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媒体发表署名文章
2024-05-06 00:35:14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黎5月5日电 5月5日,在赴巴黎对法国进行国事访问之际,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法国《费加罗报》发表题为《传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的署名文章。文章全文如下:
传承中法建交精神 共促世界和平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马克龙总统邀请,我很高兴对法国进行第三次国事访问。
在中国人民心中,法兰西有着独特魅力。这片土地曾经诞生众多有世界影响的哲学家、文学家、艺术家,为全人类提供思想启发。150多年前,法国人士曾经参与建设中国福建船政和福建船政学堂,法国最早接受中国公派留法学生;百年前中国青年赴法国负笈求学,其中一些有志青年后来为新中国的建立和发展作出了杰出贡献。法国在西方大国中率先同新中国正式建交。
2024年是个有特殊意义的节点。我此时来到法国,带来来自中国的三个信息。
——中方愿同法方传承建交精神,推动中法关系承前启后、继往开来。
今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60年前,戴高乐将军从时代的战略眼光出发,决定同新中国建交。在冷战正酣的背景下,作出这一独立自主决定是极为不易的,事实证明也是正确和富有远见的。中法建交架起沟通东西方的桥梁,也推动国际关系朝着对话合作的方向演变。
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紧跟时代。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中,两国率先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开启机制性战略对话;率先开展航空、核能、第三方市场等合作;率先互设文化中心、互办文化年,为全球文明互鉴发挥引领作用。两国合作促成应对气候变化《巴黎协定》、“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有力推进全球气候议程。
历史是最好的老师。当今世界很不安宁,再次面临重重风险。中方愿同法方一道,弘扬建交精神,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不断发展,为促进世界加强合作作出新的贡献。
——中国将扩大高水平开放,同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深化合作。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依靠全体中国人民艰苦奋斗,中国从一穷二白发展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数亿农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创造了人类发展史上的奇迹。2023年中国经济增长5.2%,2024年的目标是5%左右,且发展质量更高。中国将继续为全球增长提供动力,为世界各国带来机遇。
中国发展的一条重要经验,就是毫不动摇坚持对外开放。我们欢迎更多高质量法国农产品、化妆品进入中国市场,满足中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我们欢迎包括法国在内的世界各国企业赴华投资兴业,已经全面放开制造业准入,将加快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准入。我们还给予法国等多个国家普通公民15天免签政策,制定了便利外籍人员在华旅游、支付的新举措。
中国的对外开放也包括鼓励企业走出去开展合作。当前,法国正在推进基于绿色创新的“再工业化”,中国也在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双方可以深化创新合作,共促绿色发展。一些中国企业已经在法国设立了电池工厂。中国政府支持更多中国企业到法国投资,也希望法方为他们提供公平公正的营商环境。
——中方愿同法方加强沟通协作,维护世界和平稳定。
今年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发表70周年。70年前,周恩来总理首次完整提出“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五项原则。70年来,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被世界各国普遍接受和认可,成为现代国际关系重要准则。
中国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忠实实践者。新中国成立70多年来,从未主动挑起过一场战争,从未侵占别国一寸土地。中国也是世界上唯一将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写进宪法的国家,是核大国中唯一承诺不首先使用核武器的国家。
近年来,我先后提出全球发展倡议、全球安全倡议、全球文明倡议,为完善全球治理、破解人类发展难题贡献中国方案,已经得到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国际组织支持。
中方理解乌克兰危机对欧洲人民造成的冲击。中国既不是乌克兰危机的制造者,也不是当事方、参与方,但我们一直在为推动危机和平解决发挥建设性作用。我相继发出多项呼吁,包括遵守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尊重各国主权和领土完整,重视各方合理安全关切;强调核武器用不得、核战争打不得。中国向乌克兰提供多批人道主义援助,多次派遣特使赴相关国家斡旋。乌克兰危机持续越久对欧洲和世界损害越大。中方期盼欧洲大陆早日重回和平稳定,愿同包括法国在内的国际社会一道,找到解决危机的合理路径。
巴以冲突同样牵动人心。解决巴以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建立独立的巴勒斯坦国。历史反复证明,巴以局势之所以屡陷动荡,根本原因在于联合国决议没有得到切实执行,“两国方案”基础不断被侵蚀,中东和平进程偏离正轨。中法两国在巴以问题上有很多共识,应该加强合作,为恢复中东和平作出贡献。
孔子说,“君子和而不流,强哉矫;中立而不倚,强哉矫”。法国作家罗曼·罗兰说,“放弃独立思考,是一切不幸的核心”。中法作为两个有独立自主精神的大国,在历史长河的每一次相遇都能迸发出巨大能量,影响世界行进方向。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让我们携手再出发,推动中法关系取得新的更大成就,造福两国和世界!
习近平抵达法国巴黎奥利国际机场发表书面讲话
2024-05-05 22:03:42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黎5月5日电
抵达法国巴黎奥利国际机场的书面讲话
(2024年5月5日,巴黎)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 习近平
应马克龙总统邀请,我很高兴开启对法兰西共和国的第三次国事访问。2014年、2019年,我曾两次在春天到访法国,同法国人民一道庆祝中法建交50周年和55周年。值此中法建交60周年之际,我再次踏上美丽的法兰西土地,倍感亲切。借此机会,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法国政府和法国人民致以诚挚问候和良好祝愿。
作为东西方文明的重要代表,中国和法国长期以来相互欣赏、相互吸引。法国启蒙思想家很早就开始研究中华文化,中国人民也对伏尔泰、狄德罗、雨果、巴尔扎克等法国文化巨擘耳熟能详。60年前,中法两国突破冷战藩篱,建立大使级外交关系。60年来,中法关系始终走在中国同西方国家关系前列,为国际社会树立了不同社会制度国家之间和平共处、合作共赢的典范。
近年来,中法关系保持高水平发展,航空、航天、核能、农食、绿色等领域合作不断取得新成果。两国在应对气候变化、保护生物多样性、完善全球治理等方面密切协调和配合。中法文化旅游年各项活动正在全面展开。中法关系发展不仅给两国人民带来了福祉,也为动荡不安的世界注入了稳定性和正能量。
访问期间,我将同马克龙总统就新形势下中法、中欧关系发展,以及当前重大国际和地区问题深入交换意见。我希望通过这次访问,巩固两国传统友谊、增进政治互信、凝聚战略共识、深化各领域交流合作,用历史的火炬照亮前行的路,创造中法关系更加美好未来,为世界和平、稳定、发展作出新的贡献。
【新闻链接】
特稿丨“中法精神”指引两国关系不断前进
2024-05-04 20:29:45 来源:新华网
新华社巴黎5月4日电 题:“中法精神”指引两国关系不断前进
新华社记者严明 唐霁 乔本孝
1964年,法国成为第一个同新中国正式建交的西方大国,这一历史性事件对国际关系和世界格局产生深远影响。60年来,中法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战略抉择,始终致力于通过互利合作实现共同发展、通过平等交流促进文明互鉴、通过多边协调携手应对全球性挑战。
习近平主席将中法精神概括为“独立自主、相互理解、高瞻远瞩、互利共赢”。这是由两国关系独特历史所塑造的精神,对构建21世纪国与国之间关系具有重要启示意义,将指引中法关系在当下动荡变革的世界继续向前,成为推动世界和平发展进步的积极力量。
独立自主的精神共鸣牵引中法相知相交
独立自主,是中法两国之间的精神共鸣。1964年1月27日,中法两国政府发表联合公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和法兰西共和国政府一致决定建立外交关系。两国政府为此商定在三个月内任命大使。”简短的公报如一记惊雷,打破了冷战背景下美苏争霸、阵营对立的沉闷空气,被当时的国际舆论称为“外交核爆炸”。
无论在冷战时期,还是面临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当下,中法关系都有其“独特性”,而这种独特性,符合世界多极化趋势和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时代潮流。戴高乐将军曾孙女纳塔莉·戴高乐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指出,中法建交的深远意义在于,它打破了当时美苏控制的两极世界,推动世界向着全球化和多极世界方向发展。
2024年1月8日,戴高乐将军的曾孙女纳塔莉·戴高乐在法国巴黎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新华社记者高静 摄
多年来,中法坚持独立自主战略抉择,在重大国际事务中旗帜鲜明地反对霸权、反对阵营对抗。2003年,美国不顾国际社会反对、以莫须有罪名发动伊拉克战争。法国作为西方国家带头反对,中国更是强烈呼吁立即停止军事行动。2022年,乌克兰危机全面升级后,中法都呼吁尽早停火止战、恢复和平。2023年,面对巴以冲突,中法两国都呼吁避免巴以局势进一步恶化,强调“两国方案”是解决巴以冲突循环往复的根本出路。
60年来,中法关系创造了很多个“第一”:法国是最早同中国建立全面战略伙伴关系和机制性战略对话的西方大国,最早同中国开展民用核能合作的西方国家,第一个同中国互办文化年、互设文化中心的国家。
2023年9月9日,在法国巴黎中国文化中心,法国观众体验昆曲旦角扮相。新华社记者高静 摄
法国宪法委员会主席、前总理法比尤斯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法中两国建交敢为天下先,是因为两国都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都致力于维护真正的多边主义,维护世界和平。法中能够超越意识形态、制度和文化差异,走出一条合作共赢之路,这是历史的必然。
2023年12月12日,在位于法国巴黎的宪法委员会主席办公室里,法比尤斯接受新华社记者独家专访。新华社记者高静 摄
两大文明的相互理解夯实中法友谊基础
2023年4月7日,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在广州松园举行非正式会晤。两国元首临水而坐,观景品茗,纵论古今,共同欣赏古琴演奏,进行了深入、高质量交流,增进了了解和互信,为今后中法两国在双边和国际层面的合作明确了方向。
2023年4月7日下午,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广东省广州市松园同法国总统马克龙举行非正式会晤。新华社记者黄敬文 摄
高山流水遇知音,正是两国人文交往的真实写照。中法人文交流已超越双边范畴,成就东西方两大文明间的对话。
中法两国相隔万里,文明起源不同、发展路径不同,但一直相互吸引。十八世纪,以法国为代表的欧洲国家出现了中国文化热,中国的工艺品、瓷器、茶叶风靡法国。以伏尔泰为代表的法国启蒙运动思想家们热心研究孔子和他代表的中国哲学。
法国很早就是西方汉学重镇:儒学西传欧洲的奠基性著作《中国哲学家孔子》1687年在巴黎出版。法国东方学家贝尼耶在这本拉丁文书籍的基础上进行法语编译,完成《论语导读》一书。1814年,法兰西公学院在西方国家中首设汉学讲席,成为西方专业汉学研究的开端。
2019年3月,习近平主席访法期间,法方准备的国礼是一本1688年的《论语导读》法文翻译手抄本。珍藏此译本另一份手抄本的法国军火库图书馆馆长奥利维耶·博斯克说,法国国礼《论语导读》的故事,体现出中法关系“超越时代,具有连续性”。他认为,中法两个历史悠久的大国,在文化上有着深厚的底蕴,产生相互吸引、文化联系,自然反映在两国的外交关系上。
典藏于中国国家图书馆中的法国国礼《论语导读》(资料照片)。新华社记者张爽 摄
中国哲学滋养了法国的启蒙运动,而法国启蒙运动孕育的“自由、平等、博爱”思想,也一直影响着中国。近代以来,留法勤工俭学运动中留下中国共产党人的红色足迹,新中国又吸引了包括哲学家萨特在内的许多法国左翼人士访问。1964年中法建交,法国首任驻华大使吕西安·帕耶出使中国前曾任法国教育部长,在华工作期间致力于两国文化交流。已故法国前总统希拉克对中国青铜器情有独钟,传为佳话。2014年,中法建立高级别人文交流机制,成为继战略对话、高级别经济财金对话后推动中法关系发展的第三大支柱性合作机制。
中国已成为法国主要留学生来源国之一。法国近千所中小学开设中文课程,学习中文的学生超10万。法国国民教育部汉语总督学易杰对记者表示,中文是法国高校和职业培训的学习语言之一,“中文已成为法中友谊的载体”。此外,两国友好省区和友好城市数量居欧洲各国前列。
两国今年的文化交流与合作将持续升温:哈尔滨冰雪大世界里的友谊之桥连起“巴黎圣母院”和“北京天坛”冰建景观,“豫园灯会”亮相巴黎风情园,“凡尔赛宫与紫禁城”展览在故宫拉开帷幕,敦煌服饰秀在巴黎吉美国立亚洲艺术博物馆大放异彩……
2024年4月1日,观众在北京故宫参观凡尔赛宫收藏的乾隆皇帝像瓷版画。新华社记者金良快 摄
法国外长塞茹尔内4月访华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介绍说,双方同意办好建交60周年和文旅年活动,深化科学、教育、体育、文化遗产保护等领域合作,为两国人员往来提供更多便利。
高瞻远瞩的战略共识指引中法共担使命
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下,“中法精神”对于两国和世界,都有着重要时代内涵和现实意义。
当前国际局势动荡不安,中法作为独立自主大国和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就几乎所有地区热点问题保持密切沟通协调,为劝和促谈、通过对话解决分歧发挥了建设性作用。
在气候、环境、多边主义等事务上,法国高度重视中国的地位和作用。2016年,具有历史性意义的《巴黎协定》生效,时任巴黎气候大会主席法比尤斯告诉记者,中国为《巴黎协定》的达成作出历史性贡献。去年6月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在巴黎召开前,法国外交部官员在媒体吹风会上说,中方的参与对会议成功至关重要。会后,法国总统马克龙、总统外事顾问博纳、外交部长塞茹尔内又在不同场合表示,希望邀请中方支持峰会成果。
2023年6月23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强在巴黎出席新全球融资契约峰会闭幕式并发表讲话。新华社记者刘彬 摄
法国国民议会法中友好小组主席、议员埃里克·阿洛泽认为,建交60周年将成为加强法中关系的重要契机。法中都是立场平衡的国家,都是能起到调解作用的国家,积极推动世界朝着多边主义发展,这是两国携手发力的方向,并将大大增强彼此信任。
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具有独立自主传统的大国,中法在应对全球性挑战中密切协作,共同推进国际关系民主化,捍卫国际公平正义。针对当今世界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重大挑战,中方倡导平等有序的世界多极化和普惠包容的经济全球化,期待与包括法国在内的各方共同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互利共赢的双边合作推动中法关系发展
在能源领域,中国大陆第一座大型商用核电站——大亚湾核电站,从1984年4月破土动工到1994年5月投入商业运行,法国电力集团作为技术总负责方,全程参与了核电站的设计、建设和运行。2019年3月,在习近平主席和马克龙总统见证下,法国电力集团与中国合作伙伴共同签署江苏东台四期和东台五期海上风电项目合作协议,这是外资企业在中国投资的第一个海上风电合作项目。2023年4月,在两国元首见证下,法国电力集团与中国合作伙伴签署了太阳能和氢能项目的合作协议。
在航天领域,中法合作由来已久。自1997年两国政府签署合作协定以来,中法在载人航天、深空探测、对地观测等多领域开展合作,成绩令人瞩目。2018年10月,中法两国合作研制的首颗卫星——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2023年4月,法国总统马克龙访华期间,中国向法国赠送了1.5克科学用月球样品。这份来自月球的“土特产”不仅拉近了中法之间距离,也帮助两国科学家进一步探寻宇宙奥秘。5月4日,嫦娥六号搭载法国月球氡气探测仪升空 ,这是中法首次开展探月合作,也是法国首个着陆月球航天项目。
在经贸领域,经过60年发展,法国已是中国在欧盟内第三大贸易伙伴和第三大实际投资来源国,中国是法国在亚洲第一大、全球第七大贸易伙伴。1997年,欧莱雅进入中国内地市场发展。如今,中国已成为欧莱雅全球第二大市场。法国欧莱雅集团董事长让—保罗·安巩说,欧莱雅从中国改革开放中受益,随中国稳步健康发展而发展,如今中国是欧莱雅最具战略意义的增长引擎之一。去年,空中客车在中国投资建设的第二条A320系列飞机总装线在天津破土动工,项目计划于2025年底竣工投入运营。空中客车全球执行副总裁、空中客车中国公司首席执行官徐岗表示,几十年来,空客一直致力于成为中国值得信赖的长期合作伙伴。中国的供应链表现出很强的韧性和竞争力,是世界航空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2022年11月9日,在空客天津总装线,其首架空客A321飞机上线开始总装。新华社记者赵子硕 摄
法国经济界对继续深耕中国市场充满期待。“从法国农场到中国餐桌”已成为中法合作金字招牌;中国的手机等商品也越来越受到法国消费者青睐。中法不仅在农业食品、航空航天、民用核能等传统合作领域有着深厚基础,在服务贸易、绿色发展、科技创新等新合作增长点也有着广阔前景。
回顾中法建交60年的历史,对当下变乱交织的世界有着重要现实意义。期待中法以两国元首战略共识为引领,进一步巩固政治互信、加强团结合作,推动中法全面战略伙伴关系迈上新台阶,为中欧关系健康稳定发展注入新动力,为促进世界和平稳定和发展进步作出新贡献。(参与记者:刘芳、张百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