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权发布丨习近平: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9月30日晚,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出席招待会并发表重要讲话。新华社记者 谢环驰 摄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招待会上的讲话
(2024年9月30日,下午)
习近平
女士们,先生们,
同志们,朋友们:
今天,我们欢聚一堂,共同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前,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标志着中国人民站起来了,开启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新纪元。7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不懈奋斗,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两大奇迹,中国发生沧海桑田的巨大变化,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在这里,我代表党中央和国务院,向全国各族人民,向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和武警部队官兵,向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致以崇高敬意!向香港特别行政区同胞、澳门特别行政区同胞、台湾同胞和海外侨胞,致以诚挚问候!向关心和支持新中国建设事业的友好国家和国际友人,致以衷心感谢!
此时此刻,我们更加怀念为新中国成立和发展建立卓越功勋的老一辈领导人,更加怀念为新中国建立和走向富强献出生命的革命先烈和英雄模范。可以告慰他们的是,他们追求的理想正在实现,他们开创的事业薪火相传、欣欣向荣!
同志们、朋友们!
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是新时代新征程党和国家的中心任务。今天,我们庆祝共和国华诞的最好行动,就是把这一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我们要始终坚持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持之以恒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努力以党的自我革命引领伟大社会革命。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我们要始终坚定道不变、志不改的决心和意志,深入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努力把国家发展进步的命运牢牢掌握在中国人民手中。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我们要始终牢记党的根本宗旨和国家性质,牢记人民至上,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努力让全体人民在共同奋斗中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必须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我们要始终坚定站在历史正确的一边、站在人类文明进步的一边,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旗帜,努力促进世界和平安宁和人类共同进步。
同志们、朋友们!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包括香港同胞、澳门同胞、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我们将全面准确、坚定不移贯彻“一国两制”、“港人治港”、“澳人治澳”、高度自治的方针,坚定不移维护和促进香港、澳门长期繁荣稳定。有伟大祖国作坚强后盾,香港同胞、澳门同胞一定能够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台湾是中国的神圣领土,两岸人民血脉相连、血浓于水。我们要坚持一个中国原则和“九二共识”,深化两岸经济文化交流合作,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坚决反对“台独”分裂活动。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是大势所趋、大义所在、民心所向,历史的车轮谁都无法阻挡!
人类共处一个地球,各国人民命运与共。我们将始终坚持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的外交政策宗旨,弘扬全人类共同价值,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积极参与全球治理体系改革和建设,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同志们、朋友们!
经过75年的艰苦奋斗,中国式现代化已经展开壮美画卷并呈现出无比光明灿烂的前景。同时,前进道路不可能一马平川,必定会有艰难险阻,可能遇到风高浪急甚至惊涛骇浪的重大考验。南岳衡山有副对联说得好:“遵道而行,但到半途须努力;会心不远,要登绝顶莫辞劳”。我们要居安思危、未雨绸缪,紧紧依靠全党全军全国各族人民,坚决战胜一切不确定难预料的风险挑战。任何困难都无法阻挡中国人民前进的步伐!
我们坚信,创造了五千多年辉煌文明的中华民族,必将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创造出新的更大辉煌,必将为人类和平和发展的崇高事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现在,我提议:
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为中国繁荣富强和全国各族人民幸福安康,
为中国人民同世界各国人民的友谊和合作,
为在座各位来宾、各位同志、各位朋友的健康,
干杯!
【新闻链接】
新华社北京9月30日电 题:为世界进文明 为人类造幸福——新中国贡献世界的历史逻辑
新华社记者李蓉 许苏培 高文成
1949年10月1日的天安门广场上,礼炮轰鸣、万众欢腾,崭新的社会主义中国从此屹立在世界东方。这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的大事。
75年沧海桑田,中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9月25日拍摄的天安门广场“祝福祖国”巨型花篮。新华社记者陈钟昊摄
这是新中国自强不息、改写命运的75年。从封闭落后到开放进步,从温饱不足到全面小康,从一穷二白到开辟中国式现代化的新图景,中国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伟大奇迹,中华民族迎来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入了不可逆转的历史进程。
这是新中国融入世界、贡献世界的75年。从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到坚定不移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从提出共建“一带一路”倡议到推进全球减贫事业,从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到提出并推动落实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中国为世界和平繁荣发展注入中国力量,提供中国方案。
美国社会学家伊曼纽尔·沃勒斯坦20多年前曾预言,“中国人民将会在决定人类共同命运的历史进程中起重大作用”。75年来,中国始终胸怀世界,将自身发展置于人类发展的坐标系,成为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关键力量。
(一)
“一定要在不远的将来,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一间老旧地堡式指控室的墙上,刷着上世纪60年代的标语。出征太空前,神舟十六号乘组航天员桂海潮来此参观,见到这句话,心底一阵悸动:“不远的将来,不就是我们现在所处的今天吗?”
5月28日在北京航天飞行控制中心拍摄的神舟十八号航天员李广苏在出舱口等待进一步指令的画面。新华社记者李杰摄
75年前,中国大地满是战争的疮痍,“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彼时,中国经济总量的全球占比不足5%,人均预期寿命仅为35岁,文盲率超过80%……时任美国国务卿艾奇逊断言,历代政府都没有解决中国人的吃饭问题,中国共产党也解决不了。
75年后的今天,中国经济总量跃居世界第二,成为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和第二大消费市场。与此同时,中国对全球减贫贡献率超过70%、“中国制造”极大提升全球福祉、天宫空间站朝着国际空间合作平台的方向迈进……一个又一个发展成就,见证了中国人民改写命运的非凡历程。
中国对世界的影响,从未像今天这样全面、深刻、长远;世界对中国的关注,从未像今天这样广泛、深切、聚焦。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教授霍华德·弗伦奇说,改革开放开启的中国经济腾飞是“对全人类具有重要意义的事件”。英国著名学者马丁·雅克认为,中国经济实力未来将变得更加强大,中国的发展改变的将不仅是世界经济格局,还将对人们的思维和生活方式产生深远影响。
(二)
“中国力量每增长一分,世界和平希望就增多一分。”“中国人民不仅要自己过上好日子,还追求天下大同。”习近平主席多次向世界宣示:一个自古便具有天下情怀的国家成长壮大,一定会对世界和平发展作出巨大贡献。
75年来,中国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实现自我发展的同时,为世界和平作出贡献,为各国共同发展注入动力。
在和平与安全问题上,中国是世界上纪录最好的大国,也是唯一将坚持和平发展道路写入宪法的大国。从新中国成立之初确立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到共同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斡旋沙特与伊朗“握手言和”,到促成巴勒斯坦内部各派别实现历史性和解,再到积极推动政治解决乌克兰危机,中国始终秉持公道正义,团结国际社会特别是广大南方国家,不断壮大世界和平的力量。瑞士共产党总书记马西米利亚诺·阿伊认为,中国外交为国际社会带来了和平的“新鲜空气”。
这是2023年10月17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景观布置。新华社记者陈斌摄
作为世界经济稳定增长的重要引擎,中国连续多年对世界经济增长贡献率超过30%。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分析显示,中国经济增速每提高1个百分点,亚洲其他地区的产出就会增加约0.3%。中国提出的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是当今世界最受欢迎的国际公共产品和最大规模的国际合作平台,为共建国家携手发展铺就合作之路、机遇之路、繁荣之路。据世界银行预计,到2030年共建“一带一路”有望使相关国家760万人摆脱极端贫困、3200万人摆脱中度贫困。
面对百年变局,中国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着眼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现实问题、实现人类社会和平永续发展,以天下大同为目标,秉持合作共赢理念,摒弃丛林法则,不搞强权独霸,超越零和博弈,开辟出合作共赢、共建共享的发展新道路,为人类发展提供了新的选择。
75年来,伴随着贡献世界的脚步,世界和平的建设者、全球发展的贡献者、国际秩序的维护者的中国形象日益深入人心。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评价说,中国已经成为“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不可或缺、值得信赖的重要力量”。
(三)
一个国家找到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并不容易。近代以来,在发展道路的选择上,有的国家封闭僵化,结果陷入困境,举步维艰;有的国家照搬西方模式,结果水土不服,“南橘北枳”。
75年来,中国立足自身国情和实践,从中华文明中汲取智慧,博采东西方各家之长,坚守但不僵化,借鉴但不照搬,在不断探索中形成了自己的发展道路,成功推进了具有人口规模巨大、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走和平发展道路五大特征的中国式现代化。
习近平主席指出:“现代化道路并没有固定模式,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不能削足适履。”中国发展道路取得巨大成功,提振了发展中国家实现国富民强的信心,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也为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走符合本国国情的道路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这是8月29日在北京国家会议中心附近拍摄的2024年中非合作论坛峰会标识。新华社记者任超摄
在访华行程中,阿尔及利亚总统特本前往深圳探寻发展密码;安提瓜和巴布达总理布朗到访中国农业科学院推动农业合作;马达加斯加总统拉乔利纳来到湖南,考察引进杂交水稻新品种的可能……他们共同的初衷是借鉴中国经验,探索本国发展道路。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人民至上的道路。中国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把改善人民生活、增进人民福祉、保障人民民主权利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在人民中寻找发展动力、依靠人民推动发展、使发展造福人民。巴西经济学家罗尼·林斯感慨:“中国共产党将造福人民作为首要目标,制定了符合人民意愿的可行计划并严格按承诺执行。”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改革创新的道路。没有现成模式可以套用,没有现成道路可以照搬,中国人民拼搏进取、敢闯敢试,通过改革创新破解前进中遇到的困难和挑战,破除妨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不断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中国的发展道路,是一条开放共赢的道路。中国坚持对外开放基本国策,奉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不断提升发展的内外联动性,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惠及其他国家和人民,参与和推进了经济全球化进程,促进了人类和平与发展的崇高事业。
75年来,中国战胜各种风险和挑战,成功开辟了中国发展之路,根本在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英国48家集团俱乐部主席斯蒂芬·佩里认为,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在百年里完成其他国家需要三四百年才能完成的事业,一个突出优势是能够制定长远规划,将短期目标和远景规划相结合,形成有机合力,推动国家向前发展。
(四)
在2021年7月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郑重宣告,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
75年间,新中国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五位一体”的文明形态令世界耳目一新,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这是2023年5月18日在陕西省西安市大唐芙蓉园拍摄的中国—中亚峰会欢迎仪式。新华社记者申宏摄
这一形态之“新”,体现在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价值追求超越了资本主义文明服务于少数人利益的狭隘性;体现在追求天下大同的世界情怀突破了一国利益优先的局限性;体现在将传统文化中对和平和睦和谐的深沉追求转化成当代国际关系理念准则的灵活性和独创性。
有媒体评论说,中国式现代化的内涵,已不仅限于物质繁荣、科技先进,还包括精神文明层次,追求的是一种超越资本主义弊端、兼容不同现代化模式的多元文明世界。日本知名学者沟口雄三说,“以中国为方法”有助于构建一个真正“具有多元格局和多样性的世界”。
“我提出全球文明倡议,就是要推动国际社会解决物质和精神失衡问题,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2023年11月,习近平主席在旧金山出席美国友好团体联合欢迎宴会并发表演讲时这样说到。
文明交流互鉴,是推动人类文明进步和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动力。内化的文明自觉、宏阔的全球视野、深邃的历史考量,中国在推进各国文明交流互鉴中有行动、有实效。
中国提出全球文明倡议,提议设立文明对话国际日,为共同推动人类文明不断进步贡献中国智慧。中国举办亚洲文明对话大会、中国共产党与世界政党高层对话会、中国-中亚峰会等,为不同文明间的对话交流搭建平台;中国与世界各国共同推进“一带一路”建设,开拓通向共同繁荣的机遇之路,也与共建国家走出一条交流互鉴、美美与共的文明之路……
“为世界进文明,为人类造幸福。”这是一百多年前,中国共产主义运动的先驱李大钊向世人发出的号召。如今,一个胸怀五洲四海、心系世界人民、礼敬各国文明、追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中国,正在以和合之心、和平之理、创新之力、文明之光贡献于人类共同的进步事业。展望未来,走过75载的新中国,将继续秉持初心,胸怀天下,勇毅前行,携手各国向着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方向不断迈进,建设更加美好的世界,走向更加光明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