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基层声音  /  正文

基层声音

【基层巡礼】红色资源进课堂 革命精神薪火传

马克思主义学院运用武汉红色文化资源创新思政课程

发布时间 : 2021-11-30 16:28:28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马克思主义学院在推进党史进课堂进教材进头脑活动中,坚持课程联动,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开展系列主题鲜明、形式多样的课内外教学实践活动。既有专门的党史课程,帮助学生深刻领会历史和人民是怎样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等基本问题,又有针对性强的实践环节,让学生走出校园,带着问题到社会进行调查,加深对国情党性的认识,学习教育效果良好。

积极推进 “5+1”教师搭台,学生唱戏。思政课堂上,教师充分利用武汉红色文化资源丰富的优势,把武昌起义、八七会议、党的五大等历史事件编进教案,鼓励学生讲故事、评人物、演短剧、摄制短视频等,寻访历史旧址,再现历史时刻。“陈潭秋在武汉”、“枪杆子里出政权”、“罗亦农为娘做木拐仗”、“八路军办事处的神秘来客”,等等,学生编自导自演,三五分钟不嫌短,三五个人不嫌少,在展示个性才华中渐渐感知武汉革命历史的温度和革命党人的坚韧。

革命场馆当课堂,沉浸式教育打卡。耳听百遍不如实地一见,革命场馆是最富有说服力的教科书。学院注重思政课堂向课外延伸,先后与武汉革命博物馆、辛亥革命博物馆、中山舰博物馆、八七会址、八路军办事处等签订协议,建立“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常态化组织师生现地搞教育。革命场馆悄然成为师生打卡圣地。学生带着问题和作业来,边看边听讲解,边走边探讨问题。红色场馆旅游与沉浸式历史学习熔为一体,于润物细无声中厚植爱国情怀,增强听党话跟党走的历史自觉。

观后感、读后感是必考题,想说爱你不容易。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党史学习缺乏深入思考则是低层次学习、甚至是无效学习。学院要求学生把参观近现代史博物馆的体会与思考写成文章,并同阅读陈独秀的《敬告青年》 、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和毛泽东的《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读后心得,作为学生课程考核内容之一,上交学习报告。若体会不深,认识肤浅,成绩直接判为不及格,并实行一票否决制,即使平时成绩和机试成绩满分,该课程成绩仍不合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