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迎十九大 不忘初心跟党走
发布时间:2017-10-24 来源:校党建
10月22日,城市建设学院学生第二支部委员会在十九大召开期间,特意前往辛亥革命博物馆,回望党的历史,铭记党的艰辛,开展主题党日活动,支部全体成员积极响应、踊跃参加。
活动由起义门出发步行前往辛亥革命博物馆,沿途经过众多有关革命的历史建筑。刚到烈士街时,一幢宏伟的富有中国传统元素的建筑物映入眼帘,有提前做功课的陈蛟同志便介绍说:“辛亥革命博物馆的建筑主体设计独特,融合了中国传统元素和现代特色,高台大屋顶的架构,融合了中国建筑‘双坡屋顶’和飞檐翘角的特质;几何形外观和‘楚国红’色调,寓意敢为人先的武昌首义精神,俯瞰呈V字造型,寓意革命胜利和武汉的蓬勃发展。”听着陈蛟同志的解释支部其他同志们便觉肃然起敬。
进入活动真正的开展地——展厅,首先看到的是一组名为“共和之基”的雕塑,革命党人前赴后继,不怕牺牲,为实现共和之梦献出生命,武昌起义的成功奠定了共和之基。展厅“晚清中国”充斥着一股压抑沉重的气氛。“条约墙”上12条不平等条约,虽雕在墙上,却刻在心里,沉重异常,这些条约是晚清政府懦弱无能的见证,也阐释了“落后就要挨打”的深刻道理;国家危亡之际,慈禧太后还惬意游园,小皇帝少不更事,王公大臣像僵尸一样矗在殿堂前,让人对这个腐朽的王朝感到无比悲凉同时又在迷茫,中国的未来将何去何从。
接着便踏入“革命起源”展厅,在这里,我们看到了一点一点的星火,这是有识之士对挽救中国的探索。无论是戊戌变法,还是洋务运动,都在积极的向西方学习制度或者技术,试图以此强国。但令人惋惜的是,封建势力的顽固,加上侵略者的压迫,这样的苗头在生长不久便被扼杀了。孙中山的出现使救国的希望逐步来临,共进会和文学社两个团体在传播思想、发展组织为革命努力做着准备。
下一秒,时空变换,我们走进了武昌古街——“武昌首义”展厅的复原古街。寂静的夜晚,深巷中虫鸣声此起彼伏,在这平静的深处却暗藏了一丝不平静,酒楼茶肆大门紧闭,隐秘的房间中的革命党人在窃窃私语,门口的幻灯向我们展示着商讨着的内容,起义前夜的紧张与压抑跃然而出。
1911年10月10日晚,起义的第一枪打响,革命党人与驻扎的清兵展开殊死搏斗,用血肉之躯赢取了起义的胜利。起义军推举黎元洪为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都督,选举孙中山为临时大总统,在“创建共和”展厅中,黄兴骑马检阅军队。随着武昌起义胜利的消息逐渐传出,得到了大多数省份的响应,霎时间,革命的烟火在中国大地上燃起。清末皇帝在袁世凯的威逼利诱下黯然退位,中国两强多年的封建统治宣告结束,中华民国的十八星旗冉冉升起,中国也进入了共和新时代。
参观结束,发现博物馆门前的广场上盛开着朵朵菊花,上面写着喜迎十九大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志们都长舒一口气,历史已经尘埃落定,我们要铭记历史、反思历史,更要展望未来,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懈奋斗。 (供稿:沈威)
支部党员在博物馆门口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