨西哥、委内瑞拉、乌拉圭、萨尔瓦多、巴拿马等国2024年也将迎来大选。经济和民生问题对大选结果产生重要影响,也成为这些国家执政者面临的重要挑战。

在阿根廷总统选举中,极右翼选举联盟候选人米莱当选并于1210日正式就职。近年来,阿根廷深陷严重债务和金融危机,经历经济衰退和恶性通货膨胀。米莱在竞选期间誓言以削减政府开支、开展经济改革等方式重振经济。未来阿根廷新政府能否兑现承诺,稳定国内局势,备受民众关注。

联合国拉丁美洲和加勒比经济委员会报告预测,2023年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经济将增长1.7%。受外部环境的负面影响,这一地区经济或将持续低迷,并导致就业增长放缓,贫困情况难有进一步改善。

反对干涉呼声渐强

2023年,移民问题仍是拉美多国面临的主要社会问题之一。今年5月,美国2020年推行的非法移民快速驱逐令42到期前后,美墨边境再现移民潮。927日,哥斯达黎加因入境移民人数激增宣布进入紧急状态。10月以来,墨西哥和中美洲国家又现新一轮移民危机,美国向墨西哥施压,要求其加强边境管制力度。

一年间,美国多次改变其移民政策,却在这一问题上撇清自身责任指责拉美国家管控不力,这种单边做法遭到拉美多国反对。墨西哥总统洛佩斯表示,美方需不断调整自身战略,学会尊重他国。他还批评美国民主、共和两党当前涉及拉美移民和打击毒品等议题的态度,多是以总统选举竞选宣传为目的。

1022日,墨西哥、委内瑞拉、古巴、洪都拉斯、哥伦比亚等国领导人在墨南部城市帕伦克就移民问题达成一致,要求美国停止对地区国家实施单边强制措施,同时敦促美解除对古巴和委内瑞拉的制裁。

美国试图借毒品问题干涉墨西哥内政、继续把古巴列入支持恐怖主义国家名单等行径,使拉美国家进一步认清美国霸权面目。拉美国家抵制霸权的反抗意志日渐增强,独立自主意识愈加强烈,团结自强呼声日益高涨。

中拉关系快速发展

中国与拉美国家的朋友圈不断扩大,中拉友好合作之路越走越宽广。今年3月,洪都拉斯同中国建交。洪都拉斯总统卡斯特罗6月对中国进行国事访问,开启了中洪关系新篇章。

今年,巴西总统卢拉、委内瑞拉总统马杜罗、哥伦比亚总统佩特罗、乌拉圭总统拉卡列、巴巴多斯总理莫特利等拉美多国领导人对中国进行了国事访问。10月,智利总统博里奇和时任阿根廷总统费尔南德斯赴华参加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11月,亚太经合组织第三十次领导人非正式会议期间,习近平主席同与会的墨西哥总统洛佩斯和秘鲁总统博鲁阿尔特举行双边会见。

中拉高层密切互动,中拉关系捷报频传。中国与委内瑞拉建立了全天候战略伙伴关系,与尼加拉瓜正式建立战略伙伴关系。洪都拉斯加入一带一路”“朋友圈。厄瓜多尔、尼加拉瓜先后同中国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

截至目前,已有22个拉美国家与中国签署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国已与智利、秘鲁、哥斯达黎加、厄瓜多尔、尼加拉瓜5个拉美国家签署自由贸易协定。

在世界处于百年未有之大变局背景下,拉美国家不断同中国深化合作,期待中拉合作成为助推拉美国家和地区发展振兴的动力。卢拉表示,中国是当今世界政治、经贸、科技等各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参与记者:闫亮 廖思维 孟宜霏)



新华时评:“门罗主义”贻害拉美两百年

2023-12-20 20:23:01 来源: 新华网

新华社北京12月20日电题:“门罗主义”贻害拉美两百年

新华社记者陈瑶

12月20日是巴拿马的“全国哀悼日”。34年前,美国入侵巴拿马,推翻“不听话”的诺列加政权,扶持亲美势力上台,意图永久控制巴拿马运河。联合国大会随后通过决议,指出这一行动“粗暴地违反了国际法”,“践踏了巴拿马的独立、主权和领土完整”。

这仅仅是“门罗主义”横行美洲两个世纪的一个案例。1823年12月,时任美国总统詹姆斯·门罗发表国情咨文,抛出所谓“美洲是美洲人的美洲”论调,“门罗主义”由此成为美国对外战略的基石之一。挥舞着“门罗主义”的大旗,美国通过直接军事入侵和间接军事干预,吞并拉美国家领土,占领或控制战略要地,扩张势力范围,为实现自身利益最大化,不断对拉美国家内政外交进行粗暴干涉,并且以意识形态为武器,分化和破坏拉美一体化进程,强化其对美国的附庸地位。

200年来,面对美国的斑斑劣迹,拉美人民不断觉醒,看清了所谓的“门罗主义”并不是维护美洲和平与发展的正义旗帜,而是推行“美洲是美国人的美洲”、将拉美视为“后院”、为美国服务的工具。众多拉美政治家、学者持续批判“门罗主义”,揭露“门罗主义”帝国思维的本质。拉美国家和人民反侵略、反干预、反经济殖民和反意识形态控制的浪潮也日益高涨,努力铲除“门罗主义”滋生蔓延的土壤,展现出强烈的独立自主意识。

200年来,美国在拉美奉行“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面对美国“唯我独尊”的霸权做派,拉美国家通过联合自强,勇敢地维护自身正当权益。今年1月,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召开第七届峰会,通过《布宜诺斯艾利斯宣言》,发出加强地区团结、推进区域一体化、反对外来干涉、推动国家间平等合作的响亮声音。5月,南美洲所有12个国家的元首和元首代表齐聚巴西,抨击美国长期以来对拉美的干涉主义和霸权行径,并签署《巴西利亚共识》,推动加强区域合作,摆脱美国的控制。

200年来,美国向拉美施加军事、政治和经济压力,滥施单边制裁,强迫拉美国家选边站队,服从美国意愿。对此,越来越多拉美国家奉行独立自主外交政策,积极拓展同域外国家的多元合作,为自身发展开辟新空间。今年3月,洪都拉斯顶住美国压力,宣布断绝同台湾当局的“外交关系”,成为本世纪以来同中国建交或复交的第八个拉美和加勒比国家。今年以来,长期受到美国制裁的古巴、委内瑞拉等国家,积极与土耳其、俄罗斯、伊朗、沙特等国家开展多领域合作,旨在打破美国的打压和孤立,开拓新的发展道路。

强权只会激发抗争。门罗主义贻害拉美两百年,拉美反美斗争也持续了两百年。今日拉美已经不同往昔,经济更加独立,外交更加自主,地区更加团结,国际地位不断提升,干涉与反干涉、压迫与反压迫的历史天平正朝着有利于拉美国家的方向倾斜。放眼世界,发展中国家群体性崛起推动国际关系民主化,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成为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地球上的大国小国、近邻远朋日益形成利益交融、安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违逆时代大势的“门罗主义”注定被时代所淘汰。

面对越来越大的国际压力和拉美世界的强烈抗争,美国前国务卿克里2013年11月18日在美洲国家组织会议上宣布“门罗主义已经终结”。然而,美国外交言而无信的历史告诉世人,纸面上的“门罗主义”或许已被宣告终结,但“门罗主义”所代表的霸权思维方式却远未消失,未来还会出现“门罗主义2.0”“门罗主义3.0”。看看今天美国在世界上的种种霸道做派就知道,“门罗主义”的幽灵无处不在,干涉与反干涉、颠覆与反颠覆、遏制与反遏制的斗争仍将继续。

霸权主义没有出路,强权政治没有未来。天下大势,浩浩汤汤,时代的潮流终将荡涤历史的糟粕。凌驾于别国之上、随意霸凌、服务于美国私利的“门罗主义”早该退出历史舞台,拉美不是美国的“后院”,世界更不是美国一家的,过时的“门罗主义”,一如不得人心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终将被扫进历史的垃圾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