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普法教育动态  /  正文

普法教育动态

审判现代化助推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引领护航创新之路——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周年工作述评

发布时间 : 2024-02-28 15:10:48        来源 : 党建在线     浏览次数 :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5年来,共受理案件18924件、审结15710——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运行成效显著

发表时间:2024-02-23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本报记者魏哲哲

222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运行有关情况。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二级大法官陶凯元表示,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经过5年的实践运行,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改革效果集中显现,丰富和完善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制度。

审判质效明显优于改革前的审理机制

据介绍,自201911日成立以来,截至20231231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共受理案件18924件,审结15710件,审判质效明显优于改革前的审理机制,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制度优势,切实加强了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充分发挥集中审理优势,有效激励保障科技创新。法庭贯彻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的理念,坚持严格保护,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重点领域、新兴产业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力度,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大侵权赔偿力度,高额判赔案件越来越多,2023年在8起案件中适用惩罚性赔偿。

有效维护市场公平竞争,助力构建全国统一大市场。法庭在切实保护专利等合法垄断权利的同时,依法履行反垄断和反不正当竞争司法职责。在多起案件中认定被诉行为构成垄断,负责起草的反垄断民事诉讼司法解释即将发布。加大技术秘密保护,“香兰素”案、“蜜胺”案、“橡胶防老剂”案等判赔均超亿元。

统筹推进国内法治与涉外法治,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多起案件中促成中外当事人达成一揽子和解,以“东方经验”实质性化解跨国纠纷。积极探索国际前沿问题,为知识产权国际治理贡献中国智慧。

持续深化改革创新,不断完善知识产权诉讼机制。法庭通过专业法官会议制度和定期发布裁判要旨、典型案例等,确保法律适用统一。探索专利民事与行政案件协同审理,牵头建立“全国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和共享机制,建立全国首个技术类知识产权裁判数据库,大力推进在线诉讼,促进提升审判质效。

陶凯元说,作为司法改革的新生事物,目前法庭运行还存在职能定位和基础保障需进一步优化加强等问题。下一步,将在坚持既有改革方向基础上,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不断完善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更好支撑和服务中国式现代化。

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新型纠纷不断涌现

近年来,知识产权领域恶意诉讼受到社会广泛关注。对此,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周翔介绍,最高人民法院在2011年修改《民事案件案由规定》时新增一类案由,因恶意提起知识产权诉讼损害责任纠纷,为因恶意诉讼蒙受损失的被告提供了专门的诉讼索赔途径;20216月发布的《关于知识产权侵权诉讼中被告以原告滥用权利为由请求赔偿合理开支问题的批复》,进一步规制了知识产权领域恶意诉讼的行为;2023年,法庭在3起案件中让恶意诉讼或者是滥用权利者承担了不利的法律后果,彰显了倡导当事人遵循诚信原则、不得滥用权利的司法导向。

“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特别是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产权的司法保护也出现了新的情况、新的特点。”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一级高级法官郃中林说。

案件数量持续增长,涉案标的额日益增大。5年来,法庭受理的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年均增长率为27%,其中发明专利侵权类案件年均增长30.9%;当事人诉请和法庭判赔金额超过亿元的案件日益增多,反映出科技发展对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强烈需求。

案件涉及技术前沿日益扩展,新类型纠纷不断涌现。法庭受理的涉战略性新兴产业类案件占比,从2021年的1/4左右增长到2023年的近1/3,涉及人工智能、大数据、基因技术等新领域新业态的新型纠纷不断涌现,对司法保护规则制度提出了新的需求。

案件地域分布不均衡,关联案件较多。5年来,法庭受理的案件超七成来自北京、广东、浙江、江苏、山东、上海6个省份。同时,各地法院审理的知识产权关联案件越来越多。

“面对新情况新问题,要准确把握知识产权案件增长性强、专业性强、国际性强、统筹性强的特点。”郃中林介绍,下一步,将重点做好以下方面的工作:深化知识产权审判理念变革,坚持严格保护、能动司法、统筹协调的知识产权审判理念;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既包括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改革,也包括进一步优化地方知识产权专门审判机构的布局及职能配置;健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加快制定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提升知识产权审判能力,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审判队伍的正规化、专业化、职业化和国际化建设。

我国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

审理涉外知识产权案件,是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工作的一个突出亮点。截至2023年底,法庭共受理涉外当事人案件1678件,审结1198件,涉外案件占法庭案件的近1/10;法庭受理的发明专利授权确权行政案件中,涉外案件占比1/3

陶凯元说,我国已成为审理专利和植物新品种案件最多的国家,法庭形成了一批标杆性裁判并在国内外产生重要影响,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我国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

知识产权保护是国际社会长期关注的焦点和热点。据介绍,法庭服务高水平对外开放,积极履行知识产权国际条约义务,依法妥善审理每一起涉外案件;坚持依法平等保护中外权利人,实质性化解跨国纠纷,推动知识产权国际治理,赢得外方当事人的高度评价。

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周年之际,世界知识产权组织专门写来贺信,高度评价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成就。陶凯元说,按照工作计划,今年将与世界知识产权组织合作,在杭州召开有关主要知识产权国家的司法研讨会,还将和美国、欧盟进行有关知识产权的司法研讨会和合作,说明知识产权大国、主要国家对我国的知识产权审判是非常关注,也是充分肯定的。

“涉外知识产权司法审判是中国涉外法治的重要窗口,中国法院将一如既往高度重视加强涉外知识产权审判工作。”陶凯元表示,要始终坚持平等保护的原则,让各国企业在中国的投资更加安心、放心、顺心;更加注重司法透明和程序友好,增强司法公正获得感;认真履行国际义务,提高诉讼的便利性,展现大国诚信和担当,为世界贡献经验和智慧。

人民日报 》(2024022302版)



【新闻链接】

国家知识产权局:从源头做优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增量

2024022808:17 |来源:科技日报

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高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79.4万件,科研机构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22.9万件,合计占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总量的1/4

“但同时,高校及科研机构专利成果‘不愿转’的顾虑、‘不会转’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梳理盘活有价值却被闲置的专利成果是推进专利转化运用的重要任务。”在国家知识产权局227日举办的例行新闻发布会上,国家知识产权局知识产权运用促进司司长王培章表示,为盘活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工作,国家知识产权局将搭建统一的综合服务平台,支撑数据汇集共享,会同地方开展对接推广活动,组织公共服务机构参与盘活工作。

今年1月,国家知识产权局联合多部门出台《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提出到2024年底前实现全国高校和科研机构未转化有效专利盘点全覆盖,2025年底前加速转化一批高价值专利,推动高校和科研机构专利产业化率和实施率明显提高。

中国科学院发展规划局副局长武斌表示,《高校和科研机构存量专利盘活工作方案》发布后,中国科学院制定了一系列应对措施,包括对无转化或保护价值的专利及时终止维持;对市场需求潜力较大、具有应用价值的专利,通过开展专场推介、成果路演等对接活动促进转化;对适用广泛、适合多方实施的专利,推动开放许可和托管运营。

在高价值专利培育方面,中国科学院围绕重大科技项目部署实施,积极开展专利导航,深度挖掘专利信息,明晰产业发展态势,优化研发路径,做好专利领域布局;同时,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全过程管理,建立重大科技项目知识产权专员制度,配备专人专职负责。探索建立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提升专利质量。

促进高校专利转化运用是推动高校服务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副司长、一级巡视员李楠说,结合有关要求,教育部将重点从两方面继续推进高校专利转化工作。一是加强需求导向的制度性产学研合作,建立健全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从源头上提升新增专利的质量。二是加强专业化机构和人才队伍建设,强化高校专利转化激励,促进高校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更快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新质生产力,为高质量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高校和科研机构的存量专利是动态变化的,新申请、新授权专利不断涌现,不转化运用又将成为新的存量专利。因此,必须从源头上做优专利增量,才能从根本上盘活,避免‘前清后积’。”王培章建议,各部门各地方要优化调整相关政策和管理制度,将专利转化效益纳入高校和科研机构学科评价、机构评估、项目评审、人才评价、职称评定等评价指标,进一步突出专利质量和产业化导向。高校、科研机构也要综合考量转化潜力、商业价值和维护成本等,加快实施以产业化前景分析为核心的专利申请前评估制度,鼓励支持具有产业化前景、商业价值的技术申请专利。

(实习记者 岩)



【新闻述评】

审判理念现代化引领护航创新之路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周年工作述评之一

2024-02-23 08:38:53 |来源:人民法院报|作者:孙航 孙阳

五年前,一粒改革的种子破土而出,如今已是枝繁叶茂。

与新时代同行,与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事业发展同频共振,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应运而生,在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创新驱动发展历程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昂首阔步迈进新发展阶段,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离不开审判理念现代化作指引。

科技创新浪潮蓬勃激荡,人民群众对公平正义呼声更高,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从审判理念变革入手,因势而谋、顺势而动、能动作为,扎实做好各项审判工作,以知识产权审判理念现代化,引领、促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向更高水平迈进。

坚持严格保护理念,以严格公正司法激发创新活力

从有法可依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知识产权司法的进步始终落脚在一件件具体案件审理中。

2021226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朱理敲响了法槌,刷新当时判决赔偿额纪录的香兰素技术秘密侵权案至此落下帷幕。

一份高达1.59亿元的罚单,备受瞩目。侵权人为自己非法盗用香兰素技术秘密,扰乱正常市场秩序的行为,付出了沉重的代价。

“把知识产权保护落到实处,司法裁判必须要有力度、动真格。”

在朱理看来,严格保护的目的,不止于让受害者权益得以挽回,更要让侵权者付出更重代价,引导全社会诚信守法经营,让心怀侥幸、试图挑战法律权威者望而却步。

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只有持续不断加大保护力度,才能更好激活创新这一引领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引擎。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以护航创新为己任,贯彻落实严格保护理念,坚决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大侵权赔偿力度。

“卡波”技术秘密侵权案,法庭适用惩罚性赔偿判赔的第一案。在一审法院判决2.5倍惩罚性赔偿的基础上,法庭根据侵权情节,顶格适用惩罚性赔偿,最终以5倍计算判赔3000余万元。

WAPI”案判赔1.43亿元、蜜胺案判赔2.18亿元、橡胶防老剂案判赔2.02亿元……五年来,高额判赔案例频频出现在公众视线中,引发广泛关注的同时,加大赔偿力度的司法政策导向更加深入人心。

知识产权保护是否及时有效兑现,同业竞争者的合法权益能否得到保障,影响着广大市场主体对营商环境的信心。

“这是我们的‘销冠’产品,还有6天就是双十一,再不恢复链接,我们的损失将难以估量。联悦公司负责人内心焦虑不安。

因卷入两起专利侵权官司,联悦公司的一款“爆款”拖把被天猫购物平台下架。二审中,一起案件的专利被国家知识产权局宣告无效,权利人博生公司表示将提起行政诉讼。联悦公司向知识产权法庭提出反向行为保全申请,请求责令天猫公司立即恢复涉案销售链接。

“院党组多次强调以‘如我在诉’的意识办好每一起案件,我们也在探索如何更好地能动司法,创新履职。”

承办法官徐飞深知,在这起案件中,如何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尽最大可能保障各方合法权益,考验着司法的速度和温度。

收到保全申请后,合议庭立即远程听证,26小时内作出恢复销售链接的保全裁定。同时,创新采用固定担保金动态担保金的方式,确保博生公司如有损失能及时得到偿付。

裁定作出后,当事人就本案在内的13起案件达成和解,多年矛盾得到解决。

“恰逢其时的裁定,为我们公司在购物节期间赢得商机。”感谢信里,联悦公司的感激之情溢于言表。

保全裁定也让博生公司吃下了一颗定心丸,“感谢法院专业、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帮助我们企业发展。”

“快保护”是“严保护”的必然要求。知识产权法庭深刻把握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规律,充分发挥财产保全、证据保全、行为保全等临时措施作用,能动探索责令停止侵害的方式和范围,避免合法权益在诉讼过程中继续受损扩大,及时有效制止侵权,增强救济效果。

理念的革新,指引着工作的方向。

把严格保护理念贯穿知识产权审判始终,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庭依法从严惩治侵权假冒,依法及时提供救济,力求更好更快查清争点、化解矛盾、兑现权益、定分止争,努力以高质量审判和高效率工作,让公平正义加速抵达百姓心间。

坚持能动司法理念,促进知识产权保护标本兼治

知识产权保护,事关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事关人民群众幸福生活。如何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中更好发挥作用,在严格公正司法的基础上,更需主动作为、能动作为。

刚接手这一批案件,法官助理王慧若感到有些疑惑。

翻开办公桌上堆成小山的卷宗材料,16个相似的专利侵权案件,原审判决赔偿金额都是2000元。修改前的专利法第六十五条规定的法定赔偿数额为1万元至100万元,这十几个案件一审确定的判赔数额是否合理呢?

“一体式自拍装置”,也就是人们常见的“自拍杆”。2019年以来,拥有该实用新型专利权的源德胜公司就这一专利起诉侵权人,上诉至知识产权法庭的案件就达到近150件,遍布全国多个省份。

“其中大部分案件的被诉侵权人为零售商,也就是那些规模较小的超市、商店等个体工商户。”法官岑宏宇介绍。

与王慧若不同,岑宏宇承办的是源德胜公司诉一家“自拍杆”制造公司,一审法院经审理后判决制造销售方品某公司赔付源德胜公司100万元。

一边是针对零售商的批量维权诉讼,一边是判决源头制造者作出高额赔付。如何平衡专利权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如何区分制造商、销售商性质不同的侵权行为?如何确定赔偿数额的计算方式?

问题背后,是知识产权法庭对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市场主体利益的通盘考量,是实现个案公正与促进良法善治的思路革新。

“在这一类案件的审理中应区分侵权行为的性质,合理确定法律责任。”岑宏宇解释道。

作为侵权产品的制造者,品某公司存在重复侵权、故意侵权等行为,知识产权法庭支持了顶格判赔100万元的一审结果。

而针对诸多利润微薄的小零售商,2000元的赔偿额则是依法优先按照侵权获利并考虑侵权情节计算得出,知识产权法庭也予以了支持。

“通过裁判树立鲜明导向,引导专利权人在维权过程中,尽可能地向处于侵权行为源头环节的制造商追责,从而在源头环节遏制侵权行为。”

法治建设既要抓末端、治已病,更要抓前端、治未病。这是实现国家长治久安、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治本之策。

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庭充分发挥技术类知识产权上诉案件集中管辖优势,积极、能动做实审判工作,从个案、类案中发现深层次问题,为知识产权纠纷源头治理探索出一条科学有效的实践路径——

牢牢抓住“诉源治理”这个牛鼻子,明确侵权产品的制造者负有更重的损害赔偿责任,引导权利人寻根溯源,促进矛盾纠纷在源头环节化解。

依法支持处于最后销售环节的零售商和使用者合法来源抗辩。对于不能支持的,统筹确定判赔标准,避免权利人通过批量诉讼获得超额利润,引导企业聚焦高水平创新和诚信经营,防止权利滥用。

对比2000元与100万元的判决结果,王慧若豁然开朗。

“审判不应该是僵化地按照法条一判了之,而更需要法官发挥主观能动性,创造性地运用知识产权法律,从而实现案件办理的更好效果。”

这是坚持能动司法理念的应有之义,彰显着审判的智慧,更体现着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的责任与担当。

坚持统筹协调理念,以协调保护实现重大利益平衡

知识产权一头连着创新,一头接着社会公共利益。如何在审判中平衡保护知识产权与维护社会公共利益,知识产权法庭以新理念新举措,回应着人民群众的期待。

“有好药用”和“用得起药”,长久以来老百姓们最朴素的期盼。

药品研发技术性强、资金投入大,加大药品专利保护力度的同时,如何推动仿制药在法治轨道上实现高质量发展,让老百姓吃上好药、便宜药,这对知识产权审判提出了更高要求。

2020年专利法修订,我国建立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将原研药和仿制药企业的纠纷解决提前到药品上市前的审评审批阶段。

法官崔宁承办的,便是全国首例药品专利链接诉讼案。

“面对专利链接制度这一新事物,我们都在摸着石头过河。”

中外制药株式会社诉温州海鹤药业有限公司一案,争议的关键在于确定对比评判的依据及仿制药的技术方案是否落入原研药专利权保护范围之内。

崔宁介绍,法庭二审在确定以仿制药申请人的申报材料为比对依据的基础上,经过细致比对两者技术方案,认为仿制药技术方案未落入原研药专利权保护范围之内,最终判决驳回原告上诉,维持原判。

“希望能够通过依法准确适用药品专利链接制度,平衡原研药企业和仿制药企业利益。”一方面通过专利权保护增强原研药企业的研发动力,促进行业创新发展。另一方面为仿制药企业提前化解产品上市后可能存在的风险隐患,避免盲目上市导致高额诉讼赔偿,进而推动仿制药高质量发展,最大限度保护创新的同时提升药品的可及性,最终让老百姓受益。

法律是平衡的艺术,司法审判是利益平衡的过程。

知识产权法庭坚持统筹协调理念,准确把握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防止权利滥用的法律界限,既坚定不移地加强保护、严格保护,又避免过度保护侵占创新创造的自由空间,协同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效果,促进行业市场繁荣发展。

“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距离高水平保护还有差距。”

“必须要有‘而今迈步从头越’的气魄和决心,久久为功把党中央关于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2023年底,第五次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工作会议召开,为在更高起点全面加强知识产权审判工作、服务保障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擘画宏伟蓝图。

“促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向更高水平发展,关键是革新审判理念。”知识产权法庭分党组副书记、副庭长郃中林感到重任在肩。

“法庭将牢固树立严格保护、能动司法、统筹协调的理念,在繁复生动的司法实践中继续探索技术类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具体理念,把党中央关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积极能动、创造性地贯彻落实到位,为激励创新、激发创造活力提供坚实有力的法治保障。”

谈到未来,郃中林信心满满。



知识产权审判体系现代化夯实筑牢强国之基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周年工作述评之二

人民法院报2024-02-26 21:37:30

农历新年的钟声尚未远去,223日上午9时,北京市汽车博物馆东路2号院3号楼人头攒动,全国人大代表、全国政协委员、专家学者,以及法律服务界、科技界、企业界代表汇聚一堂,畅谈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探索与实践。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这是201911日,共和国司法史上首次出现的机构名称。也是从那天起,一场关于进一步健全中国特色知识产权专业化审判体系的接力开始了。

19.6%37%——

这是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庭民事实体案件改判率和调撤率,均高于改革前。

1.2%0.15%——

这是民事、行政实体案件发回重审率,远低于改革前。

1198——

这是审结涉外案件数。如今,越来越多的外国企业选择到中国法院解决知识产权纠纷,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

2019年至2024年,这幅铺陈在中华大地上的知识产权强国建设司法答卷,注定起笔不凡。

以国之名,谋国之利

“现在开庭!”2019327日上午,伴随清脆的法槌声,一场普通又特殊的庭审开始了。

尽管做了大量准备工作,坐在被上诉人席位上的V公司代理人还是心情忐忑,他知道这件因汽车雨刷器引起的纠纷是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设立后公开审理的第一案,无数人在关注。

“维持一审判决,驳回上诉人的上诉请求。”经过激烈辩论和长时间法庭合议,审判长当庭宣读了判决书,明确倡导以“先行判决+临时禁令裁判方式及时救济权利人,充分体现了以创新的方式保护创新的法庭设立理念。

V公司代理人长出一口气,悬着的心终于放了下来。

科技创新,国之大者。

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经济的一举一动,时刻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激烈的国际竞争面前,关键核心技术要不来、买不到、等不及。充分发挥知识产权作为国家发展战略性资源和国际竞争力核心要素的关键作用,必须给予最严格的司法保护。

201466日,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领导小组第三次会议,审议通过《关于设立知识产权法院的方案》,提出在北京、上海、广州三地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将来条件成熟时,再考虑在其他地区设立知识产权法院及知识产权高级法院,规划了我国知识产权法院体系的发展方向和实现路径。

“专利等案件具有特殊的专业性、高度的复杂性,新型疑难复杂案件众多,在当时的审理体制下,专利侵权二审案件分由各高级人民法院审理,存在裁判尺度不够统一的问题。”

徐燕如,长期从事知产审判,也是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后任命的首批法官之一。谈到法庭成立前的情形时,他深有感触:“民事侵权程序与行政无效程序二元分立的模式会严重影响到诉讼效率,一些案件等待行政诉讼结果,一拖就是数年。”

知识产权裁判尺度不统一、诉讼程序复杂等制约科技创新的体制性难题,如何“破”?

知识产权审判工作向更高质量、更高水平、更高层次迈进,怎样“立”?

党的十九大闭幕不久,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从建设知识产权强国和世界科技强国的国家战略高度和进入新发展阶段要求出发,审议通过《关于加强知识产权审判领域改革创新若干问题的意见》,要求研究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

201810月,中央批准最高人民法院设立知识产权法庭,统一审理全国范围内专利等专业技术性较强的知识产权案件。

20世纪60年代起,主要发达国家和创新型国家纷纷设立知识产权专门法院,变革自身的知识产权法律制度和司法体制。知识产权法庭党务廉政专员郎贵梅从全球视角分析法庭成立的意义,有了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这一统领,我国将免于在全球知识产权治理和世界科技创新格局中处于落后局面,当然要更好发挥其作用,这一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

2019年伊始,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正式挂牌成立,开启了我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新篇章。

法庭的成立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被寄予无限期待。已故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刘春田曾评价道:“这是中国推进司法改革、完善知识产权司法体系的重要步骤,是终审集中解决以技术为主的知识产权案件审判面临的举证难、赔偿标准衡量难、同类案件裁判标准不统一等一系列长期困扰知识产权审判问题的关键措施,必将打开我国知识产权司法审判的新局面。”

做好“物理反应”,做实“化学反应”

不久前,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朱理碰到一个棘手的案子,他立刻召集合议庭成员研究讨论。

“这五件案子的当事人是国内家用电器的头部企业,案子的社会关注度很高。”

承办法官徐卓斌翻阅着案卷,“5件案子案由不同,其中4件是专利权侵权纠纷。A公司认为G公司侵犯其专利权,请求G公司向其赔偿2.67亿元。剩下一件是发明专利无效纠纷,G公司针对涉案专利向国家知识产权局提出无效请求,在国家知识产权局作出宣告部分涉案专利权利要求无效决定后提起行政诉讼,一审法院判决撤销决定中关于继续维持权利要求有效的内容,要求重新作出审查决定

“而且双方纠纷由来已久,相关民事纠纷中一审法院判决G公司向A公司赔偿合计约2.2亿元,案件标的额很大。合议庭法官颜峰补充道。

“专利民事侵权判定要以无效行政案件裁判结果为依据,我们可以安排这5件案子同一天开庭,上午审理行政案件,下午审理民事案件,争取一天内把案子的脉络理清楚。审判长朱理提出协同审理的思路。

2023423日,按照合议庭安排,两家公司的专利之争拉开帷幕。在双方当事人长达9小时的据理力争、唇枪舌剑中,合议庭的思路清晰了起来。

其实,这5件案子由同一个合议庭审理并不是第一次,而是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以来长期坚持的做法。

一直以来,我国专利制度采用民事侵权程序与行政无效程序的二元分立体制。回想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之前,朱理说:“两种程序交叠容易导致维权周期延长、权利要求解释不一和维权结果反复。因为专利权人在专利无效程序中往往会限缩解释保护范围以争取维持权利效力,而在民事侵权诉讼中又往往会扩大解释保护范围以获得侵权认定。”

“二合一”审判模式恰恰是实现专利侵权民事诉讼与确权行政诉讼协同审理和标准对接的有益探索,是国家层面知识产权上诉审理机制的显著优势。

司法实践证明,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审理的案件,涉及的技术问题之尖端和法律关系之复杂,堪与任何发达国家相比。如何用足用好改革红利、让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得以高效运行?如何让知识产权审判这一系统工程实现高效集成?知识产权法庭一直在寻找答案。

成立当年,知识产权法庭就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北京知识产权法院建立了优先审查、加快审理机制,在专利侵权民事案件审理阶段,根据需要协调加快所涉专利的行政确权案审理,争取在二审阶段实现确权行政案件与侵权民事案件协同审理、统一标准、同步裁判、高效解纷。

“专业法庭的成立仅仅是‘物理反应’,更重要的是做实‘化学反应’,以最有利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最有利于当事人合法权益维护、最有利于案件公正高效处理为原则,统筹发挥民事、行政、刑事审判职能,促进民事赔偿、行政履职、刑事追诉依法协同,确保裁判实现更好的国家和社会治理效果。”朱理说,“知识产权法庭将认真贯彻落实张军院长的这一要求,进一步深化法庭民行协同审理机制的探索。”

合则胜,联则强

“法官,我们双方已经达成和解,我方申请撤回起诉。”

“法官,我方同意对方撤回起诉的申请,我方申请撤回上诉。”

同一天,法官刘晓梅收到了上诉人的撤回上诉申请和被上诉人的撤回起诉申请,对此,她并不惊讶。

事情的起因是一份“平平无奇”的技术服务合同,一方起诉另一方要求返还已付的合同款。

“按照我们的条件,目标客户人数出来了吗?”

“这些目标客户群的电商购物行为特征有没有分析过?”

“我们本周内支付完预存费用后就可以正式发布营销短信了。”

看到一审卷宗中双方当事人的对话,刘晓梅眉头微皱,“涉嫌非法获取、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庭审时得详细问一下双方当事人合同签订的细节”。

在随后的庭审中,真相逐渐浮出水面。

“很明显,双方当事人在业务推广计划中通过多种方式在未征得公民个人同意的情况下获取了公民个人信息,并将所获取的公民个人信息用于开展电话或短信推销‘××现金’等经营性活动,涉嫌非法获取、利用公民个人信息。”庭审后,合议庭讨论案件时,刘晓梅第一个发言。

“不能放任这种行为。”

“但我们审理的仅是技术服务合同纠纷啊,如果撤诉,案子就结束了。”

“我们可以把违法犯罪线索移送给侦查机关。”

……

几天后,案件的上诉人、被上诉人收到判决书时均心中一沉,裁判文书中不仅确认案涉合同无效,且清晰写明“依法将相关违法线索向公安机关移送”。

协同,才能高效。这是审判体系现代化的内在要求。打好知识产权保护这场战役绝不能只靠法院一家单打独斗。

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庭累计在8起案件中移送了违法犯罪线索,涉及传统行业和高新技术领域,涵盖公安机关和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知识产权相关行政部门;主动延伸审判职能,从个案类案中发现普遍性问题,从司法的视角提出改进和完善建议,2023年底就相关工作指南修改向有关部门发出司法建议;运用司法惩罚规制诉讼不诚信行为,作出司法惩罚决定9份。在绕线机实用新型专利侵权案中,以一案三罚的方式对阻碍法院勘验以及故意逾期举证的当事人及其法定代表人一并作出三项处罚。

2022年初,知识产权法庭三年试点期满时,有关第三方评估和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一致认为,法庭设立后,我国知识产权裁判标准进一步统一,审判质效进一步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进一步提升,对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知识产权战略实施的司法保障进一步加强,取得了改革预期目标。

2024222日,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周年之际,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透露,截至20231231日,法庭共受理案件18924件,审结15710件,审判质效明显优于改革前的审理机制,充分体现了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制度优势,切实加强了知识产权法治保障。

“深化知识产权审判理念变革,坚持严格保护、能动司法、统筹协调。”

“完善知识产权审判体系,深化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的改革,优化地方知识产权专业审判机构布局和职能配置。”

“健全知识产权审判机制,推动制定知识产权诉讼特别程序法。”

……

向着未来五年发展蓝图和2035年远景目标,站在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更高起点,创新中国有足够的底气,拥抱未来。(记者 通讯员 贾彤彤)



审判机制现代化,让“法护创新”深入人心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周年工作述评之三

2024-02-27 08:38:47 |来源:人民法院报|作者:乔文心 王品 贾彤彤 陈志用

2023年年底,我国成为世界上首个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数量突破400万件的国家。科技产出量质齐升、创新创造活力竞相迸发……高水平创新已成为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一抹亮色。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

五年前,为建立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应运而生。

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不断探索,从建立权责明晰、权责统一、监督有序、公开透明的审判权力运行机制入手,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日益成为科技创新的助推器、司法改革的试验田、专利审判的领头羊、国际诉讼的优选地……知识产权审判机制现代化正在成为推动知识产权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强劲动力。

搭建监督指导“前哨站”

知识产权是创新驱动发展的“刚需”,知识产权案件裁判尺度的统一则事关创新者对公平正义的感受。

作为中国最高审判机关设立的专门知识产权法庭,如何发挥国家层面知识产权上诉审理机制“统”的优势?

“在专利案件里遇到法律适用上的问题,可以直接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裁判数据库用关键词‘一键查询’或通过‘脑图’按图索骥,寻找相关案例。”湖南省高级人民法院民三庭法官助理罗浪告诉记者,裁判数据库是辅助法官审理未决案件的“神器”,已成为条线法院审理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的“工具书”。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为提升全国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审判质效,开展了一系列的对下指导工作,构建起了有效的对下指导机制。法庭借助科技手段,打造国内首个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案件裁判数据库,集成条线审判资源,实现裁判规则、发改分析、典型案例、通报反馈、会议纪要、审判动态、规章制度等“一库汇聚、一键查询”,分级分类面向条线法院开放使用,上传裁判规则、典型案例、发改分析、办案提示等各类数据7000余条。

发改案件,指二审法院发现一审法院在事实认定、法律适用、诉讼程序等方面存在错误而依法发回重审或者改判的案件,既是对一审法院的直接监督纠错,也是上级法院对下业务指导的重要抓手。

“发改案件是对下指导的重中之重。”知识产权法庭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法庭每年对发改案件逐案分析、分类解读、专门培训,对于上诉率和发改率较高的条线法院“把脉开方”,开展专项约谈和会诊式指导。截至目前,知识产权法庭已累计形成66.5万余字的发改案件分析报告下发条线法院。

20192023年五年间,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垄断民事实体二审案件改判率19.6%,高于改革前;发回重审率1.2%,明显低于改革前。

一审和二审程序衔接是影响纠纷解决周期的一大堵点。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庭不断优化两审程序衔接,统筹涉及同一专利的民事侵权诉讼程序和行政确权诉讼程序,尽可能实现有关案件在上诉阶段协同审理。积极加强各地关联诉讼统筹,在全国条线法院全面推行电子化上诉移送机制,大幅缩短上下级法院间案卷移送时间。

2023年,通过电子化上诉移送案件占知识产权法庭新收上诉案件的93.3%,案卷平均在途时间缩短至1天以内。目前,我国已成为审理专利案件周期最短的国家之一。

做好实质解纷“加减法”

“再次向贵院及知识产权法庭的审判工作表达衷心的感谢!我们坚信‘保护知识产权就是保护创新’”,2023911日,追觅科技(苏州)有限公司微博官方账号追觅科技特地发布感谢信并 最高人民法院,就吸尘器产品专利纠纷得到一揽子解决一事,向最高人民法院及知识产权法庭致谢。

同为全球知名家用电器设备制造商,自2019年起,中外两家科技公司围绕吸尘器专利问题产生了20余起民事诉讼、行政诉讼以及向行政机关提起的专利无效宣告请求。在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法官的不懈努力下,20235月,两家企业握手言和,历时4年之久的知识产权之争画上了圆满句号,并由此带动了双方在全球的20余件专利相关系列诉讼一揽子解决。

“这一过程体现了我国司法机关依法平等保护中外创新主体合法权益的决心和态度,也充分说明我国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中国知识产权司法保护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持续扩大。”多家媒体如是评价。

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体系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在知识产权法庭积极推动下,最高人民法院于2020年与国家知识产权局建立起知识产权纠纷在线诉调对接机制,于2021年与农业农村部签署合作备忘录并持续有效执行;2022年,法庭与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调解中心和北京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建立起委托调解机制……

与行政部门加强联合协作,从解纷渠道协同、手段协同等方面推进知识产权纠纷多元化解,这是为争议化解途径做“加法”;充分考虑双方当事人和相关产业长远利益,秉承双赢多赢共赢的审判理念,加大调解力度,这是为当事人诉累做“减法”。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庭不断加大实质性化解纠纷力度,民事实体案件二审调撤率达37%

以调促和,以和促治,诉调对接机制正在成为综合提升知识产权司法质效的有效突破口。在多起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中,法庭搭建对话平台,缓和双方矛盾,实质化解纠纷,促进多起未结诉讼一揽子解决。

增强责任担当“向心力”

“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件中,如何对复杂事实进行查明和认定?”“办理知识产权垄断纠纷案件时,会遇到哪些疑难法律问题,有哪些解决思路和方法?”

在法庭面向全庭干警及条线法院开设的“知识产权法庭裁判大家谈”专题讲座栏目中,相关案件承办法官深入分析典型案例,讲解复杂事实的查明和认定以及疑难法律问题的分析和论证,为广大知识产权法官提供细致入微的指导。

业务学习、行政例会、专业法官会、党课……一堂堂精彩而深入系统的授课、一次次政治与业务相结合的探讨,指引着知识产权法庭审判队伍履职尽责,为大局服务、为人民司法。

“审判机制现代化,是要让审判权运行符合司法规律,确保司法责任制全面准确落实。”这是2023年全国大法官研讨班提出的明确要求。

细化审判权责,离不开精细化的管理制度。知识产权法庭结合自身审判实践,依法制定审判权力和责任清单,对庭领导和各类人员的审判权责作出了更为细致明确具体的规定,做到“有权必有责、用权必提责、失职必问责、滥权必追责”。

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庭紧紧围绕党中央赋予的职责使命,增强履职者的责任意识,不断压实司法审判各方面、各环节责任。法庭坚持问题导向,结合工作实践,在探索、提出并深化有利保护、有力保护、有效保护、高效保护、重点保护、平等保护、诚信保护、协同保护等八个新时代技术类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具体理念的基础上,总结提出在法庭日常工作中应强化的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效果意识、衡平意识、换位意识、竞争意识、创新意识、精品意识、效率意识、指导意识、廉洁意识等十一种工作意识,积极践行于具体案件审判之中,切实提升审判质效,充分发挥保护科技创新、维护公平竞争、服务对外开放的职能作用。

如今,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运行已满五年,审理了一大批标杆性案件,在统一裁判标准、提升审判质效、增强司法公信力和国际影响力等方面取得积极成效。

慎终如始,则无败事。站在新的起点,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将持续聚焦“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积极探索知识产权审判机制现代化创新举措,坚持守正创新,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为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不懈努力。



审判管理现代化助推知产审判工作高质量发展

——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成立五周年工作述评之四

2024022809:15 |来源:人民法院报

甲辰龙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的早上,刚过七点,位于北京市丰台区汽车博物馆东路的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的职工食堂已是人声鼎沸,才七点半左右,基本已经人去桌空,大家各自回到办公室“开机”“开工”。上午九点,法庭内已经响起清脆的法槌声。当天晚上,直到八九点,办公楼仍然灯火通明。

五年来,对于夙夜忙碌的工作节奏,干警们早已习以为常。

2019年改革初探,到2024年走向成熟,知识产权法庭积极发挥职能作用,促进全国技术类知识产权和反垄断审判裁判标准进一步统一,审判质效进一步提高,我国日益成为国际知识产权诉讼优选地之一。成绩的背后,是夜以继日履职尽责的审判队伍,更是尊重科学、规范细致的审判管理。

审判管理是实现审判工作现代化的保障。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庭围绕“公正与效率”工作主题,加强案件监督管理、人才队伍管理、信息化建设,推动审判理念落地落实,督促审判组织依法规范履职,以审判管理现代化推动国家层面知识产权案件上诉审理机制高质量发展,促进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现代化。

监管赋能 深耕司法为民责任田

承办法官余晓汉算了算,随着2023年法庭统筹调整有关案件赔偿标准,全国法院涉自助创建网站软件侵权系列案件的裁判尺度趋于统一,批量诉讼增量便显著下降。

长沙某公司是一家专业建设网站的公司。2020年以来,该公司以侵犯其基于开源代码开发的某建站软件著作权等为由,对众多网站经营者提起批量诉讼。2021年,随着诉讼维权收入明显超过营业收入,自助创建网站软件相关案件量急速增长。

“司法是重要的救济手段,但不能本末倒置,把诉讼作为牟利手段。”余晓汉敏锐觉察到了这数千起案件中隐藏的问题。

2021年至2023年,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专业法官会议多次聚焦自助创建网站软件批量维权案,最终确定大幅下调并统一赔偿标准,以促进服判息诉和当事人自动和解,制止诉讼牟利和跟风起诉。

专业法官会议,是知识产权法庭资深法官每周四的集中“头脑风暴”,目的是以集体智慧推动重要规则明晰、重大案件办理和裁判标准统一,并对条线法院处理类似案件提供重要参考。五年来,专业法官会议共召开271次,讨论案件1406件,形成会议纪要81.8万余字,印发法官会议纪要摘编、办案提示、审务提示423期。

专业法官会议是知识产权法庭加强审判内部监管,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的众多举措之一。为了守好司法为民“责任田”,提高审判质效,自2019年成立以来,知识产权法庭共制定了包括专业法官会议规则在内的30多项审判管理规范。

“我们从立案和分案阶段就开始提高效率。比如,优先处理审限为30天的案件,为管辖权异议等程序性案件开通绿色通道等。知识产权法庭诉讼服务中心主任廖继博介绍说。

分案方面,知识产权法庭根据案件类型和领域,明确各合议庭侧重的案件,以分工适度专业化保障审判高效率、高质量。

“案件审判不仅得到了更好的专业性保障,有利于统一裁判标准,也有利于我们对大量案件进行专项调研。”廖继博向记者解释。

“专业性”是知识产权法庭的特点,更是天然职责。

知产案件涉及多领域和各行业,虽然不少知产法官具备一定的相关技术知识,但毕竟隔行如隔山。因此,在知产案件审判中,技术调查力量非常重要。

为此,知识产权法庭探索专利民事与行政案件协同审理,牵头建立“全国法院技术调查人才库”和共享机制。目前,人才库中已有719名技术调查专家,2023年,知识产权法庭共为条线法院审理的55起案件跨域调派了技术调查官。

在评查和反馈方面,知识产权法庭不仅内部严格开展文书质量审查,并且强化对下审判指导。

作为文书审读小组负责人,知识产权法庭党务廉政专员郎贵梅每月都要带领组员,随机抽查审读20篇已结案件的裁判文书,发现问题立查立改。同时,对于出现问题瑕疵的文书,定期在知识产权法庭内部进行实名通报,提醒督促办案团队重视和提高办案质量。

20237月,知识产权法庭全面建立条线审判质效通报反馈机制。根据该机制,法官每结一案即向一审法院反馈一审审判亮点、问题瑕疵和二审裁判文书,系统设定无反馈不报结。同时,知识产权法庭要求一审法院及时反馈发回重审后的处理情况,并定期通报各一审法院主要办案数据。

为了统一裁判尺度、指导审判业务,除每年发布年度报告和典型案例之外,知识产权法庭还精心编撰了“例题库”(精选每年审结案件中具有规则意义的案件以中英双语形式编撰出版的裁判要旨)和“错题集”(发回重审和改判案件所涉法律问题的逐案分析报告)。

吃透“例题库”,研究“错题集”——这是知产法官成为“学霸”的必备“秘笈”。

人才赋能 善用考核培训助推器

推进审判管理现代化,要紧紧抓住“人”这一关键要素。

如何带好队伍?如何培养人才?五年来,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聚焦队伍建设的两个重要抓手——培训与考核,努力打造全国知识产权审判人才高地。

在知识产权法庭的“新兵”曹慧敏法官的桌子上,除了办案材料,还有两张珍藏留念的A4打印纸——《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2024年第1期入职培训具体课程安排》。这次包括政治学习、廉政教育、公文写作、审判实务,以及大量实训实操和随堂测试的特种兵式训练,给她留下了深刻印象。

“不夸张地讲,至少对我个人而言,基本是脱胎换骨式、全方位的提升。”曹慧敏深感受益匪浅,“培训堪称全、专、精、特、新,除了审判思路、审判方法和文书写作得到了提升,我的审判理念也得到了更新,政治意识、大局意识也更强了。”

培训工作是法官提升能力的“助推器”。为培养全国知识产权审判人才,知识产权法庭紧抓干警日常业务培训,加强新到任人员岗前脱产培训,设置全面科学成体系的培训课程。此外,还利用“法庭讲坛”及其子平台“知识产权裁判大家谈”常态化开展全方位、多层次的日常培训,并对条线法院人员开放,及时统一裁判理念,共享审判知识技能,促进知识产权法庭自身和条线法院专业审判能力共同提升。

“要努力创作出伟大的判决”——每办理一起案件,培训时受到的勉励都会回荡在曹慧敏的耳畔。

考核是审判管理的重要“抓手”,发挥着“指挥棒”的作用。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引导干部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推动干部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形成能者上、优者奖、庸者下、劣者汰的良好局面”,明确了干部考核工作的方向和目标。

2023年,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机关考核工作办法(试行)》等有关规定,知识产权法庭结合工作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考核方案。

在新的考核方案中,除了业绩指标、通用指标和综合评价,还明确了加减分情形、不执行“三个规定”的处理办法,以及取消年度评优资格的情形。

作为拥有近二十年知产审判经验的“老兵”,法官颜峰来到知识产权法庭的第二年,就有案件入选最高人民法院典型案例。作为2023年办案最多的法官,他在当年业绩指标中拿到了高分。

“当法官不仅要看办案数量,还要看自己办的案子质量如何,是否得到了业界和社会的关注及正面评价。”在颜峰看来,业绩指标等在客观上评价了法官的工作量和综合素质,而加分项在一定程度上对法官更具激励作用,扣分项则起到更强的约束作用。“之所以加班加点投入工作,一方面是不想落在队伍后面,另一方面也是尽量避免有长期未结案件等问题,对个人甚至集体产生不良影响。”

“考核不是为了惩罚,而是为了激发干警干事创业的积极性,锻造出一支作风优良、业务过硬、人民信赖的队伍。”郎贵梅介绍,“法庭坚持严管就是厚爱,根据职能定位和人员特点,分级分类考核考评,有效激励和约束干警担当履职,营造‘比学赶超、奋勇争先’浓厚氛围,为保障审判质效打下坚实基础。”

新的考核方案推行以来,知识产权法庭审结案件量较2022年同期明显增加,清理长期未结案件成效显著。2023年,法庭新收案件5062件,同比增长14.9%;审结4562件,同比增长31.5%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进步和全社会知产保护意识的增强,知产案件呈现逐年增长态势,知识产权法庭对人才的需求也随之增强。

“当前,重点是要加快推进面向全国法院的专业人才集中选调工作,应该说是全国法院知识产权审判条线的一件大事。”在今年222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长陶凯元在回答记者提问时,释放了知识产权法庭的人才需求信号。

数智赋能 织起智慧法庭一张网

向案件办理要质效,需要数据“多跑路”。新时代新发展阶段的审判管理,离不开对信息化技术的充分运用。

一、二审程序衔接是影响纠纷整体解决周期的一大堵点。

为了解决纸质卷宗流转速度慢的问题,知识产权法庭大力推动一审电子卷宗一键上诉移送和电子卷宗全流程建设应用。将区块链技术应用于电子签章、电子送达、文书验证等环节,上诉案卷流转时间从以前的15天以上、退卷时间从以前的715天,均压缩至目前的一键完成,耗时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目前,81家条线一审法院全部实现电子化上诉移送,2023年新收案件93.3%采用电子化上诉移送。

“各位庭长,本周没有未及时补交材料而退回的案件。本周问题案件18件,请及时通过内网补正。

一百多人的条线法院信息交流群里,最高人民法院知识产权法庭诉服中心的一条信息弹出,并@需要整改问题的条线法院相关负责人。瞬间,收到的回复信息接连弹出。

20233月,知识产权法庭对五年前建立的两个条线法院信息交流群进行了功能升级,充分发挥即时通讯软件优势,减少沟通时间成本。如果相应法院没有在限期内提交补充材料,案卷就要被原路退回。这被称为每周工作通报的制度,是信息反馈通报机制的组成部分之一,大幅提高了案件移送效率。

案件办理经验少,遇到难案怎么办?

打开知识产权法庭打造的“知己知彼”裁判数据库,登录账号,从精选的国内、域外典型技术类知识产权案例中提炼归纳的裁判规则,便以“审判思路逻辑导图”的形式呈现在眼前,缺少该类案件审判经验的人员可以“按图索骥”。如果在搜索栏里输入案件关键词,相应的案例、法官会议纪要、办案提示、云课堂视频、法律法规也会悉数呈现。

数智赋能,不仅让法官更高效,也让司法为民更暖心,让公平正义走上了“加速度”。

为高效解决诉讼中“时间差”“异地难”带来的不便,知识产权法庭全面部署并积极使用“云视庭”远程询问系统和“专到互”庭审系统。该系统深受当事人特别是诉讼代理人的欢迎,五年来,知识产权法庭已在线庭审9565件案件。

为破解法院“送达难”困境,让人民群众在诉讼中省时、省心、省力。知识产权法庭在最高人民法院率先依托送达平台使用集约送达模式。相关数据显示,五年间,累计集约送达超过10万人次,其中电子送达占比超过98%2023年电子送达成功率达96.1%,平均送达时间0.69天。

凡是过往,皆为序章。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一步一个脚印走过五年的知识产权法庭,又一次站上新起点。

知产审判工作未有穷期。未来,知识产权法庭仍将不断探索创新审判管理方式方法,在时代发展的浪潮中,保障知识产权审判工作现代化迈向更高水平。(记者 姜佩杉 通讯员 李艳军)